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楼赋,执教教师:XXX,主要内容,第一节 汉赋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王粲登楼赋,2019/1/26,2,第一节 汉赋的产生和发展,一、什么是赋 二、赋的产生 三、汉赋的发展 四、赋体的演变,2019/1/26,3,一、什么是赋,赋是继先秦诗经、散文、楚辞之后,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2019/1/26,4,赋与诗的区别,诗可以唱,赋不歌而诵; 诗着重于抒发主观情感,赋着重描绘客观事物; 诗比较含蓄,讲究比兴,赋强调铺陈其事,直言,较少运用比兴。,2019/1/26,5,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序、正文、小结(乱、讯),但并不是每一首赋都有这三种情况。 赋押韵和诗差不多,转韵比较频繁,随便经常换韵。,2019/1/26,6,二、赋的产生,赋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 汉书艺文志“春秋之后,周道浸(jin)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罹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喻之义。是以扬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氏门人之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 班固认为最初作赋的是荀子和屈原。,2019/1/26,7,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昔邵公称公卿献诗,师箴赋。至如郑庄之赋大隧,士蒍之赋狐裘,结言短韵,词自己作,虽和赋体,明而未融。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2019/1/26,8,“铺采离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此为形式上的特点; “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及到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此为内容上的特点。 刘勰认为最初作赋的是荀子和宋玉。 我们认为还是刘勰说的符合实际情况。荀子写过“赋篇”,包括礼赋知(智)赋云赋蚕赋箴(针)赋,体现了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特点。,2019/1/26,9,三、汉赋的发展,1.汉书艺文志把赋分成四类: 以屈原为代表的20家,361篇,包括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等; 以陆贾为代表的21家,274篇,包括枚皋、朱买臣等; 以荀子为代表的25家,136篇,包括李忠、张偃等; 杂赋12家,233篇。 之所以这样分,后人揣测是以风格为依据。屈原主抒情,陆贾主说辞,荀子主效物,杂赋主谐隐(不明言)。 这种说法我们认为不一定有道理,因为汉赋往往一个作家的作品就包括这几点。,2019/1/26,10,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根据赋的发展将其分为四个时期: 形成期:汉高祖汉武帝初年,70年间。 统治思想:黄帝老子“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文坛思想活跃。代表:贾谊、枚乘。贾谊受屈原影响,重抒情,枚乘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形成。 全盛期:汉武帝汉成帝,130年间。 汉书艺文志所列900多篇,60多人,90%以上赋都在这个时期。 主要代表:司马相如:子虚上林,汉代大赋的典型作品。 模拟期:西汉末年东汉中叶。 主要模拟司马相如的作品,如扬雄、班固。扬雄写过甘泉赋羽猎赋;班固写过两都赋。成就不高,没有突出特点。 转变期:东汉中叶以后。 脱离模拟之风,注意抒发个人情感,出现了一些抒情小赋。代表有:张衡、赵壹、蔡邕。张衡的两京赋用了十年时间,但还是模拟的;思玄赋归田赋使人读了清新可喜,有味。赵壹刺世疾邪赋。,2019/1/26,11,四、赋体的演变,明徐师曾文体明辨把赋按形式不同分成四种:古赋、俳赋、律赋、文赋。 古赋又叫辞赋,篇幅很长,常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在韵文当中常常夹着散文的形式,开头和结尾都是不押韵的散文,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杂有五言、七言,或散文的句式,喜用僻字。 六朝时期发展到俳赋,排偶相对,工整,在音律上也很讲究,四六成文,四六相对,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短小精悍。 律赋:唐宋科举考试用的试体赋,在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押韵上限制更严,主考官出八个韵脚,又叫八韵律赋。,2019/1/26,12,唐诗纪事卷五十四:“(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多为邻铺假手,号日救数人也。而士行玷缺,缙绅薄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筠又每岁举场,多借举人为其假手,沈询侍郎知举,别施铺席授庭筠,不与诸公邻比。翌日,帘前谓庭筠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 文赋:中唐以后产生,韩柳提倡古文运动,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也发生了变化。如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前赤壁赋,与汉赋接近,与六朝赋远;抒发情感,多用散文句式,押韵放宽,是一个解放。,2019/1/26,13,第二节 王粲的登楼赋,一、王粲简介 二、登楼赋文本讲解 三、王粲的文学成就,2019/1/26,14,汉末形势,189年,董卓在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改元“永汉”。 董卓赶走反对其废立的袁绍,杀少帝生母何太后,罢免司空刘弘,自任司空,执掌军政大权。 190年正月,董卓毒死已废为弘农王的少帝刘辩;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共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二月,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并对洛阳进行浩劫、焚烧。 