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的地理意义,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2326N,0,2326S,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学习目标,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 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重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阅读课文P21页最后两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太阳高度角?什么叫正午太阳高度角?,地平面,太阳光线,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 正午太阳高度角 用“H”表示。,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 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夏至日,二分日,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递减。 春、秋分日:由 赤道 向两极递减。 冬至日: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递减。,任意时刻:由 直射点 向南北递减,思考 1,12月22日前后下列地区中,正午太阳高度 角最大的是( ) A、赤道上 B、北纬20 C、南纬20 D、北纬75,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以上位置南纬20最接近南回归线,故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答案为:C,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的变化,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H 达到最大值;南半球 H 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H 达到最大值;北半球 H 达到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有两次达到最大值),思考 2,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值时(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太阳直射赤道 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D、我国盛行东南季风,北京位于北半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在冬至日 H 达到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答案: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已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求 任意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90纬度差,冬至日时,求下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极圈,00,北回归线,43008/,赤道,66034/,南极圈,46052/,思考 3,2、昼夜长短变化,赤道上全年都是昼夜平分;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也越大。,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春分日,太阳直射于赤道,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夏至日,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秋分日,太阳直射于赤道,夏半年(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冬至日,太阳直射于南回归线,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春分日,太阳直射于赤道,冬半年(秋分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随纬度的增大,昼夜长短变化也越大 夏半年(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至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冬半年(秋分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至冬至日,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2、昼夜长短变化,思考 4,当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值时, 此时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B、南半球昼短夜长 C、北半球昼短夜长 D、全球昼夜平分,考察知识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日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答案为:C,作业布置,导学大课堂P22页的基础达标题6,做在作 业本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