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东北非政治风潮一、中东与北非地理信息1、“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中东”源自古代欧美人使用的地理术语。一般来说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此外,巴勒斯坦地区、马格里布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阿拉伯世界历史文化原因,一般也认为属于中东。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中东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中东的重要海湾波斯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资源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更增加了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另外,领土、淡水、宗教和运河的争执,也使中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2、北非,地理上位于非洲北回归线两侧,通常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国及大西洋中的葡属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面积837万平方千米。人口1.5 亿(1991年),70以上为阿拉伯人。有时将埃及、苏丹、利比亚称东北非,多属撒哈拉沙漠;将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称西北非,阿特拉斯山脉斜贯北部。从包含国家可以看出,北非在地理上包含于大中东的范畴。二、中东、北非政治风潮简述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一)突尼斯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世界近代第一场人民革命导火线: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一名26岁的街头小贩遭到城市警察的粗暴对待(该青年大学研究生毕业,只因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经济负担的重压下,无奈做起小贩)。在遭到粗暴对待后,该青年自焚抗议,因伤势太重,不治身亡。这名青年的过世,在激起突尼斯人同情心的同时,也激起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潜藏的对政府、社会生活的严重不满,当地居民开始了要求总统本阿里下台的持续抗议活动,并演变为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社会骚乱。突尼斯持续三个星期的反政府示威不断恶化。2011 年1 月14 日,统治国家长达23年的总统本阿里被迫选择离开突尼斯,前往沙特避难,总理加努希出任临时总统。这是第一次政权因为民众抗议而倒台,这堪称是阿拉伯世界近代第一场人民革命。由于突尼斯的国花是茉莉花,这场政变也被称为“茉莉花革命”。本阿里1月14日离开突尼斯后,流亡沙特阿拉伯。在他离境后不久,他的一些家人、安保人员和亲密盟友被拘押。当地时间1月26日,突尼斯司法部以搜刮国家财富及非法把资金转移到国外的罪名通缉本阿里。目前,通缉令已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向全世界188个成员国发布。(二)穆巴拉克下台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的出走,鼓舞了邻近各国的反动派,引起动荡在该地区的第一轮扩散。各国示威游行呈现长期化特定,其中埃及的情况尤为严峻,最终导致总统穆巴拉克下台。由于不满政府腐败、物价上涨和失业率高等问题,1月25日以来,埃及国内连续发生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要求总统穆巴拉克立即下台,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穆巴拉克支持者与抗议者也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经过18天的连续抗争,2月11日,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委托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接管国家事务,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逐渐平息。埃及卫生部初步统计显示,1月25日开始的全国抗议活动已经导致365名平民死亡,另有5500人受伤。埃及检察官4月13日下令拘留前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及其两个儿子,三人各拘15天,以配合检方调查他们所受腐败、滥用职权等指控。穆巴拉克王朝雄踞埃及三十年,如今画上了句号。中东和平调停人1993年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以来,双方就自治问题展开了马拉松式的谈判。埃及一直是巴以谈判的主要场所和外交斡旋的重要舞台。穆巴拉克同巴以领导人一直保持密切联系。每当谈判遇到障碍、陷入僵局时,他总是及时出面调解。巴勒斯坦自治是巴以乃至整个中东和平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1994年5月5日,阿拉法特和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开罗正式签署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穆巴拉克作为见证人出席了签字仪式。正当阿拉法特和拉宾签字之时,双方在杰里科面积条款上发生争执,眼看就要闹翻。经过穆巴拉克的耐心劝说,这场危机得以化解,阿拉法特和拉宾终于签署了标志巴勒斯坦自治开始的重要协议。)(三)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利比亚多个反对派团体14日举行抗议活动,高呼“打倒腐败分子”,要求总统卡扎菲辞职并和平移交权力,从而引发了更大规模的骚乱局面。第2大城市班加西,数百名反政府示威者15日深夜与亲政府人士爆发冲突。警方遭示威者掷石和汽油弹,遂发射催泪弹、水炮和橡胶子弹还击,造成38人受伤。2月19日,班加西形势急剧恶化,利比亚军队向示威者发射迫击炮弹并用机枪进行扫射。美英等国发表声明,谴责利比亚政府的暴力行径。 利比亚局势紧张,连日来冲突不断。联合国安理会3月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投票情况如下:设置禁飞区的目的:把利比亚的飞机压制在地面上,保护平民免受炮火和不断进逼的坦克的伤害禁飞区的实质:军事干预,战争的前奏。禁飞区的设置实质上就是军事行动,设置禁飞区就是禁止利比亚军方或者官方的飞机起飞,事先要通报,用什么来制止空军,这就是一种军事行动。如果禁飞区利比亚的空军,违背禁飞区这种命令,强行起飞就会发生战争。