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6页
第2页 / 共206页
第3页 / 共206页
第4页 / 共206页
第5页 / 共206页
第6页 / 共206页
第7页 / 共206页
第8页 / 共206页
第9页 / 共206页
第10页 / 共206页
亲,该文档总共2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选修课的教学策略,2010.8武汉,理想与现实的博弈 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而学? 理想:有独立思考力的人,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情趣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现实:高考,获取分数的技能,一、领会课标精神为理想而教 二、研究教材教法用教材教 三、关注高考动向为现实而教,一、领会课标精神为理想而教,历史课程的基本定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人文素养 合格公民 国民素质,课程标准体现的新课程理念,(1)学生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2)教育观:全面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修养。 认识上的误区:小学科。 历史教育具有极其丰富和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理性原则的确立; 伦理道德的升华; 健康审美情趣的陶冶; 历史借鉴能力的提高; 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 理性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体现的新课程理念(续),(3)新的课堂观:“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4)学习观: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探究学习中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改变学习方式) (5)教师观(教学观):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改变教学方式) (6)评价观:发展性评价原则、评价主体和方法的多样化。 (7)课程资源观(教材观):凡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关系,1.选修与必修相对应的内容如何处理? 互为补充,交叉印证。以选修夯实必修的基础,拓展必修的知识领域;以必修定位选修的历史作用,提升选修的认知层次。 选准选修,考必修受益。 2.选修教材的个别章节,高中历史课标没有要求,如何处理? 正常讲述。既然增加肯定有其道理和必要。或是重要,或是保持线索。,二、研究教材教法用教材教 (一)新课程的教材观:“用教材教” (二)“用教材教”的策略,1.历史教材和历史课程资源的关系,历史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但绝对不是唯一的资源。 历史教师的学养和人格、图书馆、网络、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历史教材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一)新课程的教材观,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旧教材,四版新教材,2.课标、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关系,3.传统的教材观:“教材即知识”,教教材 新课程的教材观: 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用教材教。,(二)“用教材教”的策略 1.目标细化 2.思维建模 3.重点把握 4.资源整合,1.为什么要细化教学目标?,选修一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选修三 通过学习,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背景(课标)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社会状况:政治体制、阶级结构、经济状况、对外关系、社会矛盾) 思考: 1.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国家体制形成的关系?什么是贵族政治?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2.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是怎样形成的?工商业奴隶主与平民、贵族的关系如何? 3.萨拉米斯岛的地理位置如何?雅典丧失萨拉米斯岛的原因有哪些?丧失萨拉米斯岛对雅典将产生什么影响?围绕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梭伦的政治命运与萨拉米斯岛问题有何关联?能否就此得出结论说“如果没有萨拉米斯岛问题,就不会有首席执政官梭伦,不会有梭伦改革”?,结果和影响:(课标)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思考: 1.梭伦改革的结果如何? 2.为什么说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 3.分析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4.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梭伦改革?,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前的北魏政权发展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社会问题(改革的必要性)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改革的历史机遇(改革的有利条件或可能性),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哪些? 2.阶级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民族矛盾激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军事力量难以维持长久的统治;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和制度不完善;阶级、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提示二: 阅读教材第33页正文和小字有关拓跋珪的图文资料 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和第35页“学习延伸”中有关冯太后的资料 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和第35页“资料回放”中有关孝文帝的资料 思考: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小组探究:孝文帝改革迫在眉睫,那改革又有哪些有利条件呢?,提示一: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哪些有利于改革的客观因素?,小组探究:孝文帝改革迫在眉睫,那改革又有哪些有利条件呢?,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相对恢复和发展,前期统治者(拓跋珪、拓跋焘)已在一定程度上汉化,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并在掌权时期进行了前期改革;,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黄河流域的已有的文明基础为改革奠定了基础;,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 2.均田制是一种什么制度?与三长制、租调制是什么关系? 3孝文帝亲政后为什么要迁都洛阳?(结合学思之窗)迁都过程中孝文帝采取的策略是什么?为什么?围绕迁都的较量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大多都把迁都洛阳看作是孝文帝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4.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措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如何?,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1.奥斯曼帝国腐朽统治 2.马木路克制造祸乱 3.英法殖民势力乘虚而入 4.穆罕默德阿里取得政权,问题导读: 1.奥斯曼帝国以怎样的方式统治埃及? 2.什么是包税制?包税制给埃及的经济、政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3.什么是马木路克?为什么说马木路克是18世纪末埃及的实际统治者?又为什么说它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 4.英法殖民者为什么要入侵埃及?你怎样看待法国在埃及采取的殖民统治措施? 5.穆罕默德阿里为何能够取得埃及政权?取得政权后为何要进行改革?,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农奴制的危机 (危机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危机?) 2.工业发展的严重落后 (落后的表现?落后的原因?) 3.求变新思潮的涌动 (“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知识分子的觉醒)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震动朝野 (俄国为什么要挑起战争?英法为何卷入?俄国为何会失败?这场战争对俄国有何影响?) 5.统治者的被迫选择,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自由劳动力- 市场- 原料- 资金- 技术-,缺乏,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萨拉热窝事件,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1.法西斯上台将世界推向战争边缘 (为什么能上台?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法西斯上台就意味着战争?) 2.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未能阻止战争升级 (三次局部战争的概况及特点?为何没能阻止战争全面爆发?) 3.世界大国错误政策错失制止大战爆发良机 (什么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实行的原因表现及特点是什么?有何严重危害?),2.思维建模的必要性?,同主题下相似的内容: 重大改革主题中外九次改革 战争的主题两次大战、多次局部战争 和平的主题两次国际格局、两个国际组织 由此及彼;规律把握,选修一,思维链:为什么改?怎么改?改了怎么样?或出现什么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是什么?解决的效果如何? 思维的规律(下页),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 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 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 革、管仲改革 2、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洋务运动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3)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国家的改革 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苏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东欧改革,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 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 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 护统治) 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张、移风易 俗、解放思想) 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 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 1、成功的改革:梭伦改革、管仲改革、魏文侯改革、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2、失败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阿里改革、戊戌变法 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 (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 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 (2)反对势力的强大,5.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是否妥当和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 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 四、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革除社会弊端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五、关于改革的评价:,(1)标准: 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标准只 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