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悟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袁红霞 1212班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璀璨的的民族文化,与之而伴的是一代代炎黄子孙在岁月长河中积累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不断延续,精神不断继承与发展,才能在世界上形成巨大的影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民族的精神和命脉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这十二个字,它从来没有改动过一个字,它保护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趋吉避凶,平安幸福。孝指的是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悌指的是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忠指的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信指的是信用。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礼指的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义指的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廉指的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耻指的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仁指的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爱指的是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和指的是相安、谐调、平静、平息争端。平指的是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安定、安静、和好。我们也一直在用这些精神作为人生的标准,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感悟,一直在体会,也一直在实践。从小学开始,我们便在接触着五千年来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只是当时年少,懵懵懂懂,太多的深层含义难以理解的深刻,体会的到位。现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回想起当时的诗句,一种深深的情感,于心底,油然而生。想到拒绝高官厚禄,以死明志的文天祥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情不自禁的为他的“忠”,即爱国主义而感动;想到“离离原上草,一树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情不自禁的为它的坚毅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而感动,而这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想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情不自禁的想到勤劳节俭的必要性,因为勤劳,所以我们一代代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因为节俭,我们的国家正日益走向富强。现在,我们的国家,不再是那个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压迫的 国家,二是一个独立、自主,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国家,是经济位居世界第二的国家,是被敌人敬畏,朋友尊重的国家。因为民族精神的存在,我们抗战八年,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因为民族精神的存在,我们战胜了98年洪水的肆虐;因为民族精神的存在,我们战胜了SARS;因为民族精神的存在,我们的神七飞上了天空;因为民族精神的存在,我们共同挺过了汶川地震;因为民族精神的存在,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有人,可以否定,在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民族精神所起的不可磨灭的功绩。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在感悟中华民族精神所带给我们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世界的文化交流日趋增加。文化生产力的潜能越巨大,这也是一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十八的召开,胡锦涛指出把建立文化强国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目标。可见,未来的中国,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力度必然比以往更盛。曾经有一句话说得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现在是一个经济强国,未来,我们也要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因此,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做到认同它。积五千年文明史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基本价值的认同,如认同“轩辕黄帝”为自己民族的共同祖先,认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为自己民族的风俗,认同汉语汉字为国家通行的语言文字,认同“龙”、“长城”、“黄河”等为自己民族的标志,这些最基本和最有意义的认同所形成的“文化认同”,汇集到一点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未来的路,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要走。但是,于心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不要忘记的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我们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我们要不断感悟民族精神,不断地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并且,我们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