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 (020)38730977 38730977 38730925 . 1/10 单位负载 发器 . +功耗半双工 发器 . 增强型低功耗全双工 发器 . +功耗全双工 发器 .口电路 . 基本 路 . 隔离 路 . 上电抑制电路 . 动换向电路 .讯协议 . 议 (式 ). 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 (645.序设计 . 口电路 . 通讯规约 . 程序设计流程图 . 数据接收部分 . 命令执行部分 . 数据发送部分 . 序清单 .用要点 . 合理选用芯片 . 终端匹配电阻 . 应用层通信协议 . 3统的连接 . 网络节点数 . 节点与主干距离 . 统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 网络拓朴 . 接地问题 .0 瞬态保护 .考文献 . (020)38730977 38730977 38730925 ,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串行通讯。在工业控制、电力通讯、智能仪表等领域中,也常常使用简便易用的串行通讯方式作为数据交换的手段。 但是,在工业控制等环境中,常会有电气噪声干扰传输线路,使用 讯时经常因外界的电气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错误;另外, 讯的最大传输距离在不增加缓冲器的情况下只可以达到 15 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22 通讯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本章将详细介绍 22 原理与区别、元件选择、参考电路、通讯规约、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应用要点,以及在产品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窍门。 22/485标准 初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 订并发布的。 962 年发布, 命名为 作为工业标准, 以保证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 展而来,它是为弥补 不足而提出的。为改进 信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 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 10输距离延长到 4000 英尺(速率低于 100) ,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 10 个接收器。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被命名为 准。为扩展应用范围, 于 1983 年在 础上制定了 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 准。由于 出的建议标准都是以“ 为前缀,所以在通讯工业领域,仍然习惯将上述标准以 前缀称谓。 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而不涉及接插件、电缆或协议,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高层通信协议。但由于 的串行数据通讯是通过 片 (较老版本的 用 片或 片 )来处理的,其通讯协议也规定了串行数据单元的格式( 8式) : 1 位逻辑 0 的起始位, 6/7/8 位数据位, 1 位可选择的奇 (偶 (验位, 1/2 位逻辑 1 的停止位。基于 准均采用同样的通讯协议。 表格 0出了 讯方式的区别。 表格 0准 作方式 单端 差分 差分 节点数 1收、 1 发 1发 10 收 1发 32 收 最大传输电缆长度 50 英尺 4000 英尺 4000 英尺 最大传输速率 2000大驱动输出电压 +/+6V +12V 发送器输出信号电平 (负载最小值 ) 负载 +/+/送器输出信号电平 (空载最大值 ) 空载 +/6V 6V (020)38730977 38730977 38730925 ( ) 3K 7K 100 54 摆率 (最大值 ) 30V/ s N/A N/A 接收器输入电压范围 15V +10V +12V 接收器输入门限 3V 200200 ) 3K 7K 4K(最小 ) 12K 发送器共模电压 3V +3V +3V 接收器共模电压 7V +7V +12V 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近距离串行通讯的单端标准。 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 z 电气标准 电平为逻辑“ 0”时: +3V +15V; 电平为逻辑“ 1”时: 未定义区: 3V 3V。在此区域内的信号处理将由通讯接口的 发器决定。 85标准 85 标准的全称为 行通讯标准。 85标准与 准不一样,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 ,也称作平衡传输。 由于 85 标准在电气特性上非常相近,在传输方式上有所区别;为便于理解,下面将主要介绍应用比较普遍的 准,并简单介绍 准与 准的区别。 1 子工业协会( 1983 年制订并发布 准,并经通讯工业协会( 订后命名为 惯地称之为 准。 准是为弥补 信距离短、速率低等缺点而产生的。 