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绪论一、 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不同对答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4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这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关系问题 B世界是否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两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认识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问题5、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论 B二元论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6、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可知论、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并做出科学概括和论证的哲学家是( )马克思 费尔巴哈 恩格斯 黑格尔、“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属于(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心外无物”是属于(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10、“绝对观念”派生世上万物,属于:(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11、“理在事先”是属于(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12、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万物皆备于我 存在就是被感知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心外无物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古希腊、罗马哲学 中世纪经院哲学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14、哲学是:(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D革命化和科学化相统一的世界观15、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宿命论的观点 唯意志论的观点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正确认识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问题2、世界是可知的,这种观点:( )A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 B所有唯心主义者都承认 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承认 D彻底的唯心主义者承认 E一切哲学派别都承认3、 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4、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C理念决定世界 D存在就是被感知 E物是感觉的复合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E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6、实践的基本形式是( )A思想斗争 B生产实践 C认识活动 D科学实验 E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7、下列哪些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工人炼钢 B渔民出海捕鱼 C技术革新的试验 D学生们读书 E运动员跳水比赛绪论一、 单项选择题1. A 2.C 3.A 4.C 5.D 6.D 7.C 8.B 9.B 10.A 11.A 12.C 13.C 14. A 15 D二、多项选择题1.AC 2.AD 3.ABDE 4.ABC 5.AD 6.BDE 7.ABC 唯物论部分一、 单项选择题1、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二元论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实物性 B发展的规律性 C内部的矛盾性 D客观实在性3、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 B不可知论 C辩证法 D唯心主义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唯心论的观点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D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式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D时间和空间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9、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1、“人猿相揖别”的根本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C抽象思维 D制造劳动工具12、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主观自生的 B人脑分泌的特殊现象 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可以脱离被反映者13、“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1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它的可知性 D它的多样性1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相对静止是指(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运动的一般状态 C与运动完全对立的状态 D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 E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2、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物质的存在方式 C思维领域以外的一切变化 D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E物质的根本属性3、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 )A镜中花,水中月 B阶级斗争 C引力场 D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 E梦中树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 )A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B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C有非运动的物质 D有无物质的运动 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6、科学发现了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 B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C不仅是自然现象,而且是社现象 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E不仅反映世界,而且改造世界7、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 B审时度势 C运筹帷幄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唯物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A 4.D 5.B 6.B 7.B 8.D 9.D 10.B 11.D 12.C 13.D 14.B 15.D二、多项选择题1.ADE 2.BDE 3.ABC 4。ABE 5。AD 6。AB 7。BC四、辨析题1、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正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指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正确。这是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科学论断。意识不仅依赖于物质,而且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并不只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方案等观念的东西,而更主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列宁所说的“创造客观世界”,就是指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客观世界,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使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从而不断地创造出一个为人类所需要的“客观世界”。3、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错误。这种观点混淆了一般动物的大脑同人的大脑的区别,从而抹煞了动物心理与人的意识的区别。一般动物的大脑只能产生动物心理,而不能产生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只能是人脑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但人脑又不能直接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4、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所以不存在静止状态错误。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这是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但不等于没有相对静止。因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形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