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论文-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摘要】 目的 探讨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 年 3月2007 年 7 月 22 例 25 足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分类:型骨折 7 足,型 18 足;4 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 638 个月(平均 14 个月)随访。骨折复位满意。按 Maryland 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 9 足,良 13 足,可 3 足,优良率 88%。结论 经跟骨外侧“L”形入路的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骨折固定术Operative treatment for calcaneal fractures with anatomic plateLI Xue-yin.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shan county, Jiangsu, 22114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fracture of calcaneus with anatomic plate. Methods Between March 2005 and July 2007, 22 cases (25 feet) of displaced calcaneal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rough an L-shaped lateral approach. According to sanders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ere were 7 and 18 feet of typeand type respectively. Combined fractures were observed in 4 cases.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38 months (averaging 14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using Maryland Foot Score. Excellent results were noted in 9 feet, good in 13, fair in 3,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were 88%. Conclusion Th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calcaneal anatomical plate and through an L-shaped lateral approach is effective for fracture of calcaneus. 【Key words】 Calcaneus;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Steel plate; Fracture fixation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 2%,患者以青壮年伤者多见,致残率较高,随着社会交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处坠落等外伤事故逐渐增多,相应跟骨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跟骨外周软组织包绕较少,周围血供不充分,故对复杂的跟骨骨折的处理仍是有待解决的棘手问题。随着跟骨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的不断提高,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善,目前多趋向手术治疗。自 2005 年 3 月2007 年7 月份,我科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 22 例(25 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2 例(25 足),男 19 例,女 3 例;年龄 1653 岁,平均 36.5 岁;其中单侧 19 例,双足 3 例。骨折按 Sanders 分型1:型 7足,型 18 足。高处坠落伤 17 例,交通伤 2 例,行走跌伤 2 例,墙倒砸伤 1例。合并胸腰椎脊柱骨折 3 例(其中 1 例合并对侧髌骨骨折);墙倒砸伤 1 例为开放性跟 骨骨折,合并对侧股骨干,内外踝闭合性骨折,对侧耻骨不全性骨折,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会阴部外伤,睾丸外露。开放性骨折 3 例(3 足),闭合19 例(22 足)。开放性骨折损伤急诊手术,合并骨折有手术指征的一期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 20 例(22 足)320h,平均 6h;1 例(双足)伤后40h 手术,1 例(1 足)伤后 1 周就诊,伤后 8 天手术。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 手术前常规摄足的 X 线片,包括跟骨侧位、轴位片;螺旋 CT 扫描。以了解骨折的粉碎程度,涉及关节面的大小及移位程度,跟骨高度的丢失,长度的短缩和横向增宽等情况,根据冠状位 CT 扫描所示后关节面的骨折情况进行 Sanders 分型,排除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后尽早手术。1.2.2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常规使用止血带以减少出血,使术野更清晰。伤肢小腿下方垫枕。跟骨外侧“L”形切口,外踝上方 35cm 处开始,跟腱前缘切口向下至足底跖背皮肤交界处;再折向前方,止于第五跖骨底近端约 1cm。跟骨外侧壁浅层复合组织瓣全层切开直至骨膜。骨膜下锐性剥离,将皮瓣向上翻转,显露跟骨外侧壁,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显露距下关节后,清晰可见移位的后关节面骨块。将跟骨外侧皮质整块掀起,直视下用小号骨膜剥离子撬起塌陷、旋转的关节面骨块,距骨的下关节面是天然的复位标志。恢复跟骨的 Gissane 角。沿跟腱外缘自跟骨的后上缘自后外向前内下方经皮穿入斯氏针,达后关节面下骨折块处,助手用力跖屈前足,用时将针尾向跖侧牵引,术者用双手鱼际对向挤压跟骨的两侧,恢复跟骨高度、跟骨体宽度及 Bhler 角。