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讲 新闻选题,定义与内涵,新闻选题与社会系统,新闻选题的确定,返回,定义与内涵,定义,新闻选题的内涵,选题对于新闻传播的意义,第一章,新闻选题的定义,新闻选题是新闻报道的题材选择,返回,新闻选题的内涵,新闻选题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宏观层面,它是对信息传播范畴和内部结构的确定(说什么); 中观层面,它是对信息选择和评价标准的确定(为什么说); 微观层面,它是对信息具体处理方式的确定(怎样说)。,定义与内涵,选题对于新闻传播的意义,新闻选题是新闻编辑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两题:选题与标题 一版:版面设计),在编辑中心的传播背景中,由于整合传播的媒介运作方式,处于新闻传播流程的龙头地位 案例:南方日报的运作流程在具体的新闻运作中,新闻选题成为龙头。它既确定着新闻组织的目标,又界定了新闻确认的标准、新闻梳理的尺度及报道配置的依据,还提供着报道合成的材料。,定义与内涵,新闻选题与社会系统,社会系统的构成,孙志刚事件报道的概况,新闻选题与社会系统的关系,返回,孙志刚事件报道的概况,孙志刚事件在2003年上半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两个月内,有一百多家传统媒体及其网站和数十家网络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更由于其对公民权利保障相关立法的推动,使得它“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公民权利的符号。”“一个里程碑,一个公民权利史上的里程碑。”“永远提醒我们,要珍视和争取公民应有的每一份权利,推动中国的政治文明、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南方都市报6月19日时评语)孙志刚是一个27岁的大学生,当他被作为“三无”人员收容之时,刚从武汉科技学院艺术系毕业,在广州一家服装公司工作,寄住在朋友家。2003年3月17日,当他在广州街头闲逛时,被带至黄村街派出所;3月18日,被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当日晚上,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20日,救治站宣布事主不治。据其家人请具有法律资质的中山大学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4月18日出具的检验鉴定书可以基本判定:事主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孙志刚父母后悔于当初送他上学,说:“他是我们家乡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读过书,不认死理,也许他也就不会死”一直到4月2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之前,孙志刚的亲人和朋友在广州的奔波均是投告无门;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孙志刚事件的报道,在新浪网转载后获得巨大反响,事态开始向有利于孙亲友的方向转化。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稿件刊发当日,有关部门就改变了原来对孙的亲友不理不问的态度,一名自称为天河区检察院的同志打电话向他们了解了情况;4月26日,市公安局负责警务督察方面和民政局的几位领导专程赶到他们的住处表示慰问,并表示一定给家属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希望他们不要再上访;4月27日,天河区公安分局并送来了2000元慰问金,尽管孙的家属没有接受。4月26日,广州市成立了由市政法委牵头的专案组。,返回,孙志刚事件报道的概况(续),这种态度的转化,得益于由媒体关注引致的社会关切。4月25日晚20:24:33,一个与孙志刚素不相识的杭州网民,为孙志刚开辟了网上纪念馆;两小时后,纪念网站访问人数突破3000;到6月6日广州法庭开庭审理该案之时,网站访问量突破了20万人次;截至以国务院令第381号为标志的孙志刚事件的解决,访问人数超过27万。与此同时,以人民、新华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网站、以三大门户网站为代表的商业网站,众多地方网站,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和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地方媒体,均对孙志刚事件投入了持续的关注。各网站的论坛成为信息荟萃之地,舆论交汇之所,为传统媒体的报道提供着原始素材;传统的强势媒体报道则扩大了民间声音的影响,促使事件由个案成为引至高层关注的公案。