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专家型教师就是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的洞察力与创造力的教师,而新手型教师主要是指刚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或参加实习准备从事教育的师范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相比较,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主动反思:新手型教师重视课前备课,教学的编排组织,课后反思也只是关注教学效果与评价;而专家型教师课前抓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中真正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具有针对性的“课中反思”。(2)对基本教学问题的处理自动化:专家型教师善于利用认知资源,将“节约”的认知资源再投入到高水平的超出非专家的能力范围的认知活动。对基本教学问题的处理已经自动化,节约资源,把有限的资源放于“再投资”到创造性教学中,能够解决更复杂的教学问题;而新手型教师主要是消耗资源,将有限的资源用于解决常规的教学问题。(3)知识的结构化:专家与新手之间最基本的差异在于专业知识方面,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不仅知识比新手丰富,面对同一问题,专家提取知识、解决问题更快,因为专家的知识组织合理,是块状知识,知识结构化能够把广博的、可利用的知识组织起来,运用在教学中,能快速、有效的提取知识,解决问题。(4)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感高是一切优秀人物具备的品质,优秀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科学乐观,且能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2.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比较(一)相同点:1.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是发展心理学历史上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从不同角度关注了同一问题,即儿童发展。2.两者都认为,儿童发展存在着彼此交织的两个方面、两条路线(个体和社会),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整地理解发展。3.理论研究都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了辩证法。4.认识到内化不是对环境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转化过程。(二)异同点:1.出发点不同:皮亚杰终身追求的核心事业是认识论,利用儿童发展的研究探索知识与逻辑的起源和性质,对儿童发展的研究是其完成事业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而维果茨基关注的是儿童如何成为高级文化共同体的成员,致力于发展一种新的整体心理学。2.所持世界观、哲学观、认识论不同:皮亚杰深受柏拉图、笛卡尔、卢梭尤其是康德的影响,崇尚自由主义,研究取向上表现为个体主义,是一种机体主义、生物学的取向;而维果茨基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的影响,理论明显倾向于社会主义,采纳一种现实主义认识论,个体发生观是唯物主义的。3.认知发展过程不同: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背后的推动力量”是平衡,即由生物力量驱动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之间的最优化的适应程度;与之相对,维果茨基反对将外部世界与内部心理过程进行二元论划分,将外部的社会文化现象视作信息与反馈的源泉,而且将它们作为具体的外部心理媒介。4.对同伴与成人作用的看法不同。皮亚杰认为,在形成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同伴的作用超过成人,维果茨基则更强调富有经验的成人对儿童发展的引导与促进。5.发展的阶段论思想不同。皮亚杰为儿童认知发展描绘了一个清晰的发展序列,并认为这一发展阶段模式使用与任何文化环境;维果茨基虽然也提出了阶段论思想,但他的阶段划分是局部的、与具体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不具有普遍适用性。3.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比较(一)相同点:1.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都是基于精神分析这个思想原则,把潜意识看作是人的精神活动最原始、最基本、最普遍、最简单的因素。2.在影响人格发展的几个因素中,两者都重视成熟的作用,重视集体内部的影响。3.都提出各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发展观。4.都重视“自居作用”。(二)异同点:1.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而埃里克森注重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这是他们关于人格发展理论的本质区别。2.弗洛伊德强调“伊底”的作用,自我知识伊底和超我的奴仆;而埃里克森则重视“自我”的作用,把自我看做是人格更为独立的部分。3.两者关于人格发展的动力学是不同的,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圄于母亲儿童父亲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既看到个人在家庭背景范围内同父母的关系,也强调个人在家庭的历史文化传统构架范围内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的关系。4.埃里克森概述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序列,要比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的几个阶段更为详尽,包括了整个人生的周期。5.弗洛伊德集中注意于“里比多”主要投放的区位,而埃里克森不仅重视各种区位,还企图描绘出每一时期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性质上不同的行为模型。6.埃里克森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认为人的发展始终存在两种可能性。他是以两极来划分人格阶段,这一点弗洛伊德没有认识到。4.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1) 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实验发现要获得刺激,有机体必须先反应,作出相应行为,因而操作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反射的公式:R-S。凡是能够增强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和事件就是强化;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下降,则是惩罚。并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的两条规律:条件作用规律和消退作用规律。实行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2) 教学应用:1.全面掌握有效强化的影响因素。确立学生在强化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参与强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立教师在强化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从外部强化为主发展到外部强化与内部强化相结合,最终达到自我强化;强化物是有效强化的必要条件,强化中以使用肯定性强化物为主,否定性强化物为辅。2.重视强化的引导作用。教师对学生强化要遵循一致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效能型原则。3.强化的选用要有切合性,能对症下药,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5.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意义(1) 社会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性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的子过程组成的,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2.三元交互决定理论: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不能把某一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3.