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 下列溶液可以盛放在玻璃瓶中但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是( )A. 硅酸钠溶液B. 氢氟酸C. 盐酸D. 氯化钠溶液2. 地壳中含量第一和第二的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具有的性质是( )A.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NaOH溶液反应B. 与碳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取两元素中的一种单质C. 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D. 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3. (2009年山东烟台测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硅和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浓硝酸反应B. 氯水、二氧化硫都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C.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都降低D. 以海水为原料能制取Na、HCl、Mg、Br2等物质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B. 碳和硅都是第A族的元素,所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相似C. 二氧化硅既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又溶于氢氟酸,所以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D. 二氧化硅是硅酸的酸酐,具有弱氧化性5. 据报道,国外有科学家用激光将置于铁室中石墨333靶上的碳原子炸松,与此同时再用射频电火花喷射氮气,此时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薄膜。据称这种化合物可能比金刚石还坚硬,其原因可能是( )A. 碳、氮原子构成网状结构的晶体B. 碳氮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的碳碳键的键长更长C. 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D. 碳、氮的单质化学性质均不活泼6. (2008年高考全国卷)对于第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 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C. 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 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7. (2008年高考广东卷理基)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B. 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C. CO2与SiO2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D. 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大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Si4+2H2OB. 硅与氢氧化钾熔液反应Si+2OH-+H2O=SiO2+2H2C. 把水玻璃溶液滴入盐酸中SiO2-3+2H+=H2SiO3D. 碳酸钡溶于稀硝酸CO2-3+2H+=H2O+CO29. 某复合材料的基体是Si3N4陶瓷,增强体是SiO2纤维。则该复合材料可能具有的性能是( )A. 耐酸、碱、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密度小,韧性好B. 强度高,抗冲击,绝缘性好,不耐高温C. 耐高温、强度高、导电导热性好,不易老化D. 耐高温、强度高,密度小,不耐酸、碱腐蚀10. (2008年广东茂名模拟)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考证说:“中国至少在距今3 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下列有关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B. 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C. 玻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D. 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瓶塞,是为了防止烧碱跟二氧化硅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11. 下列各项叙述的解释相同的是( ) NaOH溶液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Na2SiO3溶液要密封保存酸式滴定管不能装NaOH溶液氢氟酸不能盛放在玻璃瓶中A. B. C. D. 12. 1 mol SiO2晶体中含有SiO共价键的物质的量是( )A. 1 molB. 2 molC. 3 molD. 4 mol13. 硅单质是从它的氧化物中提取出来的,主要的化学反应如下:根据以上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取粗硅的反应中,焦炭的作用是 。(2)在由粗硅制取纯硅的反应中,氯气(Cl2)与Si的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 ;SiCl4与H2的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 ,H2的作用是 。14. (1)将下列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成;镁橄榄石(Mg2SiO4) ;石棉CaMg3(SiO3)4 ;白云母KAl3(OH)2Si3O10 。(2)许多含氧酸及其盐类均可以类似地改写为氧化物形式,请改写以下物质:HNO3 ,HCOOH ,KAl(SO4)212H2O 。通过改写可知,HNO3的酸酐为 ,HCOOH与浓H2SO4反应可制得 气体。15. (创新题)含A元素的一种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含A元素的一种化合物C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现代通讯材料光导纤维,C与烧碱反应生成含A元素的化合物D。(1)在元素周期表中,A位于第 族,与A同族但相对原子质量比A小的元素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与B在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上的相同点是 。(2)易与C发生化学反应的酸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将C与纯碱混合高温熔融时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D,同时还生成B的最高价氧化物E;将全部的E与全部的D在足量的水中混合后,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A的化合物F。写出生成D和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要将纯碱高温熔化,下列坩埚中不可选用的是 。A. 普通玻璃坩埚B. 石英玻璃坩埚C. 氧化铝坩埚D. 铁坩埚(4)100 g C与石灰石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100 g混合物中石灰石的质量分数是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 海水中有丰富的氯元素,这种氯元素是( )A. 游离态B. 化合态C. 单质D. 游离态和化合态2. 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不可能是( )A. NaCl、NaClOB. NaCl、NaClO3C. NaClO、NaClO3D. NaClO、NaClO43. 当周围空间有大量Cl2存在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种物质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最适宜采用的是( )A. NaOHB. KIC. NH3H2OD. Na2CO34. 将氯气通入含有下列离子的各组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是( )A. Na+、OH-、SO2-4B. H+、Ag+、NO-3C. K+、HCO-3、Cl-D. Na+、NO-3、Br-5. 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分子(Cl2)和氯离子(Cl-)的是( )A. 液氯B. 新制氯水C. CaCl2溶液D. 次氯酸6. 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单质都能与水反应,通式X2+H2O=HX+HXOB. HX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都是强酸C. 其单质都有颜色,都有毒D. 最高价含氧酸的通式为HXO47. 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B. 液氯和氯气的成分不同C. 点燃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可以用来制取氯化氢D. 氯气是强氧化剂,所以氯气与所有的物质反应时都只表现氧化性8. 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氯气能用来制取漂白粉B. 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有强氧化性,可杀灭水中的细菌,所以Cl2常用来消毒生活用水C. 点燃是使Cl2跟H2化合的唯一条件D. Cl2跟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氯化物9. 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活塞。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中红布条颜色褪法。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有( )A. 浓硫酸B. 浓NaOH溶液C. 浓盐酸D. 饱和NaCl溶液10. 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 含碘食盐可防治甲状腺肿大B. 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适用于所有人群C. 本饮料由纯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D. “超纯水”、“超纯蒸馏水”绝对卫生,对人体有益11. 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A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B无色橙色紫色白色C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D黄绿色无色紫色白色12. 下列常用干燥剂中,不能用来干燥氯气的是( )A. 浓H2SO4B. 碱石灰C. 磷酐(P2O5)D. 无水氯化钙13. 用胶头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直至红色褪去。回答下列问题:(1)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用文字回答): ; ;(3)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还是: 。14. 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下列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请回答:(1)写出A、B和C的化学式:A ,B ,C 。(2)依次写出AD和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由FH的化学方程式: 。15. (2009年湖南长沙模拟)已知: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1)元素X是 ,Z是 。(2)写出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