192年,司徒王允诛杀董卓。 在镇压黄巾起义与讨伐董卓过程中,形成群雄割据局面。 192年6月,原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入长安,诛杀王允。,2019/1/26,15,李傕、郭汜之乱,董卓被诛杀后,余部散在关东一带,多为西凉人。王允起初欲悉予赦免,后犹疑不决,遂谣言四起,谓朝廷欲尽杀凉州人。李傕、郭汜、张济皆为凉州人,起兵造反,声称为董太师报仇。 初平三年(192年),攻入长安,吕布败走,王允被杀。献帝被李、郭和樊稠劫持,三人共同秉政,张济将兵镇弘农。 不久,秉政三人冲突,先是李傕杀了樊稠,又在长安城内与郭汜厮杀数月之久。张济调停,郭、李接受调停,由张济、杨奉、董承护驾东行。走到弘农,张济和杨、董反目,李、郭也后悔放了献帝,再与张济合兵拦劫。杨、董护驾,且战且走,在弘农、陕城间得河北将士和南匈奴右贤王援助,方才逃到安邑。此时已是兴平二年(195年)十一月,明年改年号建安。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献帝由董承等人护送回洛阳。洛阳经董卓焚毁,已成一片瓦砾,只余几百人家。八月,曹操迎献帝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2019/1/26,16,一、王粲简介(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曾祖王龚、祖王畅,都曾位列三公。父王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 邺下文人集团重要成员。在 “建安七子”中,(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 )地位最高,是唯一封侯者;成就亦最高,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其为“七子之冠冕”。(刘勰说他“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早七子之冠冕”。 ) 居襄阳16年,是其文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后期在曹氏父子身边,多“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之作。,2019/1/26,17,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王粲在这首七哀诗里表示了一种对战乱强烈不满,对当时社会非常失望和伤心。他首先用鸟瞰的手法宏观介绍环境,而后用特写的方式近视展示故事。,2019/1/26,18,七哀诗,并非七首哀诗,或七情诗。它应该是汉未魏初诗律中的一种名目。当时作七哀诗的并非王粲一人,曹植也作过七哀诗,只是内容不同而已。 前六句说得明白“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第七、八两句稍作过度:“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于是既行写下:“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这几句用的就是特写手法,近距离描述。,2019/1/26,19,17岁(193年)以前,洛阳、长安。蔡邕“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17岁至32岁(193208年)寄寓襄阳。 17岁时,汉献帝曾诏令为黄门侍郎,未就职,南下荆州依刘表。 32岁至41岁(208217年)依附曹操,生活于邺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襄阳,王粲劝刘琮降曹。曹操在汉滨大宴群臣,王粲举杯祝贺,称赞曹操“文武并举,英雄毕力,使海内同心,望风而愿治,此帝王之举也”。曹操任粲为军谋祭酒,后迁侍中。 建安二一年(216)冬,随军征吴,次年春,病逝于返邺途中。 襄阳万山有王粲井,襄阳城东南角建有纪念王粲的仲宣楼。,2019/1/26,20,轶事二则,博物记:初,王粲与族兄凯俱避地荆州,刘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凯有风貌,乃以妻凯。凯生业,业即刘表外孙也。蔡邕有书近万卷,末年载数车与粲,粲亡后,相国掾魏讽谋反,粲子与焉,既被诛,邕所与书悉入业。 世说新语伤逝: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2019/1/26,21,王粲在投降曹操之前,一直是在失意中度日,后来,自从来到曹操幕府工作后,命运有了实质性改变。在短短的三五年时间里,他连升数级,最后成了“建安七子”中政治地位最高的人,是唯一的封侯者。这样的结局,恐怕是他在刘表手下工作时想都不敢想的。,2019/1/26,22,后来得遇曹操的王粲更是士遇明主,三国志.王粲传说:“王粲博物多识,问无不对。”大意是说,王粲知识丰富,上面所问,无论民间风俗,战事,文学无一不可应对。王粲自己也觉得平生学有所用,有时竟狂悖自以管仲自比:并说:“帝王虽贤,非良臣无以济天下”。,2019/1/26,23,实际上王粲的才能除了文学上的贡献外,其他方面和管仲是没法比的。当时他本人之所以可以这样说:“帝王虽贤,非良臣无以济天下”。一,为曹氏军事集团言论相对自由。史有将领许攸例,这个人有功。当年决定曹操命运的官渡一仗是他帮助曹操打得袁绍从此不得翻身,立下汗马功劳。所以他持旧,持功,一直对曹操不那么客气,常常当着众人的面和曹操开玩笑,甚至直呼曹操小名:“阿瞒啊,没有我你得不到荆州了”。曹操当时表面也只有笑着说:“你说的对呀”。心里可能恨得咬牙切齿,此为题外话。二,为曹氏文学集团创作空气一扫汉时的宫庭禁锢,提倡一种人性自我。 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曹丕文选与吴质书),2019/1/26,24,二、登楼赋文本讲解,(一)创作缘起: 登楼赋为王粲在荆州依附刘表时登当阳城楼所作。 刘表系皇族支裔,故时局扰乱时,士类争相趋附。但此人“外貌儒雅,内多疑忌”,身无济世之才,又无知人之明,满怀大志的王粲一直被屈抑下僚,不被重用。于是写下这篇登楼之作,抒发了作者登楼时所兴起的相关之思和离乱之感,倾吐了怀才不遇郁闷及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作品从登楼览物写起,以黯然伤怀作结,这种写法开千百年登临之作的先河,多为后人遵循。,2019/1/26,25,王粲所登城楼,历来说法不一: 当阳城说。文选李善注:“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 江陵城说。文选刘良注:“时董卓作乱,仲宣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归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情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