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块钱国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 2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及语言、情节安排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体味形象、生动、富于个性的人物语言,欣赏戏剧蕴含的轻松机智的诙谐和幽默。 4学习剧中大学生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认识旧时代阔太太身上的霸道和自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李健吾先生曾说:“我们写戏、演戏是巴结群众,而丁先生写的戏是征服观众。”他所说的丁先生就是丁西林,被人称为“独幕剧的圣手”。今天我们看看这“圣手”是“名不虚传”呢还是“名不符实”。 二、简介作者作品 丁西林(18931974),字巽甫,原名丁燮林,江苏泰兴人。青年时期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留学归国。之后曾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所所长。自幼喜爱文艺,从事业余戏剧创作,逐渐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戏剧作家之一。可以说,他既是一个出色的剧作家,又是一个杰出的物理学家,“科学(物理)与艺术(戏剧)思维”相反相成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五四”时期以一只马蜂、压迫等世态喜剧而蜚声剧坛。之后曾一度沉默,在抗战热潮中,又重新提起了笔,先后发表了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多幕剧)等喜剧作品。 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一位有独特风格的喜剧作家,特别是在独幕剧方面,成就突出,被誉为“独幕剧圣手”。他的创作深受英国近代喜剧(尤其是幽默喜剧)的影响,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喜剧模式,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寻找喜剧因素,把英国式的基于语言技巧和行为矛盾的幽默喜剧风格,都带给了国人。其创作的出发点,往往不是社会、历史、现实中的“问题”,也不是“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家的眼光,而是以一个喜剧家的直觉,去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结构具有喜剧意味的戏剧。选材大多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戏剧冲突无非是恋爱、婚姻关系和特定情境下的微妙心理;而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机智和幽默,他的剧本里充满了机智、幽默的警句,是以语言自身的戏剧性来直接获取效果的。 其中,三块钱国币写于1939年,显示出了剧作家善于从人物性格差异与碰撞中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喜剧性的特殊才能。 三、感知课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内完成。由于独幕剧的演出要受到较为严格的时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本剧为独幕讽刺喜剧,剧情简单。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住在同院的大学生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口角。杨气急之下摔碎另一只花瓶,无可奈何地送上三块钱国币,完成全剧。 四、理清情节,把握课文结构。 1、 情节概括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开棋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吴杨二人进行正面交锋 高潮杨忍无可忍,打碎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无可奈何,赔偿吴三块钱国币 2、 矛盾分析 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矛盾冲突(焦点)。(矛盾集中,结构严谨) 着力描写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 第一次,争论的焦点是李嫂该不该赔花瓶; 第二次,焦点是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 第三次,是由大学生骂女主人是“一个无耻的泼妇”引起。 3、课文结构分析 三次交锋,层次清晰,将剧情逐次推向高潮。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作者这样安排剧本的结构与冲突,能更好地展开情节,突出问题。如果只写李嫂打碎花瓶,赔不起,被辞退等,而没有杨长雄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情节就会很单调,而且不足表现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也无法显示吴太太的尖酸刻薄和对穷人的欺凌压迫。出人意料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收到了传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结构 人物 剧情 开端 吴太太 自言自语 埋怨女仆 杨长雄 坐着看书 与友下棋 发展 吴太太 逼仆赔钱 典押铺盖 (两次交锋) 杨长雄 不应赔钱 不应典押 高潮 杨长雄 忍无可忍 打碎花瓶 吴大大 争吵谩骂 不依不饶 结局 杨长雄 握紧拳头 掏出纸币 吴太太 一时语塞 抢过纸币 五、把握主题思想 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和狡辩,也一定程度地讽刺了警察的趋炎附势。 喜剧应“从那最平淡的事件里反映出真实”(丁西林语,转引自柏李会见丁西林先生)本剧把看似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 吴太太: 自私吝啬,尖酸刻薄,蛮横泼辣,缺乏同情心的富太太。 1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按常理,吴太太作为一个外省人,本应受本省人的欺诈自己也有寄人篱下之感,可是吴太太恰恰相反,她破了例。 