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利克:我想和主流谈谈2011-04-21 09:42到底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适合如今的公司?是亟待修正的美式管理理论,异军突起的欧洲管理学派,抑或是萌芽中的东方思想?【文/本刊记者 马 伟】 长期以来,美式管理以绝对的权威性主导全球商业领地,但显而易见的是,伴随着此轮金融危机的走深,这一主流思想被重新审视难道,真的很像早便预言“美式管理将死”的欧洲管理学家弗雷德蒙德马利克(Fredmund Malik)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这种已经过时的方法蕴含着诸多风险,而现代公司治理需要崭新的模式和变革方向。 昔日的成功经验往往是导致今日失败的根源,盛极20世纪的思维模式在管理新世纪、新世界的复杂局面时是否已经不合时宜?这一点连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也不避讳,因此他对另辟研究蹊径的老朋友马利克不吝赞赏,“我为20世纪的需求创造了管理学,而你,则为21世纪的未知情况重新改造了管理学。” 说到这里,现在我们请出今天的主角马利克教授瑞士圣加伦学派的创始人,这位正被新世界的复杂局势推向前场的“非主流管理学家”,早在1997年便成功预测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他执着创新并丰富着“马利克全面管理系统”,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已遍及欧洲大陆。 中国机电工业:您的管理成就生活,正确的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策略与公司治理等几本畅销书在中国出版后反响颇大,这为人云亦云的管理学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在一系列著作中,可以发现您的管理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和延伸,作为“圣加仑管理学派”的创始人,请您向一直被美式以及日本管理熏陶的中国制造业界的高层读者们推介一下自己,“马利克方法”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马利克:就我所知,我们所设计的这个被称为“马利克全面系统管理”(Malik Wholistic Management Systems)的全新研究模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它的方法是完全新颖的,因为我们将管理学理解为管理掌控复杂性的方法而非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在我们的体系里,“利润最大化”并非企业存在的初衷,但结果却使得(企业获得了)更高的利润,这已经在诸多商业实践中得到数据证明。 拥有高额利润但最终一败涂地的公司并不少见,如彼时著名的瑞士制表业以及利润极为可观的办公设备行业和机床制造业,都不乏盛极而衰者。原因何在?根据我们的研究,一直被主流的企业管理与经济学视作前提假设的“利润最大化”,已成为了造成整个企业崩溃的源头之一。由于对管理系统的认识不足,他们无法应对变革,以至于受困于错误的战略与业务模式,仅仅盯着企业短期利益,却忽视了长远发展。 而我们提出的全新视角的“马利克的系统、工具与方法”,可以赋予各类机构以正确优秀的管理、先进的公司治理与可靠的领导力,使得他们在21世纪全新的世界秩序下能够更好地面对高度复杂的形势与巨大挑战。我们相信,即使最大与最复杂的机构,也能(借此)将变革与创新的能力增强80倍,同时将决策与执行的质量与速度提高100倍。 中国机电工业:与已风靡全球的美式管理思想相比,“欧洲学派”的思想与其最大的分歧是什么?其实,美国不也存在不少与您理念一致的优秀企业,而不少德国上市公司也正在美国化么?您所言的欧洲方法与美式方法之间真的有那么大的鸿沟? 马利克:读者们应该了解,在德语国家里,高级管理人员们正越来越倾向于用“马利克管理方法”替代“欧洲方法”。 坦白说,欧洲仍尚未摆脱美国方法的误导,即便今日,这种代表着主流的方法仍被不明就里的媒体大力鼓吹。不少欧洲公司(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往往被立竿见影的虚假优势误导而纷纷效仿“美国方法”,但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欧洲公司都这么做,对我们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大部分欧洲家族企业成功抵制了这种时尚诱惑,其中雀巢与宝马便是抵制美国模式影响的典范。 另一方面,大部分欧洲商学院仍在不加鉴别地推行美国方法,因此污染了几代青年学生的思想。令人欣慰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开始重新学习。一些商学院也已经展开对教学方式的重新思考,但这种步伐仍显得缓慢,更多的时间被花在论证过时方法的有效性上。 如果问到(两种方法的)区别,还是有不少的,其中重要的几点是:1、客户价值导向vs美国股东价值导向2、市场竞争能力vs美国EVA指标(即经济增加值)3、以公司自身需求为中心vs以投资人为中心(在今天,投资人更多情况下是基金经理们而不是实际股东)4、对雇员的强烈关爱vs冰冷的雇佣与解聘制度5、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使命vs一种时尚6、市场地位、创新表现和生产率最优化vs利润最大化 流行的美式管理导致了对经济要素与人力资源的错误配置,并越发不适应新的形势,但讽刺的是,大部分组织已习以为常。反观那些管理方法与美国方法大相径庭的公司,他们却赚取了更多利润,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得到的是可持续的收益。 因此,美国模式需要的更多的改变,必须深刻变革。 中国机电工业:在美国管理思想全球输出的强大气场下,其他声音几乎都淹没其中,在您看来,“欧洲管理学派”是否被严重低估? 此前,您曾断言“美式管理”将死,那么有可能取代它成为主流的将是什么? 马利克:毫无疑问,这个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与地区的人们,都被华尔街数十年繁荣假象所蒙蔽。这些虚幻的成就极其令人着迷,其实背后暗流涌动。华尔街通过大量堆积无担保债务与更复杂的金融工具美化了经济表现,但事实上,(这些金融工具)在提高经济素质方面乏善可陈,反而酝酿出了更大的潜在的风险。 传统的主流的管理方法在处理当今复杂问题时往往无法奏效,但我们的“马利克管理系统”却明确指向管理新形势下的复杂性,它是为了应对这个我称之为“21世纪大变革”而设计的,这是一场从旧世界向新世界的转变,也是内部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系统的动态变革。 