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 1 单元 混 合教学要求1通过指导学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混合”是物体存在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混合物,人们经常需要使用混合物。2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认识到,混合后的物体不等同于两种物体的简单相加,不论是外形还是性质都可能发生变化。3指导学生认识人们在混合身边物体的同时也需要分离混合物,并且指导学生想出一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4认识土壤也是一种混合物,了解土壤内的主要成分。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混合物体、分离混合物、研究土壤) 、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与合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 分析的习惯与能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认识身边的事物。2学生能够制造几种混合物。3学生能够想出几种分离物体的方法,并且能够成功地进行分离。4能够做出简单的研究记录。5在研究过程中能设法取得同学的协作并且愿意主动帮助别人。教学课时:4 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混合身边的物质教学准备沙、豆子、杯子、筷子、钉子,水、油试管等等。教学过程1混合沙子和豆子。认识桌上的实验材料沙子、豆子。观察一下这两种物体,并且分别说说它们的特点。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合在一会怎么样?设法使沙和豆混合在一起。说说混合它们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指导学生认识到“发现没有变化 与观察到发生变化同样重要。 ”2分离沙子和豆子。说说可以怎样把沙和豆子分离出来。选择几种方法进行分离。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记录分离过程中的发现。3混合水和油。把水和油混合在一起,并且观察混合后的现象。4归纳混合这些物体的共同现象。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土壤也是一种混合物,了解土壤内的主要成分。第二课时 混合身边的物质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洗衣粉、泻盐、红墨水;常见混合物的图片。教学过程1混合小苏打和醋。分别观察小苏打和醋,描述它们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课前知道它们有些什么特点。猜一猜,如果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指导混合两种物体,并做使火柴熄灭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想一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混合“沙与豆”、混合“水与油”时的现象思考。2混合洗衣粉水、泻盐、红墨水。按照混合小苏打与醋的过程实施教学。3小结。这两个混合物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归纳: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有些物质混合后生成新原物质。4拓展。你在生活中还了解哪些混合现象?哪些混合现象生成了新的物质,哪些混合后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出示并介绍一些常见混合物的图片。第三课时 分离混合物教学准备反映人们分离混合物的图片;粳米、面粉、小盒;木屑、铁钉、磁铁;黑墨水、蓝墨水、滤纸。教学过程1人们经常需要分离混合物。讨论、列举人们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事例和方法。出示图片进行补充,并进一步分析各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启发学生了解各种分离工具的原理,渗透设计工具的意识。2分离粳米和面粉。出示混合在一起的粳米和面粉。鼓励学生列举分离粳米和面粉的方法。介绍并且实施敲打盒底分离的方法。比较各种分离方法。交流记录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记录、分析的习惯。3分离木屑和细铁钉。出示木屑和细铁钉的混合物。分组设计多种分离的方案并实施。统计全班共有多少种分离木屑和细铁钉的方法。4分离滤纸上的墨水。5鼓励学生继续关注身边的混合物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作业:学校产生的垃圾是混合物吗?如果是,有分离价值吗?如果有,请写一份可以长期实施的分离方案。教学后记:通过指导学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混合”是物体存在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混合物,人们经常需要使用混合物。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认识到,混合后的物体不等同于两种物体的简单相加,不论是外形还是性质都可能发生变化。指导学生认识人们在混合身边物体的同时也需要分离混合物,并且指导学生想出一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认识土壤也是一种混合物,了解土壤内的主要成分。第 4 课时 研究土壤教学准备采集土壤的工具:小铲、盘子、放大镜。镊子、筛子等。教学活动过程1 哪儿有土壤?通过谈话使学生意识到哪儿有土壤,土壤是什么物质。2分小组采集土壤。讨论采集时要注意的事项:保护自己、保护动植物3分组观察采集的土壤。对土壤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一个组的研究记录为例进行指导。分小组总结完善自己的研究。4土壤是一种混合物。认识到土壤是一种混合物,有些是在自然条件下混合的,但有些成分是不应该混合到土壤里的(玻璃、塑料) ,渗透环保教育。5讨论分离土壤的方法。第 2 单元 空 气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实际进行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的活动,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并通过设计实验,使他们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2引导学生用把空气和石头、水相比较的方法判断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但有重量,从而认识空气这种物质的特殊性质,并建立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3引导学生充分开展猜想的活动,猜想足球运动员用很大的力量踢球,脚为什么不会受伤,足球为什么能飞得那么远?进而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出很大体积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进很小的空间里,并通过实验获得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和弹力,从而验证他们关于足球的猜想。4引导学生继续应用借助媒介的实验方法,推断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并认识风是空气在外力的作用下才产生流动的,从而为学生以后探究自然界中风的形成奠定基础。5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并通过经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同时使学生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保护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6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压缩空气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技术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评价要求本单元在教师引领学生经历提问、猜测、观察、实验、比较、推断、搜集与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活动,获得所期望的各项目标的过程中,对教和学的活动应围绕下述方面做出评价。