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3/11,1,心理减压训练课件 (之四) “亲子减压”,2019/3/11,2,导语 一、我有压力 二、人生减压 三、婚姻减压 四、亲子减压 五、职场减压 六、社交减压,2019/3/11,3,(一)“包含关系”“重叠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 (二)孩子到底是谁的? (三)少儿期的心理发展。 (四)呵护而不控制。 (五)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打? (六)发现、培养兴趣而不提出过高期望值。 (七)“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 (八)“更年期”“青春期”。 (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象”。 (十)“瓜熟蒂落”放飞雏鸽。 (参阅资料及问卷),2019/3/11,4,(一)“包含关系”“重叠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有一组图,由大小及其交叉幅度不同的两个圆,表达母子在不同时期之间的心理关系情况。,2019/3/11,5,1、“包含关系” 共生,“怀胎期”。 2、“重叠关系” “围产期”。 3、“交叉关系” 交叉幅度很大:“围产期”,“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期”(幼儿园); 交叉幅度一般:“潜伏期”(小学); 交叉幅度很小:“青春期”、“青年期”(初、高中)。 4、“并列关系” 在切线处相接的并列:“青年期”,毕业后、就业初; 很小距离的并列:“成人期”,立业; 一般距离的并列:“成人期”,立业、成家。,2019/3/11,6,(二)孩子到底是谁的?,1、是父母的:孩子在18岁以前,父母有抚养、监护的责任和义务。 2、是上帝的:上帝把孩子委托给你抚养、监护,满18岁或学业有成之后,当还给上帝。 3、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人,孩子成人后,当还给社会。 4、是自己的:父母同独立后的孩子是亲戚、朋友关系,不能一辈子在一起。虽然“血缘关系”不变,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孩子自己的。,2019/3/11,7,(三)少儿期的心理发展:,1、“婴儿期”(出生1.5岁)“基本信赖”对“基本不信赖”。相当于“口欲期”。 孩子通过吃奶,判断或体验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值得信赖的程度。 “婴儿期”的孩子“皮肤饥饿”,需要抚摩。母亲抱他,亲他,与他说话,对他唱歌;孩子接受爱抚,也就觉得周围是个安全的地方,就有安全感。 “母爱”在孩子1岁时形成。,2019/3/11,8,2、“幼儿前期”(1.53岁)“自律”、“自主”对“害羞与怀疑”。相当于“肛门期”。 这时期的孩子想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想自己穿衣、吃饭,什么都想自己试试。 孩子在观察、体验自己诸如随地大小便等行为父母是怎样的态度,是呵斥自己,还是尽义务耐心帮助自己给擦拭,并且逐步引导自己在指定地点大小便? 反之,如果母亲过于训斥或“溺爱”,孩子过于“自律”,就会无所适从,觉得自己不能自立,会产生“羞涩感”和“怀疑”等不良适应心理,还会使“意志”等品质发展不够。 在培养儿童自由活动的“自主性”的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存在着潜意识的捣乱性,还不能周密地考虑自己的行动及其后果;但“限制”一定是疏导、指导、辅导,即注意态度和方法,其中,“耐心”至关重要。,2019/3/11,9,3、“幼儿后期”(36岁)“创新”、“自发性”对“罪恶”、“内疚”。相当于“性器期”。 这一阶段的孩子能自如地行走,明显地有了记忆与思维并且思维开始具有想象,能运用语言表达完整、准确的内容,好奇、好问、好探索,对周围的环境不但感到新奇,还跃跃欲试,要亲自动手探索、体验一番。面对这种情况,母亲怎么理解或对待呢?如果认为孩子是在“创新”,你就会赞许、鼓励、支持、引导孩子继续做类似的事;如果认为孩子是在捣乱、破坏,你就会讨厌、呵斥、限制、制止孩子的这类行为。母亲不同的对待,孩子的个性发育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母亲的态度和行为是前者,则孩子会形成“勇敢”、“大胆”的品质;反之,孩子则不敢越雷池一步,会产生“自责”、“内疚”、“笨拙感”、“罪恶感”,从而逐渐形成“胆怯”的品质,产生适应不良的心理。 这一时期的任务在于发展孩子自主的主动性。对孩子的主动探索行为,母亲当然要鼓励、引导。而中国当代,家长对孩子是束缚太过。动机是好的,但效果往往是不好的。,2019/3/11,10,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相当于“潜伏期”。 