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以内加法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5以内数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校园中学生花坛旁浇花的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例1、“试一试”,第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4、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合起来放在桌上。提问:我们把几个和几个合起来了?(伴随提问,教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小结并揭示课题:3个和2个合起来是5个,这个问题也可以用加法来算。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加法。(板书课题)(设计说明:通过简单的操作,唤醒学生已有的旧知和相关的活动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一)学习主题图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和学生一起分析主题图。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过来几个?那么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又过来2个,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让学生试着自己将图意复述一遍。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3、理解加法的含义。(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象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2)、认识加号。(板书加号)(3)、那3+2等于多少呢?(板书:=5)你是怎么知道的?4、理解算法。5、读算式。6、说算式表示的意思。7、指导写算式。8、小结: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二)、教学“试一试”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提问:左边来了1人,右边来了2人,把左边的1人和右边的2人合起来,能得到什么?追问: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的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互相说一说,教师板书算式,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得数。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思考过程,引导说出: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5、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以怎样算他们的得数?(设计说明:紧扣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并由此自觉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三、指导完成“想想做做”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说说这两幅图的图意,然后试着把算式填写完整。交流时,让学生先说说3+1=4、2+2=4各表示什么意思,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以左边一题为例说明题目要求,弄清画圆、填数的步骤,再要求完成另两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想一想,直接填出得数。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时是怎么想的。4、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第4、5题,并交流。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指导孩子书写。(设计说明:采取多种练习形式,逐步提高计算要求,让学生扎实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并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法计算问题。2、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3、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教学重点:了解加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能熟练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1 师:小朋友,知道昨天老师到哪了吗?(调动情绪)老师给大家准备一份礼物了。(课件:鱼市场面)2 猜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用布把鱼缸盖起来。出示鱼缸,师:有几条红金鱼?用几表示?3 小朋友,这里又是什么?指另一个用布盖起来的东西(出示黑金鱼,又一次引起学生感官上的刺激)数数有几条黑金鱼?(3条)4 师:两缸金鱼合起来,你们说一说一共是几条金鱼?(在这里,教师先不演示,而是让学生大胆猜测,合起来到底是几条金鱼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5 刚才同学们都说是5条,到底是不是5条,我们来验证一下。(把两缸金鱼倒进大鱼缸里)看一看,是不是5条金鱼?6 谁来说一说老师刚才做什么了?你们说得真好,刚才老师做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算式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怎么表示呀?7 课件 2+3 师总结:中间的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课件闪动加号)8 2+3等于5,数学上就说2+3=5,板书“=”领学生读算式(课件逐步演示)二、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1 课件演示,老师准备回家了,发现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停车场上原来有3辆摩托车,看!有什么变化?(计算机课件)又开来了1辆)2 你观察得真仔细。谁能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3 现在一共有几辆车?你们会算吗?课件演示算式:3+144 提问:4、1、3各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原来有的3辆摩托, 1表示又开来1辆摩托,4表示合起来一共是4辆摩托车。三 试一试1 师:其实小朋友每天都碰到这样的数学问题,(课件)三个小朋友做值日一边1人一边2人,你可以列出什么数学算式?又来了一人(课件)你又可以列出什么算式?2 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你能告诉大家吗?五、游戏部分师:在教室的周围,贴了许多图画,你们喜欢吗?你们先自己看一看,都画了什么?想要这些图画吗?听清老师的要求:每个同学只能拿一幅画,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拿回去之后,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说完之后,把你的画跟你的好朋友交流一下。学生自己挑选图片,自己写算式,与好朋友交流。六 小结,交流学习体会。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教学反思:这一课的最大特点是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多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认为这次基础教育改革,其根本变化,在于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认识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趣味,清楚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学生一旦认为数学有趣、有用,而自己通过学习能够运用,那么,学生就具备了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即学习动机)。这对于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至关重要,是起决定作用的。加法是21世纪数学实验教材第三单元的开始内容。在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法问题,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我在备课上、上课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一个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第一部分,主要是利用谈话,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鱼市买鱼的情景,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会加法,我把小金鱼带进了课堂,先让学生猜一猜两缸金鱼合起来是几条金鱼,教师再通过把两缸金鱼合起来的演示,进一步验证了学生们的猜测。随着小金鱼嬉戏地游在一起,加法的概念形象而生动地在孩子们头脑中生成。这一部分主要是抓住了低年级直观教学的原则,贴近学生生活,生动而又有趣味,不但通过演示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加法是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事情能够用数学表示,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愿意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情景。当学生列出算式后,我没有过多地追问1、2、3分别表示什么。之所以这样做的想法,是我把学生的发展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后面的例题及练习中再进行相关内容的认识。而在例1中不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加突出让学生去感受数学情境,更加突出“合起来”的意思。一部分再添上一部分,也要用加法计算。我设计了停车场停车问题这一个情境,在学生理解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1、4、3各数的意思,分散了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继续通过多媒体手段,我找到了学生做值日这一个每天都要接触的事情更进一步认识到,使学生又发现身边的事也存在数学问题。最后游戏部分,我挑选了许多有趣的加法开放题,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画,和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即复习了新知,又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从学生愉快的笑容、轻松的作答、热烈的讨论中,不难看出,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只有在这种开放的学习情境下,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活跃,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这里开放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题目的选择上,给了学生一个自由选择和开放空间。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挑选喜欢的图画。二是题目的设计上体现开放。在这里也有两层:A是在设计图画时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开放的题目。如在游戏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幅图:一个篮子里,左边2个红萝卜,右边1个红萝卜1个绿萝卜,学生既可以左右看,列出2+2=4,也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列出3+1=4,B是最后的连加。这幅图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开放,在这里,不但要看学生表示的结果,更要重视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即重视反馈的环节,学生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