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跟踪训练(七)一、选择题11839年林则徐曾拟就给英国国王的照会一件,称:“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如果中国停止出口,则“夷人何以为生”,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照会最后说:“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要英王“诘奸除慝,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材料反映()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林则徐深谙外交策略,对敌国恩威并施C林则徐浮华虚伪,虚骄自大D林则徐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对世界了解不多解析: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意在突出林则徐关注西方人文地理、先进技术,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1839年”中英双方尚未开战,并非敌国,故B项错误;材料“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更多地突显了长期的自我封闭,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并非林则徐浮华虚伪,虚骄自大,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2. 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制造火轮以分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解析: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主张在官府创办企业的基础上,鼓励商民创办企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是经济发展问题,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无关,故B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是民族工业刚刚产生的时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主张从官府到商民都应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是中体西用的一种运用和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A3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解析:该报纸评论认为留学教育改变了学生的习性,对国家没有贡献,但没有反映出危及清朝统治,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该评论强调学生要首先“明中国大道”,以封建纲常伦理安身立命,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这一传统观念影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制约近代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教育被西方国家控制,没有体现半殖民地化特征,故D项错误。答案:C4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著述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解析:材料“两平等者相遇道理即权力也”说明A项错误;由材料“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可知,道理不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国家实力对国家关系的影响,并非强调民族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说明作者在民族危机深重的背景下强调民族要自强,国家要振兴,故D项正确。答案:D5康有为认为:美国式的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剽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材料反映康有为()A反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B反对美国式的政治体制C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D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解析:康有为认为中国实行美式政体“未至其时”,就是反对在当时的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也就是反对废除君主,结合当时革命派主旨及康有为的阶级属性,可知,康有为实质就是反对革命派的革命主张,故A项正确;按材料信息康有为认为美国式政治体制是“至公至平之理”,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康有为保留君主专制的信息,且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按材料意思,康有为之所以主张民主应该循序渐进,是因为担心民众缺乏必要的政治素养,而不是对封建势力的妥协退让,故D项错误。答案:A61897年,湖南的湘学报创办,该报更多地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康梁改制说的兴趣。这反映出()A湖南学界、政界视野渐开B维新变法运动在湘遭遇挫折C湖湘学派排斥政治近代化D湖南已开始有人开眼看世界解析:题干反映了甲午战后湖南人更关注西方的自然科学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大于康梁改制说,表明湖南学界、政界的视野更广阔,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在湖南得到了巡抚陈宝箴的支持,创办了宣传维新思想的新学堂和新报刊,使长沙维新运动领先于其他内地城市,故B项错误;湘学报传播西方国家的政治情况,说明湖湘学派并未排斥政治近代化,故C项错误;D项中的“开始”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错误。答案:A71895年,谭嗣同等人联名禀请湖南学政江标,希望将浏阳南台书院改为浏阳算学馆。这一建议虽得到江标的批准,但浏阳(今浏阳市)知县在当地很多士子的要求下借故拖延,拒不执行,使这一计划未能成为现实。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开算学馆断送地方官政治前途B新学改制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C政府官员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开算学馆与官员政治前途无关,故A项错误;浏阳(今浏阳市)县令反对新学的原因是地方士子的反对,可见基层的读书人对新学是非常反感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湖南学政对改革是支持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既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意见,无法体现新旧学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故D项错误。答案:B8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主要意图是()A启发国民的现代政治意识B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C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D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析:材料中陈以为,近代中国君主立宪的尝试中不认同国民的参政意识是不妥当的,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的主张,故A项正确;真正意义上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时间为1918年,故B项错误;材料评判的近代君主立宪制而非袁世凯复辟,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A9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B不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胡适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糟粕,吸收其精华,再造新的文化,并没有违背新文化运动的宗旨,A项错误;B项与题干“整理国故”运动无关,故错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分析出,胡适发起“整理国故”运动的初衷,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改造传统文化,推动其向现代转型,C项正确;D项与题干“整理国故”运动无关。答案:C10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A建立君主立宪制度B理性选择西方文明C摒弃儒家伦理道德D发展教育改造国民解析:材料中的立宪泛指民主政治,理论上包括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中表达了在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时,要把中国传统的“克己”精神与西方民主精神相结合,提高自身修养,不要盲目争斗,故B项正确;材料“依吾儒忠恕之道”表明李大钊没有摒弃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侧重点是理性学习西方政治精神,没有涉及发展教育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111917年3月,陈独秀在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矣,何者无益于吾群?即孔教亦非绝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据此,陈独秀()A认为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B已经摒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C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据材料“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可知陈独秀说的是儒家的伦理学说可以统一人心,而不是认为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故A项错误;1917年3月时,陈独秀仍然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十月革命之后,陈独秀逐步向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孔教亦非绝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可知陈独秀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C项正确;仅仅根据材料中陈独秀对儒学的这一评价,不能说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故D项错误。答案:C121920年,陈独秀认为:“上海社会若不用猛力来改造一下什么觉悟、爱国、群利、共和、解放、强国、卫生、改造、自由、新思潮、新文化等一切新流行的名词,一到上海便仅仅做了香烟公司、药房、书贾、彩票行的利器。”这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B近代社会发展要以彻底的思想改造为前提C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并未引起充分关注D推翻资本主义专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解析:陈独秀认为,如果没有思想方面的解放与改造,政治要求便只能沦为经济的附庸,这里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而非其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故A项错误;没有思想解放作为前提,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将无从谈起,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在上海的关注度,材料中并没有相应的体现,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时间和陈独秀的发言内容我们不难得知,此时的陈独秀仍未能达到社会主义者的高度,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矛盾的。认为应该拥护西方文化,甚至全盘西化,正因为如此,要“打倒孔家店”,甚至主张废除汉字等等。但即便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的陈独秀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为何如此?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加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的复杂性决定的。材料二“文革”中的破“四旧”使传统文化受创,导致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复兴儒学成为时代需要。国际社会儒风大兴,纷纷建立“孔子学院”,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将现代企业管理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与儒学相结合,发展新儒学,这给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以不少启示。1995年,中华儒学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儒学与企业管理儒学与现代公关儒学与生态环境等。电视、网络等媒体也纷纷介入新儒学的建设中。(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新儒学兴起的原因。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你对当代振兴儒学的建议。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打倒孔家店但即便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的陈独秀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得出否定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借鉴和利用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成分。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加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的复杂性决定的”,可从儒家思想和当时社会形势的两大部分进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