3月19日,美英法等多国联军发射导弹并空袭,掀开“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4月30日夜,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最小的儿子赛义夫阿拉伯与卡扎菲的三名孙儿在北约对首都的黎波里最新的一次空袭中丧生。从“阿拉伯英雄”到“反人类战犯”2011年2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局势做出制裁决定,卡扎菲及其亲信被禁止出国,其海外资产遭查封。国际组织表示,在利比亚示威活动中约有2000人死亡,4000人受伤。安理会声明称:大规模针对平民使用暴力可归为反人类罪行,而这意味着卡扎菲及其手下可能被认定为“战犯”并交付海牙法庭受审。不管卡扎菲愿不愿意,中东局势骤变引发的革命还是来了。与穆巴拉克在抗议声中黯然走下政治舞台不同,老卡选择了负隅顽抗,他宣称“永远不会离开利比亚的土地,要战斗到只剩最后一滴血”。卡扎菲在他空泛的改革承诺没有被反对他的广大民众接受后,向追随者们下达战斗命令说:抓住这些老鼠。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利比亚政府已动用空军力量驱散首都的黎波里示威人群,有目击者称,军方还出动了歼击机。卡扎菲和萨达姆曾被视为阿拉伯世界的“革命双雄”,1969年的两场革命让他们雄踞一方数十年。利比亚曾是一个被遗忘的国家,而卡扎菲这头来自戈壁沙漠的狮子改变了一切。他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利比亚的存在。但如今,萨达姆早已惨死刑场,而卡扎菲也不能再笑傲江湖。1968年,利比亚国内形势急剧恶化。80岁高龄的伊德里斯国王多病缠身,无力理政。宫廷大臣、军政高级官员借此机会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百姓生灵涂炭,怨声载道。当时至少有四个政治集团曾有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图谋,其中一个便是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采取了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这场不流血的政变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凌晨6时30分,卡扎菲在班加西广播电台发布第一号公报。他说:“伟大的利比亚人民,你们的武装部队已采取行动,推翻了反动、落后和腐朽的制度,这个制度令人作呕和恐惧。他们结束了这漫漫长夜,即从土耳其的统治到意大利的暴虐,然后是反动政权的时代。”卡扎菲宣布,一个新的利比亚诞生了,这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由共和国。从“革命小弟”到“革命领袖” 卡扎菲毕生只崇拜两个人,一个是先知穆罕默德,一个是埃及总统纳赛尔。1970年,纳赛尔猝然离世,这让感受“革命导师”关怀才一年的卡扎菲心烦意乱。他感到自己应继承纳赛尔的遗志,致力于建立以埃及和利比亚为核心,包括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统一政治实体。他认为,埃及和利比亚可以把资源、土地、人民和经济合并起来,经过10年左右整合变成一个强大的、处于亚非大陆桥咽喉的战略国家,而这个国家将承担统一整个阿拉伯世界和“把以色列赶进地中海”的历史使命。然而埃及新总统萨达特却似乎并不支持他的所谓“利埃合并方案”。之后,埃以实现单独媾和,萨达特还在1977年访问以色列。卡扎菲对此反应强烈,大骂萨达特是叛徒。1977年12月5日,埃及宣布同利比亚断交,两国从盟友变成仇敌。长期以来,出于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憎恶,卡扎菲一直以激烈的反美立场著称。上台后他首先做的就是关掉美国的军事基地、将美国的石油公司国有化;1979年12月,一批利比亚民众出于对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支持,放火焚烧了美国驻的黎波里使馆。美国随即指责利支持恐怖主义,并于1980年撤回所有外交人员,两国断交。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更是卡扎菲政权反西方的极致,他坚决抵制英美要求其交出洛克比涉案疑犯的要求,一对峙就是十年。但执政后10年,卡扎菲变了。911后,他是第一个要求缉拿本拉登,并向美国表示哀悼的阿拉伯领导人;2003年,他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并对受害者家属进行补偿。随后,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与开发的宣言,又使得西方与联合国取消了制裁;2006年,利比亚与美国复交。从反美旗手到走上与美和解之路,卡扎菲似乎经历了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人说,是萨达姆的遭遇“震撼”了卡扎菲,有人说,是他赴西方留学的儿子赛义夫影响了他的思维,但更大程度上,卡扎菲的改变恐怕还是出于实际的审时度势。多年制裁使利损失巨大。虽然这个国家拥有大量石油,但他更需要资金、技术和市场,重新融入国际社会有利利比亚增强实力。也许,卡扎菲是一个几近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也许,他又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铁血独夫。利比亚这个曾被认为是北非最稳定的国家,如今却正经历一场中东最为剧烈的动荡。从本阿里到穆巴拉克,再到卡扎菲王国的溃然崩塌,或许,预告着中东“强人政治”时代的结束)美军身陷阿富汗战争近十年,根本不愿意再参与对另一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合军事行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巴西强调,美国军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禁飞区,阻止卡扎菲在镇压反对派的时候杀害平民,而设立禁飞区“将会由美国的国际伙伴们领导”,美国地面部队不会派往利比亚。英国:显示其国际影响力至于英国,早在利比亚爆发骚乱之初,卡梅伦就积极倡导设立禁飞区,进行军事干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英国对其国际地位日趋式微并不甘心,卡梅伦政府积极参与这次军事行动就是为了显示其国际影响力。另外,他领导的联合政府上台不到一年就遇到能否处理好国际事务的挑战,这是对卡梅伦领导能力的考验和展示。利比亚未来局势难测疑问一:接下来交战双方是谁?如果卡扎菲军队最终占领班加西,那么接下来交战双方是利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还是利政府军直接面对外国军队? 疑问二:反政府武装能否打败政府军?即便反政府武装能够重整旗鼓,但在缺少外国军队地面支持的情况下,能否打败装备相对精良的政府军? 疑问三:能否保证不伤及无辜呢?英法空军对利政府军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能否保证不伤及无辜呢? 疑问四:利比亚是否会四分五裂?如果真出现了“后卡扎菲时代”,这个部落势力极盛的国家不变得四分五裂? (四)仍在发酵的中东革命浪潮三、中东、北非政治风潮的深层原因分析这场中东北非政治乱局,表面上是以“民主与自由”为借口,但有其深刻的国内经济、政治、社会原因和复杂的外部原因。(一)生活贫穷失业率高。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