2开场就指桑骂槐的不停的唠叨出言不逊,尖酸刻薄,得礼不让人。 3女仆李嫂无意中打碎了一只花瓶,吴太太就逼一个身上只有三毛钱的下人赔偿三块钱国币自以为有道理,富有但吝啬小气,缺乏同情心的阔太太。 4和杨长雄的三次交锋典型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胡搅蛮缠(得礼不让人,无礼搅三分),泼辣狡辩。 5她听到杨长雄说她是“一个无耻的泼妇”,便不依不饶,一逼再逼,甚至谩骂:“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你骂了人你不承认。你骂了人你不敢承认。这才是无耻。是的,无耻!下流!混蛋!”蛮横粗俗的泼妇骂街;得礼不让人,尖酸刻薄。 抗日战争时期从外省避难来到西南某省城居住。是一个习惯于养尊处优又充满市侩气的女人。自私、刻薄、欺软怕硬、胡搅蛮缠、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她唠叨、狡辩、出言不逊。这是一个作者着意讽刺的反面形象。 2、杨长雄: 有正义感、同情心,机智幽默,能言善辩。 1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作为抗战期间上千流离颠沛的大学生之一,遇到同是外省人的吴太太本应同病相怜,共度患难(袒护包庇),可杨长雄坚持正义,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 2为李嫂抱不平,义愤填膺地和吴太太论情,说理,讲势,争辩说李嫂是个“低级穷人”,赔不起,再说“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仗义执言,这就反被动为主动,彻底驳倒了对方。义正词严,慷慨激昂,以彼此之道还施彼身见义勇为,正直善良,能言善辩,机智幽默,富有同情心正义感。 3理屈词穷的吴太太露出泼妇骂街的本相后,杨长雄忍无可忍,把吴太太的另一只宝贝花瓶砸碎凸现见义勇为的性格,但同时也说明他容易冲动,缺乏斗争的经验和策略,只能砸碎花瓶出出气罢了。却也更反衬出吴太太的无礼蛮缠,令人厌恶。 “爱管闲事”的大学生。他敢想敢说,锋芒毕露,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虽然他不善口角,但由于道理在他这一边,所以义正辞严,驳斥有力,使得能言善辩的吴太太理屈辞穷。对这一人物,作者既肯定其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又对其书呆子气和失之简单的斗争方式作了适度的揶揄。 3、成众: 沉着稳重、幽默 1面对杨长雄的气愤则说道:“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大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 2当吴太太要他证实杨长雄骂人,他则说:“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 总结 吴太太 吝啬、自私、尖酸刻薄, 逼人太甚、缺乏同情,泼妇骂街、胡搅蛮缠 杨长雄 敢想敢说、仗义执言,模仿诉苦、嘲笑对手, 见义勇为、助弱抑强、性格刚烈 成众 沉着稳重、不乏风趣,冷眼旁观、暗中助友 二、欣赏戏剧幽默、诙偕、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1举例: 开头人物介绍: A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侮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吴太太) B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杨长雄) C如果一个人厌恶女人的口罗嗦,喜欢替朋友排难解纷是一条公例,他好像是一个例外。(成众) D如果一个女佣只有赚钱,不会贴钱,只有正当的或不正当的增加财产,还会损失财产是一条公例,她确实是一个例个。(李嫂) E如果警察应该尊重权威、专门招呼汽车是一条公例,他不是一个例外。(警察) 上述人物介绍,表面上语调轻松,语言直白平实,实际上,透过这些语言,鲜明的爱憎褒贬是以极富个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通过上述人物介绍,我们仿佛看到了吴太太的泼妇形象,杨长雄的见义勇为,警察的趋炎附势。 戏剧语言人微言轻刻画戏剧人物的主要手段,在三块钱国币中是非常成功的,也是极富个性的。类似的语言在剧中比比皆是,需要加以仔细品味。 (2主要手法。 A、以彼此之道还施彼身模仿吴太太语调理论,好像是抱怨成众,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 B、大词小用“进攻”、“被迫抗战”、“巨大赔款”等;使冲突更加形象,凸显人物形象。 C、辩论的口气使日常的小冲突显得严肃庄严,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 D、新颖的名词“高级的穷人”等,机智幽默。 三、鉴赏课文艺术特色 1、构思精巧,开头和结尾尤具特色。 戏是从一派争吵声中开场的,这使戏从一开始就聚焦在主要冲突“该不该要打破了花瓶的李嫂赔三块钱”,略去了李嫂打碎花瓶这一事件的真正起因,“作者越过事件的真正发端,把起点放在一个处于持续状态的动势中,勾起了观众对于幕前情景的遐想。”(胡宁容:谈丁西林独幕喜剧的特色)正是这场并未写出的口角,给全剧定下了一个激越的基调。幕一拉开,舞台上就已战火弥漫,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本剧的结尾尤其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吴太太一逼、再逼、三逼,杨长雄一忍、再忍、三忍,已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此时杨长雄故意走到吴太太的面前摔碎另一只花瓶,全剧就这样在最后一个没有完成的动作上戛然而止了。“这样的结尾,象交响乐,在最强烈的高潮时突然以千钧之力一下收住,刹时万籁俱寂,令人目瞪口呆,半晌才如梦初醒”(吴启文:丁西林谈独幕剧及其他),令观众联想万千。 三块钱国币的这种开头结尾方式使全剧始终处于一种急风暴雨的动态进程之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2、本剧的语言俏皮幽默。 所有的语言纯乎出于角色的性格,看似平凡,但在此情此景下,不由人不露出会心的微笑。杨长雄模仿吴太太一上场时说话的腔调,表面上是抱怨成众,实际上是嘲讽吴太太,充满机智和诙谐。杨长雄满口“如果”“也许”“因为”的学生腔式的演说词令和吴太太的泼妇骂街的不和谐的交织,显出吴太太的不可理喻,也给杨长雄这番慷慨激昂的辩论涂上了一层喜剧色彩。成众的台词不多,但短促、风趣的语言已充分表现了他“自然而不自觉的幽默”。 3、伏笔的使用也是本文构思的一大特色。 剧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