中国机电工业:您曾表示,“马利克管理系统理论”的灵感要追溯到1970年代的系统管理理论,普通控制论以及进化论等等,彼得佩吉也曾在第五项修炼中探讨了系统论,是否与您的思路一致?此外,您在感谢专家朋友时,特别提了作为美国管理学派标志性人物的彼得德鲁克,他也给过您很多启发么? 马利克:当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这本著作的时候,我们已经领先了他30年,所以对我们而言其中并没有新颖的内容。不过,初学者来讲,这确是本让人兴奋的著作。 作为瑞士圣加仑大学先驱科学家团体中的一员,早在1970年代我们便发展了管理学的首个全景模型,致力于研究公司生存与长远发展的相关问题。那个时代,我们已清晰地预见到管理内部系统与动态变革带来的复杂性的挑战。对此,经济学与工商管理已提供不了什么帮助。所以我们转而研究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仿生学等我称之为“复杂性科学”的理论,这些学科明确地将复杂性视为现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比智慧、控制、指导与正确运营的先决条件更为重要。 1984年,在日常教学与研究之余我组建了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组织来推进、发展此前的研究,时至今日,这个团队已拥有300余位专家。 在研究过程中,我也借鉴了颇为熟稔的彼得德鲁克的知识与智慧。尽管他很少使用系统化语言,但仍然是极少数连贯思考的学者之一。在我们成为朋友之后,他也很快意识到管理学模型的力量。在我们的私人讨论中,德鲁克一直跟我说,“看,我为20世纪的需求创造了管理学,而你,则为21世纪的未知情况重新改造了管理学”。他给予了我坚定的鼓励,(使我)努力去超越他一生的卓越成就。 中国机电工业:事实上,没有一门科学是无懈可击的,到目前为止,您如何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您认为在已搭建的理论框架中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马利克:当然,一个人可以持续进步与改善。然而,我的管理学系统包含了运营本身的自然规律,正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进的。更多的进步只存在于应用实践领域。 运用我们的研究工具,我发现当今的经济危机早在1990年代前期便有征兆。从那时起,我们将主要精力聚焦于开发与检验这一解决方案。由于遍及全球的需求,我们的工具与方法目前已经可以发布。因此,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是组织我们解决方案的全球展示。基本上每一个组织都非常需要我们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包括企业、城市与社区、医院、学校、政府及有关部门与政党乃至每个希望被雇佣的人。 中国机电工业:推广开来,您也谈到系统控制学说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甚至包括政府学校等复杂性组织,据说您和团队为某地政府设计的新方案成功扭转了亏损形势,此前是否有管理理论可以实现这一兼容呢? 马利克:没错,这已经被实践验证过。我们曾帮助苏黎世国际机场有效改善了成本效力,并利用Malik Syntegration?-Methods帮助德国的一个城市度过财政困难。 通过使用SuperSyntegration-Method,我们甚至做到了在三天半内闪电般地扭转局面。约60项创新措施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可以得到贯彻执行,因为在这种方法的帮助下,最高管理者在最复杂与最有争议的问题上也能够获得完全共识。意义更深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社会力量得以疏导,变革精神也会建立。 中国机电工业:如果说正确的公司治理带领着读者如何认识和重新定义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那么,通过公司策略与公司治理的诠释,不少读者也进一步了解了马利克管理系统,它更像一个把控制论、系统论、仿生学、哲学甚至心理学糅合到企业管理中的方法论,这种理解是否准确?在某种意义上,这一管理系统与中国整体高于局部、重视人体循环的中医理论也不谋而合,您认为呢? 马利克:我非常认可你对我著作的引用与描述。其实在我另外几本已经译成中文的书中也介绍了包含了哲学、思想体系、管理系统与模型,以及工具与方法,你可以在那里面找到更多答案。包括我最近的著作战略决策:管控新世界的复杂性(Strategy: Navigating in the complexity of the New World)在1月份刚刚出版,英文本与中文本也会很快推出。 中国有着很强的全局思维传统,他们把整体看的比各个部分之和要重。更重要的是,整体是与部分不同的,所以整体有着与部分完全不同的属性。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与我的系统管理模型有着可贵的相似之处。 中国机电工业:您的系统控制理论已经通过诸多的德国企业实践得以验证,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前提下,能否举例说明他们取得的效果都有哪些? 马利克:在诸多层面,大部分德国家族企业已经深受我的畅销书籍、研讨会以及演讲影响。因为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多大的变化,哪怕过去最好的管理方法也正在迅速地被时代淘汰。从数以百计的案例中,我们选取几个做典型吧: 全球最大制药企业之一,面向未来重新定位了自己的研究活动,它运用我的持续实时战略演进概念重造了战略流程,重新定义了高级管理者薪酬与奖金系统,从单向度的金钱至上转向普遍的公司利益。 拿德国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Helmholtz Association为例,我们为其设计并运行了新的学术管理系统,因为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如果没有适当的管理,就不再会有研究结果。德国最大的汽车厂商之一正在使用我们的控制系统模型工具来进行其电子辅助驾驶系统的营销。用同样的方式,欧洲最大的零售公司之一收入翻了一倍,一家大型的电力能源提供商息税前利润提高了260%。 还有,一家来自德国贵金属行业的全球领导企业将我们的syntegration-tools作为并购整合后的标准,大幅提升了全球增长率与发展速度。他们也采用了我们的cybernetic viable system model,用于重新建构组织的适应性以及快速实时决策与控制。而且,我们在一个大型培训项目中对他们若干级别的管理者都进行了训练,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我们的控制管理系统与工具,以及如何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