这时期,学会对性别角色的认同,知羞耻。 这时期,兴趣投向外界,如喜欢“米老鼠”、“卡通”等,“里比多”升华为游戏和学习,是人格发展渐趋巩固的时期。 孩子的演绎推理和按规则学习的能力都在发展,活动已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掌握文字工具后,有了获得大量知识技能的可能。因此,帮助儿童正确对待素质教育和学习竞赛,取得有意义的成绩是必要的。 以学习为例,一些行为如做功课,需要集中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不断学习,就产生了“勤奋感”;就会得到家长、老师的夸奖和奖励;这样,孩子又产生“荣誉感”和“自信心”。如果孩子对求知既感兴趣又发奋学习,父母既是刻苦学习的榜样又鼓励、支持、辅导孩子学习;这在求知方面便是积极的解决,必会产生“能力”、“自信”、“勤奋”等优秀的品质。反之,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自然也就不刻苦,如果再加上父母对孩子读书的期望值不切合实际,要么“打牛上树”,要么斥骂没出息,说是扫大街、掏厕所的“料子”;得不到表扬和鼓励,那孩子的人格发展就会产生消极解决的情绪和不良适应的心理,孩子对学习失去乐趣,就会“自卑”,“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2019/3/11,11,学习是如此,做其它事情也是如此。如孩子在从事家务劳动时,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赞扬和奖赏,就会增强“勤奋感”,越来越爱做这样的事,逐渐养成勤奋的工作态度。反之,如果家长和老师把少儿的求知欲和模仿行为看成是调皮捣蛋、“耽误学习”,横加斥责,就会使儿童有逐渐发展成无所作为和“自卑感”的人的危险。 很多的父母不知道:很多710岁的孩子尿床,那是他们在梦中发泄,以此对父母进行攻击,要父母重视自己的存在。 在这一阶段,少儿发展起来的“勤奋感”或“自卑感”,将能延续终生;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少儿“勤奋”的品质,克服“自卑”的心理,都具有长远的意义。,2019/3/11,12,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即“生殖器期”。 这一阶段形成自己的接受教育的目标和职业目标,学习处理与生命意义有关的问题。 这一阶段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品质或可能出现“同一性混乱”的时期。 “自我同一性”是在前4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进入“青春期”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这时的孩子生理发育迅速并带有成人的因素或色彩。思维复杂,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这时的注意力学会转移过去只看到自己,现在也看别人,追溯自己的过去,也在考虑未来,注意别人是怎么看待、评价自己或拿别人对比自己,希望社会认同、接纳自己,以别人为榜样,按照自己的理想推动自己的发展。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特征的。 如果孩子在前4个阶段顺利地建立起“信赖”、“自主”、“创新”、“勤奋”的品质,这就可以通过整合过程,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较容易地形成“同一性”的品质,可以无约束地进入“青春期”。 一个人的“个性”即“人格”在这一时期初步或基本定型。这时期,个体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成为不同于他人的独自具有的统一风格的自我。一个人的理想(包括长大了充当什么社会角色,干什么事业等)一般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如果“个性”发育、发展得好,形成“忠诚于自己”即“自我同一性”的品质,他就有健康的“人格”。,2019/3/11,13,所谓“忠诚”的品质,是指忠诚于自我的信念、价值观和“自我同一性”,而不是忠诚于包括父母的外部环境。 反之,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就会出现“同一性”混乱或扩散,就无法认知、调节、控制自己,会陷入不适应状态,觉得难于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自己,经常处在犹豫状态中,甚至会成为极度孤僻的人。 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会使自己难以正确认知自己,进而使自己的“角色混乱”,以至不知道或不敢相信自己是谁,要干或在干什么。 在这个时期,父母绝对不能打骂孩子即从肉体到精神都不能伤害孩子。