跟骨后关节面抬起复位后,残留的骨缺损较大者,取自体髂骨植骨。取大小合适的跟骨解剖型钛板置跟骨外侧,多枚螺钉牢固固定跟骨骨折,X 线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内固定满意,局部放置引流皮片,切口用垂直褥式缝合,以防术后切口内陷,创口加压包扎。1.2.3 术后治疗 术后严禁患者及其周围人员吸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56 天,抬高患肢以利于消除肿胀,术后 2448h 拔引流片,术后 2 天主动活动踝关节及邻近关节,23 周拆线,3 个月内不负重行走,3 个月后根据 X 线片结果确定部分或完全负重活动。612 个月视情况取出内固定物。2 治疗结果本组 22 例,25 足获 638 个月(平均 14 个月)随访。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现象。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4 个月。跟骨侧位片测量(均数),Bhler 角:术前-4.25,术后 27.34;Gissane 角:术前 105.14,术后 121.36;皮肤坏死 3 足,占 12%,其中 1 例双足伤后 40h 手术,因双足切口皮缘坏死,治疗 1.5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物,切口愈合。按 Maryland 足评分系统2评价术后功能,本组 25 足中优 9 足,良 13 足,可 3 足,优良率 88%。3 讨论跟骨是人体足部骨骼中最大者,人站立时每侧跟骨约负担体重的 1/4。受伤原因多为高处跌下,足跟着地压缩所致。其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0%3。跟骨关节内骨折常导致关节面的压缩、粉碎和移位。长期以来,其处理较为棘手。虽治疗方法较多,非手术方法有手法复位、牵引、石膏固定、撬拨;手术治疗有普通钢板、可吸收钉、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等方法,但各种治疗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大多数学者及文献报道都认为跟骨关节面骨折在治疗上要求尽可能恢复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4。我们的临床治疗目标是要尽可能的达到解剖复位,只是跟骨的形态不同于一般的管状骨,要恢复跟骨的距下关节面、跟骨的高度、宽度、长度、恢复跟骨结节的内翻对线;恢复跟骨的 Bhler 角及Gissane 角。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复位呢?对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尤其关节面粉碎塌陷的跟骨骨折,用非手术方法,诸如牵引、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撬拔很难达到理想的复位;即使用小切口内固定,亦不能充分显露,亦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位。目前多趋向手术治疗2,5,6,我们对 22 例 25 足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做内固定,手术中常规显露跟距关节面,直视下复位骨折,以距下关节面为复位标志,同时配合双手鱼际于跟骨内外侧挤压,前足跖屈、跟骨结节处插入的斯氏针撬拔,牵引等闭合复位的手法,以便达到理想的复位目标,如有骨缺损,则取髂骨植入。复位及临时固定满意后,选择大小合适的跟骨解剖型钛板置跟骨外侧并用螺钉固定。由于解剖钢板的设计合理,有前翼、后翼和斜翼,分别固定于跟骨前部,跟骨结节和载距突部,形成三点支撑,对跟骨起维持和支撑作用,可达到牢固固定,有效维持已复位的跟骨形态,防止跟骨高度、长度和宽度的丢失,减少跟骨的畸形愈合。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由于切开复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整、跟骨高度、Bhler 角及 Gissane 角为功能的恢复提供解剖基础,从而获得比非手术治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跟骨外侧软组织较薄,跟骨表面为致密结缔组织,皮肤血供差,抗感染能力差,术后易并发感染,皮肤坏死、切口裂开等,因此跟骨骨折的软组织愈合和感染问题较其它部位的骨折突出,有文献报道浅表感染达 10%27%,深部感染达 1.3%2.5%2。因此,如何保护局部的软组织血供,如何把握手术时机显得极为重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减轻局部肿胀,争取良好的手术条件,跟骨骨折后肿胀严重,其高峰期在伤后 3 天左右,极易出现张力性水疱,故手术应在肿胀高峰前或后进行,伤后即手术可减少术后肿胀及创口愈合困难等并发症7。本组 22 例于伤后 6h 手术,仅有 1 例出现皮肤坏死,且为本组的早期手术。1 例双足于伤后 40h 手术,出现双足皮瓣坏死,经换药 1.5 个月后取出内固定愈合。早期手术的优点是:(1)早期主要为血肿而水肿较轻,手术后可对局部软组织减压,有利消肿;(2)早期骨折处血肿尚未机化,骨折端及关节面易复位;(3)能缩短 12 周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益的。但如果就诊时已错过早期手术的机会,宜待肿胀消退后,伤后 12 周再手术,把握手术时机是减少切口并发症极为重要的一环。手术操作往往决定总体的治疗效果,我们的体会是:(1)手术操作精细,减少创伤,为保护皮肤血供,手术时一刀切至跟骨表面,骨膜下锐性分离,显露骨折端,掀起的皮瓣要间断缝合数针,避免皮肤与皮下组织剥离,切口要是够长,避免皮肤过分反复牵拉。(2)虽为切开复位,但闭合复位的手法亦应结合,如双手掌相对挤压跟骨两侧,新鲜骨折者很容易恢复跟骨高度和跟骨体宽度,可松动主要骨折块,特别是后关节面骨折块,使复位变得非常容易。此手法可用于皮肤切开之前,亦可用于皮肤切开之后,将插入跟骨的斯氏针尾向跖侧推挤,将跟骨粗隆骨折块向后向下牵拉,前足跖屈,让上移短缩的跟骨粗隆骨折块复位,恢复 Bhler 角。(3)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一个目的就是恢复距下关节面的连续性,将跟骨外侧隆起的皮肤掀起后,可直视下用小号骨膜剥离子或血管钳插入到压缩骨块下面向上撬起下塌的后关节面,将其与距下关节面对合,以其为模具,直视下将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块准确复位,即可以恢复距下关节的解剖关系,恢复 Gissane 角。(4)缺损区域植骨后不但可以填充缺失的空间,还可以对塌陷压缩的关节面及骨折起到支撑作用,并可刺激骨折尽早愈合,防止跟骨的高度丢失。(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