1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带密封盖的玻璃瓶、天平、足球、打气筒、注射器、香油或香水、香等。2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3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4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探究欲望强烈,探究活动是积极、主动,而且是有效的。5学生的探究经历是真实而深刻的。如问题的提出,无论是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还是教师引导他们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还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最终都应内化为学生的确想要解决的问题。再如感受和体验,空气的存在、进行浸纸团和倒空气的实验、抽空气和充空气、称量空气、给足球充气、压注射器活塞,等等,应由学生实实在在亲自动手和参与获得。6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但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的性质;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外力使空气产生流动,空气有热的也有冷的;知道空气是我们人类生命的重要条件,也是其他生命的重要条件;知道空气还是人类利用的重要材料。7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和整理、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每个学生都能收集 5 件以上的资料,并且有文字资料(如书籍、报纸、剪贴、抄录等) 、图片资料(照片、图画等) ;意识到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保护空气就是保护生命;意识到科学技术就在身边,科学技术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了解空气(一)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一起准备薄而透明的塑料袋,塑料袋不能漏气,每个学生至少有一个。教师在实验室里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两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每个小组准备 23 张 32 开废作业纸。每个学生自带一块擦手用的毛巾。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猜猜关于空气的谜语。我们在研究空气,谁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空气的知识。同学们知道的不少,还想知道空气的什么问题?我们来研究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2感觉空气。(1)收集空气。要研究空气就要先想办法 逮住它,怎样才能逮住 它呢?大家来想想办法我们用塑料袋来收集空气,大家一起动手,看谁收集的空气多?(2)感觉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东西?我们要先用感官来观察。大家想想办法怎样用感官观察?如果需要,教师可提示学生怎样运用感官进行观察。这一活动的时间要充分,要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感知,以建立丰富的表象。(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我们刚才运用感官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交流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学生交流的时间也要尽可能充分,学生因为口头语言发展水平不高,发言时会吞吞吐吐,词不达意,教师要能够沉得住气,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说。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空气在塑料袋里把塑料袋撑得鼓鼓的,按下去又会鼓起来;从小孔里出来的空气感觉像流水一样3纸的奇遇。(1)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做魔术。把纸揉成团,放到玻璃杯里,紧压在底部,要压紧,杯子倒过来时不能掉下来。先猜一猜,把杯子倒扣直立着压到水的底部,纸团会不会湿?实际做一做看究竟会不会湿。(2)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先想一想,看能不能作出解释。再做一次,仔细观察压入水中的玻璃杯里有什么现象?解释玻璃杯里那段 空着的地方是什么?(3)认识魔术的秘密是空气占据空间。水已经没过了杯子,为什么杯子里有空气的那一部分水进不去呢?这一部分让空气占着,所以水进不去。这叫空气占据空间。现在知道纸团为什么不会湿了吗?4谁赶走了杯中的水。(1)再来做一个魔术。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教师可按教材提供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这个活动。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是怎样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出来的。(2)是谁赶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在做魔术的过程中,我们在水中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它在水中是怎样移动的?它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又怎么样了?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着压到水底,观察杯子里的空气会怎么样?和第一个魔术里的结果一样,说明空气占据空间。这个魔术的秘密和第一个魔术的秘密是一样的。5我们从哪里还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经验去说,并引导他们去推想。刚开始我们用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里的空间。空杯子里有一满杯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教室里充满着空气,空气占据了房子里面的空间。我们的周围空间被很多很多空气占据着。6作业。在哪里还能找到空气?第二课时 了解空气(二)教学准备教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两个可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要洗净) ,一只两用打气筒,一架天平;每个学生一张科学文件夹。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上节课我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地方还有空气,现在请同学们说说都在哪里找到了?上节课的实验告诉我们,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地方水就进不去了。那空气占据的地方还能不能再进去一些空气呢?2瓶里的空气。(1)往盛满空气的瓶里再打人一些空气。现在的玻璃瓶里盛满了空气,我们把它密封起来,用打气筒再打入一些空气,大家猜想一下,结果会怎么样呢?打入一些空气。现在大家来看瓶里的空气有什么变化?一满瓶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空气增多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2)从充满空气的瓶里抽出一些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瓶,抽出一些空气后结果会怎样?猜猜看。抽出一些空气。结果怎么样?一满瓶空气,抽出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的空气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