因为这样的伤害是对孩子整个身心的否定,破坏了“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所以孩子就要自我维护。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这时期的孩子“逆反”。父母说的对或错,他都不听;因为此时孩子关注的不是对、错,而是父母破坏了自己的“同一性”,他要维护、忠诚于自己的这个“同一性”。面对着否定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门”关闭了;倘若打骂,孩子的身可能会离家出走。 所以,这一阶段的任务,在于发展“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或扩散。,2019/3/11,14,(四)呵护而不控制:,1、“呵护”,主要是情感的,而不是物质的;主要是对心理的,而不是对生理的。 2、“控制”孩子,是母亲的一种“远祖潜意识” 所谓“远祖(集体)潜意识”,就是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共同心理现象,是从原始社会以来本民族的老祖宗那里“遗传”而来的。如人类怕黑暗、蛇等猛兽、洪水、孤独、疾病等,又如男人有“大丈夫主义”和“家长作风”、女人“妻管严”和“控制”孩子等。 笔者在一次问卷中发现:90%的已婚女性具有控制子女或丈夫并子女的这种“潜意识”。 如家长给孩子人生的设计、生活的亮点只有一个“学习”。一旦失去学习的机会或“学习不好”,人生便没有希望了。这使孩子生活兴趣范围变得非常狭窄,成为成长中的烦恼。 3、孩子18岁以前,委托父母抚育;18岁以后,是上帝的,是社会的,是孩子自己的!你有权利控制么?你能永远控制么?你能控制得了么? 4、“控制”与“反控制”。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控制”越厉害,“反控制”或“逆反”就越大,极限就是离家出走以至自杀。,2019/3/11,15,(五)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打?,有的家长坚信“严师出高徒”,认为“严”就是“严格”,“严格”就是“严厉”,“严厉”就是“打”;理由是,“三天不打,(孩子)上房揭瓦”。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体罚”与“心罚”。 能不能打孩子?意见分歧。 笔者有个折中的观点 1、任何惩罚都要适当、适度,“心罚”也如此。用的时候,首先警示自己:“罚”的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而绝不是什么目的!“打”,也是如此! 2、“幼儿期”“学龄前期”可以打;但是有很多的“但是”在变相、间接地否定:轻轻地,高擎矮落,酌情、适当、偶尔, 3、“学龄期”原则上不能打。 4、“青春期”,父母绝对(!)不能打骂孩子即从肉体到精神都不能伤害孩子。面对着否定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门”关闭了;倘若打骂,孩子的身可能会离家出走以至自杀。,2019/3/11,16,(六)发现、培养兴趣而不提出过高期望值:,“兴趣”,是人一生的宝贵财富,要正确对待儿童的“萌芽兴趣”,千万不要扼杀! 过高“期望值”,就是父母给孩子设计的、孩子必须要走的、唯一的一条路小学初中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研究生。 有一些家长请求笔者帮忙“开发孩子的智力”。而笔者是怎样回答的呢?下面有两个例子,2019/3/11,17,1、“Zhenzhen理想”的案例分析。 Zhenzhen的理想:Zhenzhen ,女孩,10岁。她在题为我的理想的一篇作文中写道: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同学嘲笑我,老师也看不起我。这些都没事,因为我爸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读书仍然可以发财,可以有很多很多钱。现在的社会,只要有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更没有人会看不起自己。我的理想就是买彩票,然后中500万大奖,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还可以用这些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旅游。到那一天,我会让那些看不起我的同学知道我不是笨蛋,不读书也可以有大前途,2019/3/11,18,分析 首先假定Zhenzhen所表达的情况属实。 Zhenzhen10岁,当在小学4年级,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初期。这时期的孩子不能受到恶性“应激源”的刺激,应该是在良好的氛围里愉快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