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9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5页 / 共69页
第6页 / 共69页
第7页 / 共69页
第8页 / 共69页
第9页 / 共69页
第1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太阳电池发展趋势,赵玉文,2,提纲 1. 引言:原理,简史,分类 2. 晶硅电池的技术发展 2.1 晶硅电池的各种新技术 2.2 向高效化方向发展 2.3 向薄片化方向发展 3. 薄膜太阳电池 3.1 硅基薄膜太阳电池 3.2 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电池 3.3 染料敏化TiO2太阳电池(光化学电池) 3.4 有机电池 4. 太阳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3,引言: 基本原理,4,简史(世界) 1839年-法国Becquerel报道在光照电极插入电 解质的系统中产生光伏效应光电化学系统; 1876年英国W. G. Adams发现晶体硒在光照下 能产生电流固体光伏现象; 1884年,美国人Charles Fritts 制造成第一个 1硒电池; 1954年贝尔实验室G. Pearson 和D. Charpin研 制成功6 的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硅太阳电池;,5,纽约时报把这一突破性的成果称为“ 最 终导 致使无限阳光为人类文明服务的一个新时代 的开始。” 现代太阳电池的先驱; 1958年硅太阳电池第一次在空间应用; 20世纪60年代初,空间电池的设计趋于稳定, 70年代在空间开始大量应用,地面应用开始, 70年代末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量已经大大 超过空间电池。,6,(我国) 1959年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太阳电池诞生 1971年3月太阳电池首次应用于我国第二颗 人造卫星实践1号上; 1973年太阳电池首次应用于浮标灯上; 1979年开始用半导体工业废次单晶、半导体 器件工艺生产单晶硅电池; 80“年代中后期引进国外关键设备或成套生产 线我国太阳电池制造产业初步形成。,7,分类 1.技术成熟程度: 1) 晶硅电池: 单晶硅,多晶硅, 2) 薄膜电池: a-Si,CIGS,CdTe,球形电池, 多晶硅薄膜, Grtzel,有机电池,。 3) 新型概念电池:量子点、量子阱电池, 迭层(带隙递变)电池,中间带电池, 杂质带电池,上、下转换器电池, a-Si/C-Si异质结(增加红外吸收), 偶极子天线电池,热载流子电池, (也有人称第三代电池),8,2.材料;硅基电池:单晶硅,多晶硅, 微晶(纳晶),非晶硅, 化合物半导体电池:CdTe, CIGS, GaAs ,InP.。 有机电池, Grtzel 电池(光化学电池) 3. 波段范围:太阳光伏电池 热光伏电池,9,4.光子吸收带隙理论: 单带隙电池(常规电池) 中间带隙(或亚带隙,或杂质带)电池, 带隙递变迭层电池, 上、下转换器电池 偶极子天线电池, a-Si/C-Si异质结(增加红外吸收)电池, 量子点、量子阱电池, 热载流子电池,。,第 三 代 电 池,10,2. 晶硅电池的技术发展 2.1 晶硅电池的各种技术发展 2.2 向高效化方向发展 2.3 向薄片化方向发展,11,2.1 晶硅电池的技术发展 单晶硅电池在70年代初引入地面应用。在石油危机推动下,太阳电池开始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不但出现了许多新型电池,而且引入许多新技术 1). 钝化技术:热氧化SiO2钝化,氢钝化, PECVDSiN工艺钝化(多晶 硅),a-Si钝化等 2). 陷光技术: 表面织构化技术,减反射技术,12,3) 背表面场(BSF)技术 4).表面织构化(绒面)技术, 5).异质结太阳电池技术: 如SnO2/Si, In203/Si, ITO/Si等 6). MIS电池 7). MINP电池 8). 聚光电池 ,13,2.2 向高效化方向发展 1)单晶硅高效电池: 斯坦福大学的背面点接触电池: 22 特点:正负电极在同一面,没有栅线阴影损失,14,新新南威尔士大学的PERL电池 24.7%,15,Fraunhofer研究所LBSC电池: 23%,16,北京太阳能研究所高效电池 19.8%,17,单晶硅电池的效率进展,18,激光刻槽埋栅电池,新新南威尔士大学,北京太阳能研究所, 19.8%, 18.6%,19,商业化单晶硅电池组件,20,商业化单晶硅电池组件Sanyo aSi/c-Si电池,(实验室最好效率: 20.7%,面积125125),21,2).多晶硅高效电池,多晶硅材料制造成本低于单晶硅CZ材料, 能直接制备出适于规模化生产的大尺寸方 型硅锭,240kg, 400kg, 制造过程简单、省电、节约硅材料, 因此具有更大降低成本的潜力。,22,但是多晶硅材料质量比单晶硅差,有许多 晶界存在,电池效率比单晶硅低; 晶向不一致,表面织构化困难。,23,乔治亚(Geogia)工大 采用磷吸杂和双层减 反射膜技术,使电池的效率达到18.6; 新南威尔士大学采用类似PERL电池技术, 使电池的效率19.8 Fraunhofer研究所 20.3%世界记录 Kysera公司采用了PECVD/SiN+表面织构化 使1515cm2大面积多晶硅电池效率达17.7.,24,商业化多晶硅电池组件Kyocera电池,25,其中PECVDSiN钝化技术对商业化多晶硅 电池的效率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目前商业化多晶硅电池的效率1316,26,2.3 晶硅太阳电池向薄片化方向发展 1) 硅片减薄 硅片是晶硅电池成本构成中的主要部分。 硅间接半导体,理论上100m可以吸收 全部太阳光。电池制造工艺硅片厚度下 限150 m。 降低硅片厚度是结构电池降低成本的重要 技术方向之一。