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这个理念出发,必然要求学校管理,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教师的责任、奉献、服务、承诺和对学生的关爱。这一切也恰是教师专业标准的职业伦理所需求的,问题是从当前的情况看,部分教师还远未达到这个标准。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在部分教师中还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知识面狭窄、学历偏低、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人文素养低下,职业道德意识谈薄,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能力不强等不足。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唤专业化的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教师在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在职前教育、岗前培训等过程中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研究,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因此,立足校本,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途径。(一)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国际、国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而衡量一所学校的发展则与教师专业水平密不可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扮好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是真正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一、注重职后教育,树立终身教育的专业发展理念1.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是职后教育的衔接点,要充分认识到入职教育对新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强调师范院校与学校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将新课程理念和方法贯穿到新教师的职前培训中去,以缩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间。2.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强调在职教育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性教师教育理念”是世界各国已经广为认可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终身教育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当将“终身教育”当做自已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科专业学会应当创造相应条件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当制定相应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以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化 用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实现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造。网络不但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学校,更要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作为教研与培训的工作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把现有的教师进修院校、中小学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崭新的网络联盟,使全市10万教师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工作、学习与研究,逐步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息素养。我院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道路上,把学会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课,扎扎实实地推进。按照市教育局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完成了市、区两级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的信息技术培训,随后展开了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我们把信息技术应用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划定教师岗位培训学时总量的1/4用于专项培训。迄今为止,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面向全员的信息技术普及阶段。我们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分级培训,统一考核,以区域为单位,强力推进计算一、开好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必修课。机应用能力的普及性培训,经过短短两三年时间,使全市教师基本达到了初级水平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及时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下面便谈一谈新课改给我的一些感触。一、教师应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首先,时代要求全民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事实上,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7-9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入门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二、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的更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认为“探究式教学”是现代科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一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三、要求教师会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可以说,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特别是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另外,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也是新课改对科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在科学教学中强调教师的动手能力。首先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科学教育中,物理、化学、生物等都是实验性学科,其主要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因此,实验操作与演示实验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实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对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 对实验过程的操作能力;对结果测量的操作能力。其次,现代科学教育强调过程性教学,即把学生学习知识结论的过程设计成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验抽象概念、原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让学生直接动手做、动手实践的内容。要胜任这类教学,教师不仅自己要会做,而且还能在学生动手做的时候手把手的指导,指出其操作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师还能自己设计、制作各种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把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为各种学生可以直接感知、操作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体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四、要求科学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首先明确科学课程的知识结构。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科学)。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最后,我认为对科学教师来说,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社会生产、生活知识是十分广泛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自我改进的迫切要求,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本地区的自然情况、生产情况、生活情况以及社会改革科学技术的应用情况。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总之,在新形势下,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转变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应当作好充分的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才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摘要: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即实施新教学、新评价和进行课程开发,这构成了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挑战,即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是其职业生涯中新要求和新发展方向;三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方式的更新。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 课程开发 评价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三年多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参与改革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教师观念和行为要有切实的转变。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要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全部砝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但就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运行状况而言,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巨大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构成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应对哪些挑战?从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分析,新课程对教师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和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新要求和新发展方向;三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方式的更新,已经越来越构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瓶颈,社会和学校对评价的关注度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不断升温。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一、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变化我们应该注意到,新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重视教师的教到重视学生的学,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学生发展,从重认知发展到重情感养成,从重学习结果到重学习过程,从树立自己的教师权威到习惯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从重统一规格到重差异教育,从重知识文化的继承到重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给教师过去习惯的教学思维带来了明显的冲击。新课程在教学方面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看似可以用简单的话语去诠释,但要真正落实,就需要一个复杂的转变和适应过程。(一)教学过程的观念转变教师首先需要转变的,是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看法。教育学对教学过程的比较通行的看法是将教学过程视为特殊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