准只规定了平衡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电特性,而没有规定接插件、传输电缆和应用层通信协议。 准与 一样,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 ,也称作平衡传输,它使用一对双绞线,将其中一线定义为 A,另一线定义为 B,如图 1 图 1常情况下,发送发送器 A、 B 之间的正电平在 +2 +6V,是一个逻辑状态;负电平在另一个逻辑状态。另有一个信号地 C。在 件中,一般还有一个“使能”控制信号。 “使能”信号用于控制发送发送器与传输线的切断与连接,当“使能” (020)38730977 38730977 38730925 ,发送发送器处于高阻状态,称作“第三态” ,它是有别于逻辑“ 1”与“ 0”的第三种状态。 对于接收发送器,也作出与发送发送器相对的规定,收、发端通过平衡双绞线将 应相连。当在接收端 间有大于 +200电平时,输出为正逻辑电平;小于 ,输出为负逻辑电平。在接收发送器的接收平衡线上,电平范围通常在 200V 之间。参见图 1示。 图 1 义逻辑 1(正逻辑电平)为 B A 的状态,逻辑 0(负逻辑电平)为 A B 的状态,A、 B 之间的压差不小于 200 行通讯标准的性能如表格 1示: 表格 1格 输模式 平衡 电缆长度 90000 1200m) 电缆长度 100 15m) 数据传输速度 10 大差动输出 6V 最小差动输出 发送器负载(欧姆) 60 最大发送器数量 32 单位负载 最大接收器数量 32 单位负载 准的最大传输距离约为 1219 米,最大传输速率为 10 通常, 络采用平衡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体。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只有在 20率以下,才可能使用规定最长的电缆长度。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一般来说, 15 米长双绞线最大传输速率仅为 1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 发器都能够支持高达 10通讯速率。如果采用光电隔离方式,则通讯速率一般还会受到光电隔离器件响应速度的限制。 络采用直线拓朴结构,需要安装 2 个终端匹配电阻,其阻值要求等于传输电缆的特性阻抗(一般取值为 120) 。在矩距离、 (020)38730977 38730977 38730925 ,即一般在 300 米以下、 19200需终端匹配电阻。终端匹配电阻安装在 输网络的两个端点,并联连接在 脚之间。 准通常被用作为一种相对经济、具有相当高噪声抑制、相对高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远、宽共模范围的通信平台。同时, 路具有控制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过去的 20 年时间里,建议性标准 为一种多点差分数据传输的电气规范,被应用在许多不同的领域,作为数据传输链路。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现场网络中, 是基于在 线上任一时刻只能存在一个主机的特点,它往往应用在集中控制枢纽与分散控制单元之间。 2 准的全称是“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 ,它定义了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图 1典型的 线接口。实际上还有一根信号地线,共 5 根线通讯线。 图 1 于 收器采用高输入阻抗和发送器因此比 强的驱动能力,故允许在相同传输线上连接多个接收节点,最多可接 10 个节点。即一个主设备( ,其余为从设备( ,从设备之间不能通信,所以 持点对多点的双向通信。接收器输入阻抗为 4k,故发端最大负载能力是 10 4k+100(终接电阻) 。 线接口由于采用单独的发送和接收通道,因此不必控制数据方向,各装置之间任何必须的信号交换均可以按软件方式( 手)或硬件方式(一对单独的双绞线)实现。 最大传输距离为 4000 英尺(约 1219 米) ,最大传输速率为 10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在 20率以下,才可能达到最大传输距离。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 一般 100 米长的双绞线上所能获得的最大传输速率仅为 1 要安装一个终接电阻,要求其阻值约等于传输电缆的特性阻抗(一般取值为120 欧) 。在短距离、或低波特率数据传输时可不安装终接电阻,即一般在 300 米以下不安装终接电阻。终接电阻安装在传输电缆的最远端。 行通讯标准的性能如表格 1示: 表格 1格 输模式 平衡 电缆长度 90000 1200m) 电缆长度 100 15m) 数据传输速度 10 大差动输出 10 (020)38730977 38730977 38730925 2 V 接收器敏感度 送器负载(欧姆) 100 最大发送器数量 1单位负载 最大接收器数量 10 单位负载 为一种常用的通讯接口器件, 片可以在许多半导体公司的“标准接口器件”栏目中“收发器”类元件中找到对应的型号;比如 司 (器件前缀为 司 (器件前缀为 司 (器件前缀为 司 (器件前缀为 各大半导体公司。 作为一个生产接口器件的国际厂商, 司的许多型号 片都可以与全球其他半导体厂商的 片直接代换使用,引脚完全兼容,且具有非常良好的性价比。下面,将主要讲解 司 发器芯片的性能参数、应用特点;并介绍在各实际应用场合中,如何选择适合的 片。 表格 1出了比较常用的 司 85 芯片。 表格 1 85芯片列表 型号 方式 . 