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届北京西城八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一、单选题1已知全集,若集合,则( )A 或 B ,或C D 【答案】A【解析】分析: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得集合A,再根据补集定义得结果.详解:集合,或,故选点睛:求集合的交、并、补时,一般先化简集合,再由交、并、补的定义求解2设为虚数单位,则复数的模(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复数模的定义求解.详解:,故选点睛:对于复数的四则运算,要切实掌握其运算技巧和常规思路,如. 其次要熟悉复数相关基本概念,如复数的实部为、虚部为、模为、对应点为、共轭为3下列函数中,在区间上为增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对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以及对勾函数单调性进行判断.详解:选项,在上是增函数,所以在上为增函数,故正确;选项,在上是减函数,故错误;选项,在上是减函数,故错误;选项在和上是增函数,在和上是减函数,故错误综上,故选点睛:本题考查对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以及对勾函数单调性等知识点,考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数列中,“对任意的,”是数列“为等比数列”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先举反例说明充分性不成立,再根据等比数列性质证明必要性成立.详解:充分性:若,那么数列满足,但是不是等边数列,故充分性不成立;必要性:若数列是等比数列,那么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成立,故必要性成立所以在数列中,“对任意,”是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点睛:充分、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则”、“若则”的真假并注意和图示相结合,例如“”为真,则是的充分条件2等价法:利用与非非,与非非,与非非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集合法:若,则是的充分条件或是的必要条件;若,则是的充要条件5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后,与函数的图像重合,则函数(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平移即得解析式.详解:由题意可知,故选点睛: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提倡“先平移,后伸缩”,但“先伸缩,后平移”也常出现在题目中,所以也必须熟练掌握.无论是哪种变形,切记每一个变换总是对字母而言.6已知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点在上, 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则的离心率为( )A B 2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 ,故,代入双曲线标准方程得,为等轴双曲线,离心率为.【考点】双曲线离心率.7函数且的图象可能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先根据函数奇偶性排除,再取特殊值排除,即得结果.详解:,函数为奇函数,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排除,又当时,排除,故选点睛:有关函数图象识别问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由解析式确定函数图象的判断技巧:(1)由函数的定义域,判断图象左右的位置,由函数的值域,判断图象的上下位置;由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图象的变化趋势;由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图象的对称性;由函数的周期性,判断图象的循环往复(2)由实际情景探究函数图象关键是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数学问题求解,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定义域问题8某市乘坐出租车的收费办法如下:“不超过4千米的里程收费12元;超过4千米的里程按每千米2元收费(对于其中不足千米的部分,若其小于0.5千米则不收费,若其大于或等于0.5千米则按1千米收费;当车程超过4千米时,另收燃油附加费1元”,相应系统收费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其中(单位:千米)为行驶里程,(单位:元)为所收费用,用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则图中处应填( )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出租车的收费系统,里程不超过千米收元,超过毎千米,按每千米元收费,小于千米则不收费,若其大于或等于千米则按千米收费,而的含意就是“小于千米不收费,大于千米按千米收费”,由于当车程超过千米时,另收燃油附加费元,因此应选D.【考点】程序框图的条件结构流程图.9圆与轴相交于两点,则弦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为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可知,根据圆的标准方程,令,解得,因此,在中,,因此为直角三角形,即,故弦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为;【考点】圆的标准方程10一个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侧视图为正三角形,则该四棱锥的体积是 ,四棱锥侧面中最大侧面的面积是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可知,由四棱锥的三视图还原成立体图形,即此时的四棱锥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高为,通过棱锥体积公式,得出;在四棱锥中,最大的侧面是,通过三视图,我们可以得到,因此,即三角形的面积为;【考点】柱锥台的表面积与体积二、填空题11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_【答案】【解析】抛物线焦点坐标(-p/2,0),带入得12已知向量,且 ,则实数 _【答案】【解析】分析:先根据向量加法求,再根据向量数量积为零得方程,解得实数值.