在媒体关注和民众关切之下,非法收容致人死命的警察和收容站工作人员受到了惩处;然而,孙志刚案引致的人们的关切,已远远超出了个案的范围。审判时的法律困境和对其采取的特案特办的程序特征,使社会开始更深入的讨论如何从根本上保障公民,而不仅仅是某一个特殊个体的人身权利,使其免受违宪的“合法”侵害;讨论如何从法律上,保障每一个个体享受平等的人身权利。正是因为孙志刚事件引起的三位博士、五位法学专家的两次上书,和6月6日审判之后仍然澎湃的舆情,该事件才最后演变成一个公案,导致收容遣送办法的终于废止,并引发民众对公民权利的深入思考。6月6日审判之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权威报纸纷纷发表评论;南方都市报、武汉晚报等地方报纸,仍然密切关注该事件的最新动向,南方都市报在6月6日-20日,发表访谈、消息、深度调查、时评等20余篇。,返回,案例分析(一:总述),孙志刚事件充分说明了媒体的重大选题及其实施,可以对社会发展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南方都市报6月19日报道: 上世纪年代中期起媒体披露多起收容遣送制度引发的悲剧,引起人们对该制度不间断的反思。年月日南方都市报刊发深度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反思的声浪达到高潮。年月日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俞江以及其他两位法学博士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认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特提出违宪审查的建议。年月日我国法学专家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启动特别调查程序。年月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该办法草案经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同时废止年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返回,案例分析(二:关键因素),事件的解决中,有几个因素是关键性的:一是上层的普遍重视,从司法部门到国家权力机关,均普遍的对该事件投入极大地解决诚意,在这个过程中,法学界专家有效的发挥了桥梁作用,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也得到了体现;二是社会的普遍参与,公众纷纷发表意见,提出批评,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而网络作为公众话语渠道,在建构舆论中的关键性地位不容忽视;三是各种媒体的积极介入,不仅因为对事件的首先披露而设置着这一公众议题,而且通过对事件进程的追踪报道和对包括网络来源的各种观点的密切关注,成为议题的公众论坛;更为重要的是,媒体通过协同作战背景下的有意识的专家访谈和评论撰写,充当了舆论领袖的角色,并良好的实现了民间和官方的意见沟通。,返回,案例分析(三:社会系统对事件解决的作用),正是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部分公众习惯于即时发言的民主性的文化心态)、媒介环境(南方都市报借助于新浪网打破地域局限)和受众环境(对维权报道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变化,孙志刚事件才能得到舆论声援导致的对问题解决巨大的推动力。政治环境,源于去年十六大明确地对弱势群体的关切。收容遣送导致的对弱势群体利益乃至生存权利的侵害,作为一个久已存在的问题,在报道之前,并非为上层所漠视,只是尚无契机,无法纳入近期议程。这种政治环境,本就为问题的解决准备了良好的政治氛围。,返回,案例分析(三:续),正是近年来出现的对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关注,公众才可能产生对这类维权事件的普遍关切。因此,才会有报道推进和问题解决的良好受众环境。而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通过网络发表观点、展开探讨的习惯,促使本次事件中的第二个关键性因素:公民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环境,具备而成为事件演进中的决定性力量之一。,返回,案例分析(三:续二),在考察媒介作用这一要素时,我们必须承认社会系统的决定性作用。首先,媒介报道的原材料都来自于社会。即便是评论,也是评论者对各方观点和相关事实思索的结果。姑且不论媒介原创观点的稀少,即便少之又少的原创观点,如人民日报孙志刚案还能走多远提出的质询,也是建筑在社会提供的观点和事实基础上的。其次,媒介报道得益于受众广泛的关注的兴趣的推动。