电源(V)额定电流 (速率 (机电流(A) 总线节点装 双工 5 0, 000 1 32低功耗关断模式发送器短路保护15 双工 5 50 2低功耗关断模式速率限制功能 15 双工 5 0, 000 N/A 32 发送器短路保护 15 双工 5 , 000 00低功耗关断模式发送器短路保护2 双工 5 , 000 00 发送器短路保护 2 双工 5 0, 000 N/A 32 发送器短路保护 15 双工 5 0, 000 N/A 32 发送器短路保护 154 4 双工 5 , 000 N/A 32 发送器短路保护 2 双工 5 , 000 N/A 32 发送器短路保护 24 4 双工 10,000 1 32低功耗关断模式高速 2 (020)38730977 38730977 38730925 2 双工 10,000 10 N/2 双工 10,000 N/A 32 高速 2 双工 10,000 10 32 高速 24 4 1结了 司常用 片的命名规则;根据型号命名,用户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该型号芯片的特点与适用领域。 图 1 (020)38730977 38730977 38730925 特点 z 单一的 +5V 电源 z 低功耗 艺制造 z 发送器 /接收器可使能多分支结构( 置 z 低功耗关断模式( z 增强型 范: 15体放电模式( 15隙放电( 8触放电( 2 芯片简介 片是由业内专业的通讯接口器件厂商 司设计生产的 护增强型 发器,能够直接替换通用的 发器。 一系列半双工收发器,它们完全满足 行协议的要求,具有增强型 能。增强的 得 承受 15体放电模式( 触放电模式( 。这两个器件与 管脚互相兼容,同时兼容工业标准规范。和之前的版本一样, 袭了 计工艺,可实现低功耗操作,但不影响其它特性。它们完全符合 议的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可高达 10负载) 。 包含低功耗关断模式。 3 引脚说明 图 1视图) 管脚功能 管脚# 名称 描述 1 收器输出。 2 接收器输出使能(低电平有效) 。3 送器输出使能(高电平有效) 。4 送器输入。 5 连接。 6 A 发送器输出 /接收器输入反相。 7 B 发送器输出 /接收器输入反相。 8 电源电压( 。 高电平时发送器正常工作。发送器数据传输速率至少为 5 z 接收器 收器的输入是差分输入,输入灵敏度小于 200前所述, 范允许 32 个收发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由于输入阻抗高达至少 120许超过400 个收发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电容越大,同一条总线上就允许连接更多的元件,而信号的质量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发送器仍可驱动 54 的等效电阻,该等效电阻是 320 个接收器的输入阻抗 120少)和每端的 2 个 125 的电缆终端电阻并联所得。 接收器有一个使能管脚(,低电平时可以令接收器使能。高电平会使接收器输出呈现三态,输入保证至少 120k 的阻抗。接收器数据传输速率至少为 1 接收器还有一个故障自动检测特性,当输入开路(与断开的电缆相连)时输出高电平。 z 关断模式 关断功能可以减少功耗。 当 低电平,关断模式被激活。 (020)38730977 38730977 38730925 , 电源电流小于 1A。 发送器输出禁能, 并且由接收器输入阻抗 (至少为 120定为高阻态。接收器输出在关断模式下也是高阻抗。在接收器禁能情况下,输出漏电流低于 1A。 6 接收器输入图表 图 1图 1以看出, 片比 发器具有更低的功耗;同时,在同一个络中,可以连接的 片可以多达 400 个。 更详尽的数据资料可以从 司的器件手册、应用指南中获得,也可以从周立功网站 (下载对应的开发指导。 特点 z 发器 z 工作电源为 +z 可与 +逻辑电路共同工作 z 发送器 /接收器使能 z 低功耗关断模式( z +12V 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 z 允许在同一串行总线上连接 32 个收发器 z 与工业标准 75176 管脚配置兼容 z 发送器输出短路保护 2 芯片简介 一系列 +功耗半双工收发器, 它们完全满足 且, 用单一 +工作电源。 管脚互相兼容,同时兼容工业标准规范。 合 行协议的电气规范, (020)38730977 38730977 38730925 (带负载) 。 包含低功耗关断模式。 3 引脚说明 图 1视图) 管脚功能 管脚# 名称 描述 1 收器输出。 2 接收器输出使能(低电平有效) 。3 送器输出使能(高电平有效) 。4 送器输入。 5 连接。 6 A 发送器输出 /接收器输入反相。 7 B 发送器输出 /接收器输入反相。 8 电源电压( +# /*讯程序包, 站下载 */ /*宏定义 */ # # *通讯变量定义 */ 17; / *换控制信号 */ #0 /*波特率 1200 #0N 32 /*通讯缓存区长度 */ ; /*定义通讯缓存区 */ (020)38730977 38730977 38730925 *数据结构: 地址域 6 个,命令字节 1 个,长度字节 1 个, 数据区(标识符 2 个,密码,数据) */ /*主程序变量定义 */ # /* 址 */ /*程序运行状态字节 */ /* 延时函数 原型: 功能:延时 1ms*i 入口参数 : i 是设定延时时间 出口参数:无 */ i) j; i0; j=0;j700;j+);/*1 /* 个部件的初始化函数 原型: ; 功能:初始化 个部件 入口参数:无 出口参数:无 */ 0 /*设置 推挽输出, 输入状态 */ 00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