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17页
第2页 / 共517页
第3页 / 共517页
第4页 / 共517页
第5页 / 共517页
第6页 / 共517页
第7页 / 共517页
第8页 / 共517页
第9页 / 共517页
第10页 / 共517页
亲,该文档总共5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学习目标 理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教育的挑战l 领会技术的哲学内涵l 掌握教育技术的本质ll 记住教育技术学的主要实践领域、学科性质 理解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使命l主要内容 信息时代的教育ll 技术与技术哲学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ll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使命复习思考题1.试比较分析AECT94定义与AECT2005定义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2.什么是技术?什么是教育技术?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学有何现实意义?4.请上网查找我国近五年教育信息化方面提出的政策、计划及推行的大的工程有哪些?参考文献1.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教育研究,1997(5)2.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http:/www.cc-edu.com/infocourse/paper/2001030102.htm3.安宝生中国教育如何面对世界范围的社会信息化热潮,教育研究1996(3)4.韦钰中国远程教育2001(1)5.戴国家等跨越时空媒体的发展与科技推动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6http:/www.scnu.edu.cn/futureedu/index.html7http:/ect.elec.bnu.edu.cn/8http:/www.cernet.com.cn9.李芒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论教育技术的内涵,http:/www.etr.com.cn/jyjszz/NO1/text1/102.htm10.梅家驹 教育技术的定位与错位http:/etc.elec.bnu.edu.cn/论著选摘/梅家驹/教育技术的定位与错位.htm11.周宗伟 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http:/etc.elec.bnu.edu.cn/论著选摘/周宗伟/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htm12.顾明远 教育技术学和21世纪的教育,http:/etc.elec.bnu.edu.cn/articledigest3/instructionaltechnology_and_21century.htm13.顾明远 我对电化教育的认识,http:/etc.elec.bnu.edu.cn/articledigest3/recognize_electric_education.htm14.杨开城 有关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几点反思,http:/amet.home.sohu.com/web/jiaoyujishu/5.htm15.何克抗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http:/www.nrcce.com/Expert/HEKK/DangDai-IT-YanJiu.htm16.http:/202.112.88.33:91/pzxkt/material/study/jyjs3001.htm17.http:/202.112.88.33:91/Pzxkt/material/study/jyjs4004.htm18.陶文昭、詹英网络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7)第一节信息时代的教育经受血与火的洗礼,踏过刀耕火种的田野,穿越了机器的轰鸣,人类正在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社会。由于受到信息社会主流文化和技术支柱的深刻影响,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一、人类正在步入信息时代一个时代具有一个时代的特征,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通过考察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大体上把握这个时代的脉搏。我们之所以说人类正在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掌握信息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多,多媒体与网络的概念几乎人人皆知。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日渐普遍,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已经构成了当今时代的社会细胞。一个社会,它的社会细胞业已成熟了,那么这个时代也就自然而然地来临了。其次,人们对于信息的价值、态度已经达到空前的地步,信息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认同。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谁拥有了信息,谁就占尽了先机,就拥有了商机。这种信息的社会态度和信息社会价值观,导致了国家与国家、地区之间甚至个人之间的“数字鸿沟”,而这种“信息贫富差异”又反过来加剧了人们对信息的趋求。三,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人们对信息社会价值的普遍认同,信息的痕迹已经无处不在,它业已深入人们的各行各业。政府在上网,企业在大搞电子商务,学校积极地开展基于互联网远程教育,国家教育部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面向中小学的校园网和“校校通”工程也在加紧实施,透过深圳的“E城市”,我们几乎已经看到了一个全面信息化的社会。最后,从20世纪的后几十年,特别是后十年,网络在我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以网络文化为核心的信息文化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二、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对于信息社会的社会特征,不同的人依据自己的出发点和认识角度,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说,信息社会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一)社会信息化随着信息向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以及信息在人们生活和社会中作用的突现,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便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反映在整个社会对信息的态度以及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利用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化方面,各行各业,信息化改造如火如荼,使得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大大加快。