详解:,解得点睛:(1)向量平行:,,(2)向量垂直:,(3)向量加减乘: 13某堆雪在融化过程中,其体积(单位:)与融化时间(单位:)近似满足函数关系:(为常数),其图像如图所示记此堆雪从融化开始到结束的平均融化速度为那么,中,瞬时融化速度等于的时刻是图中的_【答案】【解析】分析:先求平均融化速度,再观察,处切线斜率,选最接近平均融化速度的点.详解:,反映的是图象与坐标轴交点连线的斜率,观察可知处瞬时速度(即切线的斜率)与平均速度一致点睛:本题考查瞬时变化率与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与区别,考查识别与应用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14区域由不等式组给定,若为上的动点,点,为坐标原点,则的最大值为_【答案】【解析】分析:先作可行域,再根据向量数量积得,视作直线,结合图像可得直线经过点时轴上的截距最大,从而最大详解:由不等式组确定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即,首先做出直线,将直线平行移动,当经过点时轴上的截距最大,从而最大因为,故的最大值为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三、解答题15已知函数()求函数的定义域和最小正周期()当时,求函数的值域【答案】(1)定义域为,最小正周期(2)【解析】分析:(1)先根据正切函数定义域得原函数定义域,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二倍角公式以及配角公式化为基本三角函数,最后根据正弦函数性质求周期,(2)根据,确定正弦函数范围,再根据正弦函数性质求值域.详解:解:()函数的定义域为,的最小正周期(),故当时,函数的值域为点睛: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将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相结合,通过变换把函数化为的形式再借助三角函数图象研究性质,解题时注意观察角、函数名、结构等特征16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其中()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设,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见解析(2)【解析】分析:(1)先根据和项与通项关系得项之间递推关系式,再根据等比数列定义证结论,(2)根据分组求和法(一个等比数列与一个等差数列和)求数列的前项和详解:解:(),当时,解得;当时,由-得,由得,故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由()知,则的前项和,点睛:本题采用分组转化法求和,将原数列转化为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和. 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主要有分段型(如 ),符号型(如 ),周期型(如 )17椭圆的左顶点为,是椭圆上上异于点的任意一点,点与点关于点对称()求点的坐标和椭圆的离心率()若椭圆上是否存在点,使得,若存在,求出横坐标的取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点坐标为,离心率(2)不存在【解析】分析:(1)先根据椭圆方程得,再根据左顶点定义以及离心率公式求结果,(2)设点坐标,由对称得P坐标,根据向量数量积为零得,与点M在椭圆上,联立方程组解得无解.详解:解:()椭圆,故点坐标为,离心率()在椭圆上不存在点,使,理由如下:假设存在点使,设点,则且,化简得,方程无解故在椭圆上不存在点,使得点睛:研究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个数,一般转化为研究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18某中学有初中学生1800人,高中学生1200人.为了解学生本学期课外阅读时间,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先统计了他们课外阅读时间,然后按“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分为两组,再将每组学生的阅读时间(单位:小时)分为5组:0,10),10,20),20,30),30,40),40,50,并分别加以统计,得到如下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I)写出a的值;(II)试估计该校所有学生中,阅读时间不小于30个小时的学生人数;(III)从阅读时间不足10个小时的样本学生中随机抽取3人,并用X表示其中初中生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答案】(I).a=0.03.(II).870人. (III)所以X的分布列为:X123PE(X)=.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各矩形面积之和为 ,可求得 的值;(2)先根据直方图算出初中生中,阅读时间不小于个小时的学生频率以及高中生中,阅读时间不小于个小时的学生频率,结合总人数可估计该校所有学生中,阅读时间不小于个小时的学生人数;(3)的可能取值,利用组合知识结合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出各随机变量对应的概率,从而可得分布列,进而利用期望公式可得的数学期望.试题解析:(I).a=0.03. (II)由分层抽样,知抽取的初中生有60名,高中生有40名.因为初中生中,阅读时间不小于30个小时的学生频率为(0.02+0.005)10=0.25,所以所有的初中生中,阅读时间不小于30个小时的学生约有0.251800=450人,同理,高中生中,阅读时间不小于30个小时的学生频率为(0.03+0.005)10=0.35,学生人数约有0.351200=420人.所以该校所有学生中,阅读时间不小于30个小时的学生人数约有450+420=870人.(III).初中生中,阅读时间不足10个小时的学生频率为0.00510=0.05,样本人数为0.0560=3人.同理,高中生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