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ttp:/www.caijj.com/历史试题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的理解,学生首先要对题目所给出的四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有所认识。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形态;孔子提倡“仁”的学说,主张以得治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认识到“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考生回答这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题干的话语与四位思想家的主张对照起来,不难发现,墨子的“兼爱”与“天下兼相爱”对应,“非攻”与“国与国不相攻”对应,所以正确答案为C。此题难度不大。另外,古代文化史一直是考查热点,希望本届高三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内容。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冶铁业的发展历程的认识。我国古代冶铁所用能源的发展为:春秋后期木炭,西汉煤,明朝焦炭。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此题迷惑性最大的选项是C,考生大多都知道木炭是较早的冶铁原料,但只记得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模糊概念,如果考生还记得战国时期冶铁业已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各国都有冶铁业中心,就不难想到,冶铁业要有所发展,就必须经历一段时间,木炭冶铁不可能始于战国时期,这样便可排除C选项。3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西汉西晋隋朝唐朝ABC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王朝更替方式的认识。西汉是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西晋是265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魏自立而建立的,隋朝是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立的,唐朝是通过隋末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此题涉及西晋的政治,有超纲之嫌。4下列事件中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七国之乱靖康之变靖难之役陈桥兵变ABC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理解。七国之乱是西汉初期王国问题的激化,是一次宗室王的叛乱,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靖康之变是指金军攻打北宋时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属于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斗争;靖难之役是指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至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与其侄建文帝朱允之间进行的战争,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陈桥兵变是指后周大将赵匡胤为夺取后周政权而发动的兵变,当时赵匡胤是一位大将,并非皇族,故陈桥兵变不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所以正确答案是A。有些同学混淆了“皇族内部斗争”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而错选,要注意,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此题有一定难度。5科举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北宋创立了A武举B殿试C糊名法D进士科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的认识。武举和殿试均创立于武则天时期;糊名法的创立是北宋时期对科举制的重大发展,它能有效防止考官舞弊;进士科创立于隋炀帝。所以正确答案是C。此题比较容易。61856年秋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其主要标志是A攻占南京B东征和西征取得胜利C李秀成率军攻击上海近郊D取得三河镇大捷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在课本里有比较明确的表述。此外,“1856年秋”又是一个重要信息。选项中,攻占南京是在1853年春,李秀成率军攻击上海近郊是在1860年,取得三河镇大捷是在1858年。所以正确答案是B。此题非常容易。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解析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的认识,只是换了个包装而已。正确答案是D。此题非常容易。8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的创办D“公车上书”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再认历史结论的能力,课本有现成的答案。正确答案是D。此题非常容易。9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A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B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D领导了北伐战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的认识。孙中山在中对袁世凯妥协,导致失败,故A选项错误;孙中山在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对专制主义的复辟起了很大阻碍作用,故正确答案是B;C项的迷惑性很强,乍一看去好像正确,但仔细一看,就不难发现国共合作的建议方和接受方倒置了,事实上应该是共产国际建议孙中山实行国共合作,而并非孙中山向共产国际建议;要排除D项就要知道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不可能参与1926年的北伐战争。10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A戊戌变法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期间D一二九运动期间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历史现象和再现历史实事的能力。知识分子走向社会,就必须在群众性运动中体现,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故排除A项;一二九运动期间,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的程度已很高,故排除D项。考生往往在B项和C项中徘徊,有些考生清晰地记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注意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这一历史结论,也记得课本较多地叙述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但他们是否与农民群众结合呢?于是他们又想到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究竟是否到了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才与农民群众结合呢?事实上,五四运动期间,知识分子确也走到农民群众中去了,但是结合的程度又并不高。于是,要选出正确答案,就必须对大革命时期的事件有清晰的时间概念农民运动讲习所创立于1924年,五卅运动发生在1925年,这样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B。也许,命题者设置C项时用“五卅运动时期”而不用“大革命时期”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此题难度较大。11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之一是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C国民政府已从其他国家收回过租界D英国宣布放弃租界权益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再认历史实事的能力。收回汉口英租界的大背景北伐军胜利进军,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各地人民掀起的反帝斗争中,成果最大的是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所以正确答案是B。此题比较容易。12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结论的能力,课本有现成答案,正确答案是A。此题非常容易。13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延安整风运动的有关史实的再认。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的内容,而不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正确答案是C。此题比较容易。14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减少运动的阻力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ABC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1950年土改的有关历史结论的再认和理解能力。虽然这部分内容在课本里有明确表述,但属于小字部分,易被忽略;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同学也未必清楚理解这一政策,死记课本的表述也往往流于淡忘。要选出正确答案,就要对这一政策有深入的了解。两项容易选出,考生易在两项中徘徊。由于小农思想还存在于民族资产阶级,他们认为土地是永恒的财富,所以他们都用大量资金购买土地,所以民族资产阶级与富农经济有密切关系,为了能够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共就要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不要树敌太多。而要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就必须稳定富农经济,所以要选。故此题正确答案是A。15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共八大的内容的再认,课本有现成答案,正确答案是C。此题非常容易。16“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毛泽东支持对海瑞罢官的批判B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C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D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有关史实的再认,课本有现成答案,正确答案是A。此题非常容易。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的理解。考生首先要再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只要想到这些,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C,因为工作中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实行恰好就对应了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中的一个。B项和D项没有说到点子上来,无法对应。选项A的迷惑性较大,错选A的考生没注意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已经确立,现在只是重新确立;此外,基本路线是强调具体行动的,既然说它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所选答案就应该体现它的雏形,就应该体现出“行动”的概念,而不是停留在思想路线上,因此,“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是基本路线开始形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此题有一点难度。18下列有关17世纪3060年代英国宗教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起英国国教教会B清教徒议员在议会中拒绝通过征税法案C查理一世的宗教压迫导致了苏格兰人起义D克伦威尔厉行清教法规解析此题表面上考查学生对英国宗教问题的理解,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进程的认识。A选项发生在16世纪,故正确答案是A。由于考试说明删去“宗教改革”,不少考生没有对其过多关注而使本题难度增大。但事实上本题没有超纲,因为考试说明同时明确“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与进程”是在考试范围内的。而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统治则属于革命的背景,其统治内容就包括了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起英国国教教会。如果考生没有复习“宗教改革”,要答对此题,就必须记得都铎王朝结束的时间。此题不符合变量最小原则,笔者认为命题者有意或无意地钻了考试说明里的这个空子是不恰当的。19下列关于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A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B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