自我调节理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4.自我效能理论: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四种因素的影响: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以及情绪和生理状态。(2) 意义:1.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结合,改变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倾向,是解释人的行为的参照点发生重要转变。2.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把学习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有机结合,对学习心理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实验结果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避免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6. 比较斯金纳和班杜拉学习理论(1) 相同点:1.斯金纳和班杜拉是作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都承认强化对学习的作用。2.认识到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2) 异同点:1.斯金纳的实验研究对象是动物,将动物的学习心理同人的学习等同起来,是一种机械主义的、生物学的观点;而班杜拉则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结论更具说服力。2.行为形成过程方面: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建立在反应-刺激基础上,注重直接强化;而班杜拉则提出替代性强化与自我强化,并认为后两者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观察学习来自我调节习得行为。3.斯金纳认为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强化;班杜拉虽然也指出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但是强调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三元交互决定理论,开始注意中介变量中的认知过程。7. 布鲁纳与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比较1.形式上对立:布鲁纳强调“发现学习”,也就是在教学中,由教师设置情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学习,自己去掌握知识、发现知识,知识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奥苏贝尔则强调要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必须通过教师的传授实现,以教师为中心,但学生所进行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而是学生进行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2.过程中互补:在教学过程的认识方面:布鲁纳的观点反映出教学过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学生在一情景中进行积极的探索,由具体到一般;奥苏贝尔反映出教学过程是一个演绎过程,教学由一般到具体,学生容易理解。3.实质上一致: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注重学科的知识机构;都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掌握知识的整体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而非让学生掌握零碎的经验和结论;都认为学生的内在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8. 比较格式塔与联结主义学习理论(1) 相同点:1.都认识到了外部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2.都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研究人类学习的实质(2) 异同点:1.学习实质: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与正确反映之间联结,即形成S-R联结;而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刺激和反应之间逐步形成联结的过程,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2.学习过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反复练习和强化等因素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渐进盲目尝试减少错误的过程;而格式塔的学习论认为知觉经验变化是突然顿悟的,因此,格式塔学习论又称顿悟说。3.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的学习类型主要是人类的机械记忆和动物的学习,结论比较实用于指导人类的联想学习、机械学习;而格式塔理论已经认识到人类内部知觉的重要,揭示人类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复杂的学习过程有重要意义。4.学习结果:联结主义学习的结果是行为或者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格式塔强调学习的结果是认知结构或内在能力。9.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意义(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批判“在颈部以上发展的学习,它不涉及人的情感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强调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都投入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刺激来自外界时,也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只要学生最清楚某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2) 教育意义:1.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反对把人降低到“一只较大的白鼠或者一架较慢的计算机水平”,重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在智能等内部心理世界的研究,主张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2.对学生的本质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反对强制学生适应学校,重视智育,不重视整个人全面发展的传统教育目标,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了解与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目标的制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3.对教师的态度定势与教学风格的重视:重视师生关系,课堂气氛及群体动力的作用,促使教师更加重视与研究那些涉及人际关系与人际感情,促进教师心理的理论研究。4.重视意义学习与过程学习:主张“做中学”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学习的观点十分可取,有利于消除老师与学生、学与做、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距离和对立,对于克服我国教育中仍然存在的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不无启示。5.消除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习观点的片面性,丰富了学习理论:有力冲击行为主义的机械学习论与精神分析的悲观发展论对学习心理与教与实践的消极影响,为我国快乐学习、情感教育、学校教育与教学管理心理、班集体社会心理学等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思路和途径。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新课改的意义(1) 建构主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