,27,太阳电池向薄片化方向发展,28,Sharp单晶硅组件,29,Ultrathin Multicrystalline Si High Efficiency Solar Cells Fraunhofer- 20.3%世界记录,30,硅片厚度的发展: 70年代450500 m, 80年代400450m。 90年代350400 m。 目前 260300 m。 2010年 200260 m。 2020年 100200 m。,31,2) 带硅技术 直接拉制硅片免去切片损失 (内园切割,刀锋损失300400 m。 线锯切割,刀锋损失200 m)。 过去几十年里开发过多种生长 带硅 或片状硅技术,32, EFG带硅技术 采用石墨模具电池效率1315。该技术于90年代初实现了商业化生产,目前属于RWE (ASE)公司所有。,33,34,蹼状带硅技术。 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插在熔硅中的两条枝蔓晶的中间会同时长出一层如蹼状的薄片,所以称为蹼状晶。切去两边的枝晶,用中间的片状晶制作太阳电池。蹼状晶为各种硅带中质量最好,但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35,Astropower的多晶带硅制造技术。 该技术基于液相外延工艺,衬底为可以重复使用的廉价陶瓷。实验室太阳电池效率达到 15.6,该技术实现了小规模的商业化生产。,36,3. 薄膜太阳电池 3.1 硅基薄膜太阳电池 3.2 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电池 3.3 染料敏化TiO2太阳电池(光化学电池) 3.4 有机电池,37,3.1 硅基薄膜太阳电池 1)非晶硅(a-Si)太阳电池 a-Si 是Si-H(约10)的一种合金。 1976年RCA实验室D.Carlson和 C.Wronski,38,优点: 资源丰富,环境安全; 光的吸收系数高,活性层只需要1m 厚,省材料; 沉积温度低,成本衬底上,如玻璃、 不锈钢和塑料膜上等。 电池/组件一次完成,生产程序简单。 缺点: 效率低 不稳定 光衰减(S-W效应)。,39,40,41,42,实验室效率: 初始 稳定 单结: 12 68 双结: 13 10 三结: 15.2% 13 商业化电池效率: 单结: 34 双结: 6 三结: 7 8,43,我国非晶硅电池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了高潮,30多个研究组从事研究。实验室初始效率810; 80年代后期哈尔滨和深圳分别从美国Chrona公司引进了1MW生产能力的单结非晶硅生产线,稳定效率34之间。 自90年代后有较大收缩。 2000年,以双结非晶硅电池为重点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研究被列入国家“973”项目,我国非晶硅电池的又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目前双结初始实验室效率810,稳定效率 8?,44,2) 多晶硅薄膜电池 高温技术路线以RTCVD为代表 优点;薄膜结晶质量好,晶粒尺寸大,容易 作出高效率电池, 缺点:工艺温度高1000,衬底难解决。 衬底材料:陶瓷,石墨,硅片。,45,Fraunhofer研究所SiO2和SiN包覆陶瓷或SiC包覆石墨为衬底,RTCVDZMR,效率分别达到9.3和11。 RTCVDZMR non-active Si substrate =15.12% (北太所) modelling ceramic substrate =10.21% (北太所) Particle ribbon Si =8.25% (广州能源所北太所),46, 低温技术路线以PECVD为代表 优点:工艺温度低,200300, 衬底容易获得:玻璃,不锈钢等; 缺点:薄膜质量低,晶粒小,纳米极。 日本Kaneka公司PECVD玻璃衬底 pin结构的多晶硅薄膜电池,效率10; 南开大学结合“ 973” 项目PECVD 实验室小面积电池正在研制(6%)。,47,澳大利亚Pacific Solar 公司PECVD玻璃衬底迭层多晶硅薄膜电池,效率6。,(1)玻璃衬底,(2)多层薄膜,(3)第一次电极刻槽 (4)第二次电极刻槽,(5)金属化,48,硅球太阳电池。 这种电池是由在铝箔上形成连续排列的硅球所组成的,硅球的平均直径为1.2mm,每个小球均有p-n结,小球在铝箔上形成并联结构。实验室效率达到10%。 硅球电池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特色,但规模化生产仍存在许多技术障碍。,49,3.2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电池 GaAs, CdTe, CuInGaSe等的禁带宽度在11.5eV,与太阳光谱匹配较好。同时这些半导体是直接带隙材料,对阳光的吸收系数大,只要几个微米厚就能吸收阳光的绝大部分,因此是制作薄膜太阳电池的优选活性材料。 GaAs电池主要用于空间,CdTe 和CIS电池被认为是未来实现低于1美元/峰瓦成本目标的典型薄膜电池,因此成为最热的两个研究课题。,50,1) CdTe电池 CdTeII-VI族化合物,Eg1.5eV, 理论 效率28%,性能稳定,一直被光伏界看重。 工艺和技术近空间升华(CSS),电沉积,溅 射、真空蒸发,丝网印刷等; 实验室电池效率16.4%; 商业化电池效率平均810; CdTe电池90年代初实现了规模化化生产, 2002年市场份额为0.3。,51,我国CdTe电池的研究工作开始于80年代初。 内蒙古大学蒸发技术 北太所电沉积技术,1983年效率5.8%。 90年代后期四川大学近空间升华, “ 十五 ”期间,列入国家“ 863”重点项目, 并要求建立0.5兆瓦/年的中试生产线。 电池效率达到 13.38。,52,2) CIGS电池 CIGS是-族三元化合物半导体, 带隙1.04eV。 70年代中后期波音公司真空蒸发, 电池效率达到9; 80年代开始,ARCO Solar 公司处领先地位; 90年代后期,NREL保持世界记录,19.5%; 90年代初起,许多公司致力实现商业化生产 该电池目前处在兆瓦级中试生产阶段, ARCO Solar Simens Shell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