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世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其中对精神自由的探讨是其人生哲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本文在探究庄子人生哲学的社会现实成因以及认识论成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与最终归宿精神自由。并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生活,辩证分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与不足。倡导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求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意义。关键词:庄子 人生哲学 精神自由一、庄子人生哲学简介及成因 (一)庄子人生哲学简介庄子中记述过一个有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曾经梦到自己化成了一只蝴蝶,飞得很快活;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还是庄周,恍惚迷离间,就有点分不清是自己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自己了。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物我不分的化境,一种忽视外在,重视精神生活的人生态度。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是人和世界发生关系的瞬间,其自我意识似乎尚未从世界客观存在的意识中分离出来。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庄子所推崇的便是人类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先天状态,一种主张顺应自然、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在对待人生问题上,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哲人先贤为我们留下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而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的哲学篇章以及绚烂夺目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无数文人学者的共鸣。(二)社会现实成因人生哲学是建立在对人和人类社会认识的基础上的,要想更好地认识庄子的人生哲学,首先我们就要充分了解认识庄子的生平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庄子(约前 369前 286)名周,出生在风云多变、战乱不断的战国中期。他社会地位低下,至多当过管理漆园树的小吏。这一职位使他既有机会了解社会上层的黑暗,又有机会与下层劳动者和睦相处,他的深厚的的文学素养大概也是这一时期打下的基础。庄子到了晚年生活更加窘迫,有时得靠打草鞋为生,有时还得去借贷。对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刻体悟与其自身开放旷达的心灵都使庄子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深恶痛绝,对残暴无道的国君也无比鄙视,却对各种劳动者和贫困的残疾者流露出同情和赞颂之意。在当时战乱纷飞、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下,庄子,作为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对社会现实的厌恶之情正是小生产者对统治阶级的绝望与痛恨之心,而他对社会现实的逃避则正体现了小生产者无力与现实抗争的反应。庄子顺着在大动乱时代人们所受的像桎梏、倒悬一样的痛苦中,要求得到自由解放,而这种自由解放不可能求之于现世,也不能如宗教家的廉价的构想一样,求之于上天、未来,而只能求之于自己的心心的作用、状态,庄子即称之为精神既是在自己的精神中求得自由解放。(三)认识论成因 在认识论上,庄子继承了老子以“道”为世界本源的基本思想,但老子哲学的基本着眼点是欲取先予、无为而无不为,还不想超脱现实,而庄子哲学的着眼点确是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完全摆脱现实。追求超现实的精神自由,这是庄子哲学的突出特色。庄子的心灵是开放的,在这一点上胜过老子。但茫茫环宇又使之觉得人类十分渺小。体现在认识论上就是相对主义。他不仅认为人的认识对象是相对的,而且认为人的认识能力也是相对的,因此他常常通过寓言故事来说明是非标准的不确定性。如齐物论以反问的口吻说,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得腰痛病,泥鳅也这样吗?人爬到高处会感到胆怯,猿猴也这样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时意味深长的,所反映的却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与立场。庄子在当时提出这些问题不是没有原因的。当时,儒家与墨家认为他们所拥护的仁义理智、尚贤尚同是绝对真理。庄子的目的是为了破除这种独断性的认识方法与真理标准。尽管最终走向相对主义的道路上去了,但在当时却是有一种解放思想的作用的。庄子运用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看到了人在社会空间所受的诸多限制和蔽障,例如语言的限制、私心对自我的蒙蔽、客观事物的假象与本质的背离,等等。这一切导致了人们眼界的狭窄。这就好像自我的心境受到了灰尘的污染,只有做心的功夫才能摆脱认识的独断性。庄子为人们的认识修养设计了各种方式,如“坐忘” 、 “心斋” ,力图使本心平静如水,不受名利、礼乐仁义所束缚,忘记身形外物,从而激发内观之知,在境界的升华中自然而然达到“真知”与“大知” 。庄子这种认识论不注重人们对客观外在事物的表象考察与理性分析,而是注重自我本性回归之知。他强调先有“其人” ,然后有真知。可见,他也没有忽略对外在世界的把握,而是提醒人们要先摒除认知的心灵屏障,而后才可能由“内圣”至于“外王” 。二、庄子人生哲学哲学的主要特色与最终归宿精神自由(一)精神自由的实质与主观精神的无限膨胀从上述的成因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便是追求精神自由。生逢乱世的庄子有着很强的命运感,并想尽一切所能去安命,然而安命的目的是在命运中把握自己的生命,解脱生命,追求生命中的自由进而实现其人生理想。庄子在看透了人类、人生面临的种种困惑后,描绘出了其人生理想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即逍遥游。不少人认为:庄子所追求的这种精神的绝对自由实质上就是一种主观精神的无限膨胀,庄子所追求的自由本来其实就是一种客观的东西,但人用心来求得后便将精神自由完全变成了人心的产物,即人得“道”后主观精神就可以无限膨胀,能够和造物者平起平坐,成为支配天地万恶物的主宰,可以毫无凭借,毫无依托,正如逍遥游中所描述的那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那么,庄子的精神自由追求不是归结为主观唯心主义又是什么呢?以“心”求“道” ,说明“道”在“心”外,但又说“道”可以成为“人心的产物” ,似乎“道”由“心”生,这是自身矛盾的。其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理解庄子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实质。(二)庄子精神自由的前提其实要正确分析庄子的精神自由,首先要看一下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前提是什么。庄子为什么要以精神自由为生活的中心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自由,没有现实的意志的自由,只好追求超现实的玄想的自由。庄子生活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任何圣贤豪杰都不能操纵飞快转动的历史车轮,庄子对这种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哀叹:人“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不见其成功,荼然疲役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齐物论 )人生如流光飞驰,身不由己,终日奔劳,莫知所归,庄子痛切地感到一种异己的必然性力量在支配一切。