如果没有网上强烈的反响,很难想象,孙志刚案一个发生于广东、被一个地方媒体首先披露的个案,能够被从地方的数十家传统媒体及其网站、到中央的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十余家综合性、权威性或专业性媒体及其网站所广泛关注,甚至愿意全文转载其它媒体的报道,商业性的新闻网站,更是因为它对人气汇聚的效果,导致了相关报道与评论的竞相转贴。其次,媒介报道得益于受众广泛的关注的兴趣的推动。如果没有网上强烈的反响,很难想象,孙志刚案一个发生于广东、被一个地方媒体首先披露的个案,能够被从地方的数十家传统媒体及其网站、到中央的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十余家综合性、权威性或专业性媒体及其网站所广泛关注,甚至愿意全文转载其它媒体的报道,商业性的新闻网站,更是因为它对人气汇聚的效果,导致了相关报道与评论的竞相转贴。,返回,案例分析(四:新闻选题对事件的作用),新闻选题对社会系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本案例中,没有南方都市报这一选题,便不会有收容遣送制度的历史性死亡。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孙志刚案后来的转机也不能排除孙志刚大学生身份的客观影响力。”该报如果不是选择一个特殊身份的个体作为报道的对象,更有甚者,如果不是孙志刚的死亡纯属执法者对一个并无违法行为的公民生存权利的非法侵害,进一步说,如果不是侵害情节特别恶劣 ,该报道不可能导致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也不可能如此之迅速。,返回,链接:报道节选,“根据中山大学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月日出具的检验鉴定书可以基本判定,孙志刚系被反复击打出血致死。虽然有关部门说孙志刚死于心脏病,但法医鉴定则说,孙志刚死亡之前内脏诸多重要器官未见致死性病理变化。”“虽然孙的身体表面上看不出致命伤痕,但是在切开腰背部以后,法医发现,孙志刚的皮下组织出现了厚达厘米的出血,其范围更是大到厘米。孙志刚生前是一个身高一米七四、肩宽背阔的小伙子,这么大的出血范围,意味着他整个背部差不多全都是出血区了。”“(法医)鉴定书上还指出,孙的身体表面有多处挫擦伤,背部可以明显看到条形皮下出血,除了腰背部的大面积出血以外,肋间肌肉也可以看到大面积出血。”即孙父所言:“我儿死得屈,死的冤,死的惨。”,返回,案例分析(四:续),选题的社会影响,还得益于南方都市报对这一报道的后期的处理。它不仅将其放在自己一贯苦心经营的深度板块,以两个版面报道了这一事件,篇幅达8000余字(含照片),并在A2版时评板块,特撰一条千字评论,明确表白了该报对这一事件的重视。如果没有南方都市报这一选题的推出及强力报道,和媒介传统影响力导致的传播强势,社会系统的议程设置便无由成立,这一事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就失去了运作渠道。,返回,案例分析(四:选题对事件解决作用的总结),这一选题对社会的作用,由于三个层面:1、 南方都市报1999年以来形成的媒介影响力,使它成为新锐、关注社会发展、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们心目中的优秀媒体,具有公信力,因此,它才有机会获取新闻线索;而与此同时,它所刊载的这篇报道,才能引起广泛的关注;2、 公众的热情,促进了各个媒体的广泛参与;媒体的参与,提供了社会丰富、全面的相关信息(包括事件的最新发展),使公众的热情,有可能持续,并转化为理性的思考和行为;社会情境的转变,是公众热情萌生的社会基础;其中尤以政治背景的变化,对选题社会作用的发挥意义重大。这一变化,既使报道得以没有干扰的顺利推进,而且许多权威的党报积极参与,又使许多促进报道深化的新闻得以产生,推动事情的圆满解决,是本选题对象由一个司法个案,演化为推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公案。,返回,社会系统的构成,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社会文化系统受众系统媒介系统,返回,新闻选题与社会系统的关系(一:社会媒介),社会系统通过信息提供和调控机制的建立对新闻选题发生影响;社会系统的所有信息,经由媒体的选择,建构媒体传播信息流,并引导社会的自觉性信息提供;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变动是第一性的,新闻选题是对社会的能动性反映;社会需要是新闻媒体生存的根本,因此,媒体的选择,必须而且必然以一定的社会需求为最基本的依据;社会系统根据对媒体传播信息流的基本判断,自觉性的向媒体提供一定范畴的信息;社会系统的这种定向信息提供,保证和进一步强化了媒体既有的新闻传播信息流结构;社会系统对新闻选题的调控,既有硬性调控,又有软性调控。硬性调控通过社会法律(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系统)、政府政策法规(政治系统)、各社会单位的经济控制(经济系统)影响选题;软性调控通过社会各主体的公关活动,提供给媒体向往的新闻素材,从而影响选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