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港高新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做法与成效土地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土地资源是十分宝贵、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是是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工作和关键抓手。高港高新区作为高港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阵地,随着国家不断强化土地调控,土地供应逐步收紧,其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因此,为顺应国家“地根紧缩”宏观环境,解决土地资源先天不足的现实问题,高港高新区积极探索建立“土地储备银行”,拓展建设用地内涵空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土地产出水平持续提升,由2007年的工业企业亩产139万元提升至2012年亩产228万元,保障了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严格控制增量,实现科学配置。一方面,严控项目准入门槛。坚持“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了项目评审和会商制度,出台了工业项目用地评价办法,从产业类型、投入规模、投资强度、技术含量、经济效益等8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同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将单独供地工业项目投资额由5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低于1亿元(外资1000万美元)的工业项目不再单独供地,一律进入标准厂房,杜绝引进效益低、污染重的项目。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标准厂房。为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开发区出台了“飞地开发”政策意见,明确除开发区以外,其他乡镇不再单独供地。因此,为着力构筑中小企业投资创业和承接外来投资项目的平台,高港高新区出台了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划定标准厂房建设区域,用于建设单多层标准厂房,标准厂房建设所需土地,主要通过盘活存量土地、置换用地和新增用地三条途径解决,以盘活存量为主。截至目前,标准厂房一期工程16幢全部交付使用,占地60亩,建成面积40000M2,招引中小企业14家,亩产达700万元,其中友润电子公司仅用地4亩,销售超1亿元。标准厂房的建设,不仅解决了用地难题,而且促进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加大盘活存量,改善低效利用。为了牢固树立“只有节约集约用地,才能保障发展用地”的新观念,从2008年开始,高港高新区提出通过“腾笼换鸟”、“退低进高”、“增资扩股”、“高位嫁接”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合理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全面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腾笼换鸟”。一边是急需开工的高科技、高投入项目没有土地可用,一边是经营不善的企业,甚至是没有投资计划、没有投资实力的项目,将土地长期圈而不用。针对这一实际,高港高新区专门成立了资产整合领导小组,对闲置资产(纯土地、土地和资产、经营不善的企业),坚持实事求是、利益平衡和留有余地的原则,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进行盘活再利用。“退低进高”。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整体转产、部分转产、嫁接、合资、合作或转让等方式实现产业提升,从禁止类、限制类转为符合区域特色产业定位的允许类产业或鼓励类产业。“增资扩股”。对工业企业在达到土地出让合同规定投资强度后,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厂房、土地和设备投资)的,以规定投资强度进行折算,节约的土地面积给予企业适当的奖励。“高位嫁接”。对运行质态较好、资金保障不到位的工业企业,引导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实现高位嫁接,进行资本运作,在不增加用地成本的情况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采取上述措施,高港高新区成功盘活了钇利沣、润阳工业园、凯悦生物、赛科电池、宝丽鑫、隆台精印、君盟运输、子民彩印、申工重机等闲置土地和厂房,成功盘活闲置土地1500多亩,近年来,高港高新区新引进的统一企业、万向精工、国机福马等重大工业项目,全部通过上述方法落实了用地,其中统一企业刚落户不到两年,亩产达到301万元,实现税收4000多万元,既有效地化解了土地制约“瓶颈”,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坚持扩展流量,推进综合整治。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坚持存量建设用地与盘活并重、建设用地增量与减量挂钩,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用地规模和布局。目前,高港高新区已梳理出具有实施增减挂钩条件的土地近千亩,从中选定条件相对成熟的400亩,加紧落实组件与报批。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引导农民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或农村新社区公寓房,推进宅基地的置换与复垦,切实提高农村存量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四是探索管理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实行差别化供地。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上向重点项目倾斜,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及城市服务业项目的用地需求。如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爵尚墙纸优先用地60亩,博莱登汽车部件项目优先供地30亩,园区重点项目大自然木业优先供地100亩。进行价格调控。严格执行所有经营性用地公开市场出让,严控划拨土地供应,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价标准来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地价门槛让占地面积大、经济效益差、投入产出低、环境污染重、科技含量低、地价承受能力低的落后产业逐步从市场上淘汰出去。加大项目管理。在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项目开工、竣工时间,严格规定开发周期。一般要求在取得土地后半年内开工建设,二到三年内开发完毕。同时,对未按期开工和竣工的,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针对个别单位在受让土地后出现违反出让合同约定的行为,加大跟踪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处理。明确部门职责。明确各部门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管责任,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严格把关,切实推进节约用地工作。经济发展局负责园区内存量土地盘活工作,对于未按时开工、开工未达到投资强度的企业、项目,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要求的,着手盘活。招商局负责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各类新建项目要优先使用存量土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应优先供应给投资强度高、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局负责控制新建项目建筑密度审核,除特殊行业外,工业项目容积率一般不得低于0.7,项目用地内建筑密度一般不得低于45%。二、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今后一个时期,高港高新区将立足土地资源紧缺的实际,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坚持“保障”与“保护”并举,注重“节流”与“开源”联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和产出率,促进建设用地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挖潜型转变,进一步提升土地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能力。(一)用好增量,着力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一是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结构。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结合,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作用,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和布局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引导投资项目向优势产业、主导行业倾斜,把土地资源更多地配置给技术层次高、市场前景好、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重点保障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等项目用地。二是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村级安置留地和空闲建设用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对建设标准厂房的街道、村居,在用地指标上给予优先保证,在审批上优先办理;制定出台标准厂房建设使用管理办法,完善标准厂房运行模式,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入驻标准厂房。三是严格土地审批。对符合选址条件的项目,坚持节约用地、不占好地的原则,控制占用耕地和用地规模。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和建设容积率“双控”标准,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效益等指标挂钩,严禁向禁止类、限制类、淘汰类项目供地。(二)盘活存量,着力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一是切实抓好供地工作。全面清理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采取特事特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依法从严处置闲置时间长的典型地块等措施,加大土地开发利用力度。二是大力挖掘企业存量用地潜力。通过政策引导等,鼓励企业采取厂房加层、内部整理等途径,变存量土地为增量土地;组织开展挖潜节地活动,引导企业压缩超标的绿地和辅助设施用地,扩大生产性用房面积。鼓励企业在不增加建设用地的条件下提高容积率、增加投资,促进原有建设用地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产出率;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工业用地“退二进三”步伐,大力发展厂房租赁业,着力推进老厂房流转。三是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着力解决“空心村”现象,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加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监管,认真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监管工作。加强村庄整治政策扶持,提高群众参与建设用地复垦的积极性,切实加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力度。(三)健全机制,着力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管理一是加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引导。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介,采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的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增强全社会的土地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意识,使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二是加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激励。坚持“亩产论英雄”,建立企业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体系,对优秀类企业优先列入园区工业用地需求项目库,并在土地出让地价上给予优惠。三是加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建设用地批后定期巡查制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坚决遏制“占而不用、多批少用、改作他用”现象;完善土地出让合同,把开工时间、企业投产时间列入土地出让合同条款,对不按时开工、竣工的项目追究违约责任,切实保证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