在庄子看来,事业之穷达,品德之优劣,甚至饥渴寒暑都是命定的,既不能窥测其究竟,也无法预料其吉凶。命是不可改变的必然,现实是必然的世界。命定论是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础,也是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基础。不幸的一切都是命定的必然,人们为之无可奈何,所以不如忘怀一切矛盾和差别,达到思想上的绝对和谐,也就是进入到自由境界。庄子的精神自由是建立在命定论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懂得一切遭遇都是不可抗拒的命,就不再为之发愁烦恼,从而实现内心的宁静,就可以进入“与物为春”的美妙境界了。庄子是在承认客观必然性的前提下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精神自由的根本原因是对客观必然性的无能为力,追求精神自由的根本目的是逃避命定的现实。命定论是庄子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无论庄子怎样“膨胀主观精神”都未能改变他的命定论的基本立场。(三)正确看待庄子追求的精神自由所以说,当我们看待庄子人生哲学的时候,必须要联系庄子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将庄子的人生哲学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看到庄子所谓命定的必然与精神的自由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应该承认,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与对客观必然性的强调都有重要意义,庄子以其特有的方式既肯定了客观必然性又提倡了精神自由,并试图把二者统一起来,这在人类认识史上是值得重视的。当然,庄子的自由是纯精神的自由,是脱离现实的绝对化的自由,是具有主观倾向的自由,所以庄子的精神自由在本质上是虚假的,是不值得追求和提倡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完全将庄子归结为了主观唯心主义者,我们必须肯定庄子哲学中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相统一的合理因素,肯定庄子在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中体现出的一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诗意超脱的人生境界。肯定其对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文人学者郁郁而不得志时那一股精神的慰藉与超越俗世的人文关怀。三、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的作用与影响(一)对现代人们精神世界的引领与解放作用在今天日益发展的社会当中,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逐步贫瘠,人们逐渐地汲汲于名利而忘却了去追求一份精神世界的宁静淡泊,逍遥致远。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来自自我的情与欲、来自自然的生与死以及来自社会的命与时,庄子人生哲学指出,只要人们真正理解了事物的自然本性,从而充分发展其自然本性,人们就不但能获得相对的自由,而且最终也能从各种困境中摆脱出来,获得完全的精神自由,这就是庄子的“自由观” 。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是庄子“自由观”的灵魂,也是其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这种“自由观” ,在物欲横流、人为物役的现实世界之外,为人们寻找到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为当今社会那些“熙熙皆为利来,攘攘都为利往” ,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们,开辟了一个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精神世界,也为人们从现实社会的种种压迫与物欲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指明了方向。(二)对现代人们重视个体生命及追求独立人格方面的启迪作用庄子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也充分表明了庄子对个体生命的重视及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这在以群体为本位的古代社会,无疑是一大突破,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个体的觉醒。几千年来,王权至上、君臣之义等封建礼法捆住了人的精神,人的灵魂已经沦落为封建礼法的囚徒,那么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要用逍遥的精神来拯救人的灵魂。今天,我国进行政治文明建设,市场经济建设,需要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利益,宏扬个体的独立性与创造性。然而由于受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深远,在个别地方还存在着以集体的名义损害个体的利益,在部分人心目中仍存在着权威崇拜意识,对集体、政府的依赖心理等。这些无疑成为时代前进的绊脚石。因而,我们有必要宏扬庄子独立的人格意识,并对它进行现代的创造性改造,以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三)正视庄子人生哲学消极被动的一面当然我们在肯定庄子人生哲学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消极被动的一面。庄子的人生哲学,缺乏刚健进取的精神,缺乏干预现实的强烈冲动,不能直面社会、人生的矛盾,只追求自我改变和适应,易于陷入消极麻木的情境。时代在进步,庄子毕竟生活在古代的中国,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摒弃庄子人生哲学中命定论的思想,在面对一些人生挫折与磨难时,绝不能抱有无心无情,安之若命的思想,而是该持有庄子达观豁然的态度的同时又报有积极向上,奋力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辩证地习得了庄子的人生哲学,也才是真正懂得了该如何成为一名独立创新、乐观积极、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的青年人的思想。结束语:庄子的人生哲学,虽然产生于两千年前,但其影响却在历史长河之中,也将延续于未来。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倡导社会和谐发展的当代,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求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意义,使其在完善个体人格、优化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其成为现代人生哲学的组成部分,是十分必要的。参考文献:【1】蒋维跃,庄子人生哲学对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积极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 5 月,第 21 卷第 5 期,111112【2】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235-237【3】岳国文,论庄子人生哲学的成因A,西北师范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1 月,8-11【4】张登巧、周开扩,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当代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10 年第 1期,29-30【5】郁建兴王新华,论庄子的人生哲学J,浙江大学学报,1994 年 12 月,第 8 卷第 4期,39-4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