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2011年高级工考试公共课程复习资料一、政治的社会功能有哪些?1、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2、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3、塑造合格的政治人,扩大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4、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5、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二、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3、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4、在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上,要注意防止和反对两种片面倾向:一种是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不论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另一种是阶级矛盾,不论阶级斗争,认为在阶级社会阶级社会也能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四、论述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2、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行色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3、各民主学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具有重要作用。五、试述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的措施?1、从中国自身的走向而言,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2、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始终不渝奉告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3、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可以从周边地区做起。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2、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4、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5、一代伟人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集中概括是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行为是万物的开端。以人为本,不是历史上的以人为中心主义,以人为中心主义是博弈的自我,自私又会成为博弈失败的幻觉,这不是物理学家的结构,而是政治家的发现。人是一切事物成败的开端,人的聚集有创造新世界和改变旧世界的义务,人是万物的创造者。人的博弈行为是个人的第一生产力,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是主题文化的实践者,又是文明的创造者,因此把以人为本列为问题之首。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为本、改革开放,用创新的思维和行为开发新的技术,并应用这些智力的成果,重新组织人们的活动。四、为什么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1、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2、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3、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4、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第二篇 经济基础知识第三章 经济概述1、商品经济是如何产生的?商品经济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生产的前提条件。第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2、市场经济的一般性有哪些?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处主化。企业产权商品化。宏观控制间接化。市场体系完善化。交易关系平等化。市场管理法制化。经济生活国际化。3、如何理解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商品虽用来交换台品。劳动产品不一定就是商品,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通过交换。作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4、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5、货币的一般职能有哪些?货币具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6、如何理解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是: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轿各生产部门的分配。第二,促使商品生产竞争中优胜劣汰。第三,价值规律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衽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上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衽更自学的宏观经济调控,发展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产权清晰、2、权责明确、3、政企分开、4、管理科学。三、如何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1、建立统一市场。2、建立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3、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四、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或主要任务有哪些?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五、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哪些主要手段?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3、计划手段,4、行政手段。第五章一、如何把握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二、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1、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法。2、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其实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公有制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类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实现形式。3、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关系到公有制发挥优越性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关于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质而言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公有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二者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能否找到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关系到公有制优越性的发挥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所以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而且按劳分配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同时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区别的,付出是有大小的,所以为了肯定劳动者为建设所做的贡献,要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这两者分配制度相结合,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具体国情的!四、五、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理经营、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的会导致平均主义,导致共同贫穷。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会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目标。3、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六、怎样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量力而行,循序前进。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第六章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四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总水平,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政策有哪些?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1、国家计划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是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产业政策、4、就业政策、5、收入政策。三、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的措施有哪些?1、完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2、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3、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四、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2、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3、“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是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