无纸办公、电子政府、社区信息化、数字化生存等等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我们国家制定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以及政府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一系列举措,已经吹响了加速迈向信息化社会的号角,尤其是深圳“E城市”的规划,已经开始为人们勾画“E社会”的未来,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E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二)信息网络化信息社会,信息的加速剧增,对信息的使用提出了网络化的客观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日益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组织、发布、传播的重要途径。信息网络化不仅优化了信息的组织、发布和传播,而且使得人们的信息检索、获取、表达等活动更加容易。也正是信息化社会信息的网络化才使得人们能够在不断扩大的生存空间中自由的获取、使用信息,自由的学习、自由的生活,自由的发展。(三)经济全球化人类走出工业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社会经济的变化是最直接和明显的。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网络化使企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企业在向跨地域、跨国度经营的方向发展,经济在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的历史表明,单靠不断增加资本、人力和原材料的投入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只有善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国家,才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际互联网络的普及提供了加强各国经济联系的新纽带。信息的快速搜集、加工、储存和传递,使各国政府、公司企业和个人能便捷地获取信息。信息的这种透明性(公开性)和流动性,有利于各国政府和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政府和企业的科学决策,从而必然有利于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四)教育终身化信息化社会是一个多变的社会,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人时刻沐浴着新的生活,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成为每一个人基本的生存能力,因此,正像有位学者所描述的那样:在信息化的社会,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学习不仅仅关系到经济的繁荣,学习告诉人们影响他们生活的主要问题,使他们成为积极的公民,学习使人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也提供职业发展和改善生活的机会,学习为生存之道。人人需要学习的智慧。(五)学习社会化教育终身化要求社会成员不断地接受教育,不断地从事学习活动。因而学习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在信息化的社会,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而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技能和生存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极为便利的学习条件,使社会化的学习不仅成为一种需要,而且成为一种可能。因此,信息化的社会也是学习化的社会。三、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信息时代的教育新的百年已经开始,人类文明史上第三个千年画卷已经徐徐展开,信息社会业已来临。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社会。对此,人们有多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它预示着一个人性得到充分张扬的社会的来临,另外一些人则称它代表着对公民全面控制的开始;一些人认为它宣告了一个教育得到全面普及、知识可以轻易获取的新纪元,另外一些人则称我们的未来将被微不足道的闲话、耸人听闻的谣言和别有用心的宣传的洪流所淹没;一些人认为世界将由于信息的极大丰富而趋于大同,另外一些人则称由于信息分配的不均,大多数人口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贫困。这个时代,真是让你欢喜让你忧。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场白来描述是再恰当不过的事情了:“这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时代,这是一个糟的不能再糟的时代”。(一)传统教育三大基石的裂变在印刷时代,阅读、写作和计算被公认为文化之鼎的三足,也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世界各国都把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列为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师生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而当代信息技术正是在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基础中引发了一场强大的裂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同时也使教育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1.阅读方式的变革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之上。因此,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研究和把握当代信息技术带来的阅读方式变革是理解和把握信息时代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窗口。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自从印刷技术产生以来,人类已习惯于阅读文本和从各种图书资料中查找所需信息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文本中知识与信息只能按线性结构来排列,因此阅读与检索的速度和效率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在“知识爆炸”的严重挑战面前,人类如何超越这一界限?“电子书刊”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在电子书刊中,知识间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从而打破了传统文本单一的线性结构,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2)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传统阅读的材料是文字媒体,在电子读物中阅读的对象则从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象、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这就是信息时代的“超媒体”阅读。这种近乎“全息”的跨时空阅读方式,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3)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计算机给阅读方式带来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我们不妨举一个实例来帮助人们理解这场变革之意义。自1985年起,我国用7年时间将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五史输入电脑,建立了“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当你想从此部巨著中查找气象方面有关“风”的资料时,用传统阅读检索方式需要付出的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