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一节 数 列,1数列的定义 按照 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分类,一定顺序,3.数列的表示法 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 、 和 4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 的第n项an与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 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序号n,anf(n),1.数列是否可以看作一个函数,若是,则其定义域是什么? 提示:可以看作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可表示为an=f(n).,2数列的通项公式唯一吗?是否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提示:不唯一,如数列1,1,1,1,的通项公式可以为an(1)n或an ,有的数列没有通项公式,【解析】 1可以写成 ,分母为3,5,7,9,即2n1, 分子可以看为13,24,35,46, 故为n(n2),即an .,此题也可用排除法求解,只需验证当n1时A选项为 ,B选项为 ,C选项为 ,均不为1,故排除A、B、C,从而选D. 【答案】 D 2在数列 中a11,a25,an2an1an(nN*),则a100( ) A1 B1 C5 D5,【解析】 方法一:由a11,a25,an2an1an(nN*)可得该数列为1,5,4,1,5,4,1,5,4,. 由此可得a1001. 方法二:an2an1an,an3an2an1, 两式相加可得an3an,an6an, a100a1664a41. 【答案】 B,3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an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递增数列 B递减数列 C摆动数列 D常数列,【答案】 A,4已知数列前n项和Sn2n23n1,nN*,则它的通项公式为_ 【解析】 当n1时,a1S10, 当n2时,anSnSn1 2n23n12(n1)23(n1)14n5. a1不适合an,则其通项公式为an . 【答案】 an,5已知数列 的前n项积为Tn5n2,nN*,则a2 009_. 【解析】 当n2时,an 52n1. a2 009522 009154 017. 【答案】 54 017,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思路点拨】 由所给数列前几项的特点,归纳出其通项公式,注意项与项数的关系,项与前后项之间的关系,通项公式的形式并不唯一 【自主探究】 (1)各项是从4开始的偶数, 所以an2n2. (2)每一项分子比分母少1,而分母可写为21,22,23,24,25,故所求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可写为an . (3)带有正负号,故每项中必须含有(1)n1这个因式,而后去掉负号,观察可得 将第二项1写成 .,分母可化为3,5,7,9,11,13,为正奇数, 而分子可化为121,221,321,421,521,621,故其一个通项公式可写为: an(1)n1 . (4)将数列各项改写为 ,分母都是3,而分子分别是101,1021,1031,1041, 所以an (10n1),【方法点评】 1.据所给数列的前几项求其通项公式时,需仔细观察分析,抓住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 (2)相邻项的变化特征; (3)拆项后的特征; (4)各项符号特征等,并对此进行归纳、联想 2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它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要注意代值检验,对于正负符号变化,可用(1)n或(1)n1来调整 3观察、分析问题的特点是最重要的,观察要有目的,观察出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规律,利用我们熟知的一些基本数列(如自然数列、奇偶数列等)转换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其中是数列1,0,1,0,1,0,1,0,的通项公式的有_(将所有正确公式的序号全填上) 【解析】 由知其各项是1与0相间的与已知不符,故不是;中n分别取1,2,3,4,5,正好与已知数列相符,故是;为各项是1与0相间的,故不是;当n3时,a31与已知不符,故不是;中n取1,2,3,4,所得各项与已知数列完全相符,故是 【答案】 ,根据下列条件,确定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a11,an13an2; (2)a11,an1(n1)an; (3)an0, . 【思路点拨】 (1)可用构造等比数列法求解 (2)可转化后利用累乘法求解 (3)将无理问题有理化,而后利用Sn与an的关系求解,【自主探究】 (1)an13an2, an113(an1), 3, 数列an1为等比数列, 公比q3,又a112, an123n1,an23n11.,8an(anan14)(anan1), (anan1)(anan14)0, an0,anan10, anan140,即anan14. 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公差d4, 又a1S1 , a12,an24(n1)4n2. 【方法点评】 由a1和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可观察其特点,一般常利用“化归法”、“累加法”、“累乘法”等,1构造等比数列,已知首项a1,递推关系为an1qanb(n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的关键是将an1qanb转化为an1aq(ana)的形式,其中a的值可由待定系数法确定,即qanban1qan(q1)aa (q1) 2已知a1且anan1f(n)(n2),可以用“累加法”,即anan1f(n),an1an2f(n1),a3a2f(3),a2a1f(2) 所有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 (anan1)(an1an2)(a3a2)(a2a1) f(n)f(n1)f(3)f(2), 即ana1f(2)f(3)f(n1)f(n),f(2)f(3)f(n1)f(n), 即ana1f(2)f(3)f(n1)f(n.),2在数列an中,a12,an1ann1(2)2n(nN*,其中0),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析】 由an1ann1(2)2n(nN*),0,可得,an(n1)n2n.,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求an的通项公式 (1)Sn2n23n;(2)Sn3nb. 【思路点拨】 利用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自主探究】 (1)当n1时, a1S11, 当n2时,,anSnSn14n5. 又a11,适合an4n5, an4n5. (2)当n1时,a1S13b. n2时,anSnSn123n1. 因此,当b1时,a12适合an23n1, an23n1. 当b1时,a13b不适合an23n1, an 综上可知,当b1时,an23n1; 当b1时,an,【方法点评】 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是 an 此公式经常使用,应引起重视当n1时,a1若适合SnSn1,则n1的情况可并入n2时的通项an;当n1时,a1若不适合SnSn1,则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log2(Sn1)n1, 求an.,【解析】 由log2(Sn1)n1,得Sn12n1, Sn2n11,当n2时,anSnSn1(2n11)(2n1)2n;当n1时,a1S12213. an,1(2009年安徽高考)已知a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 a2a4a699.以Sn表示an的前n项和,则使得Sn达到 最大值的n是( ) A21 B20 C19 D18 【解析】 an为等差数列, a1a3a5105a335, a2a4a699a433, da4a333352, an是递减数列,ana3(n3)d35(n3)(2) 2n41, an0,2n410,n , 当n20时,an0, n20时,Sn最大,故选B. 【答案】 B,2(2008年江西高考)在数列an中,a12,an1anln(1 ),则an( ) A2lnn B2(n1)lnn C2nlnn D1nlnn,【解析】 因为an1anln(1 ), 从而有anan1ln an1an2ln a2a1ln2 累加得an1a1ln 2ln(n1), an2lnn,故应选A. 【答案】 A,3(2009年北京高考)若数列an满足:a11,an12an(nN*),则a5_;前8项的和S8_.(用数字作答) 【解析】 依题知数列an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a52416,S8281255. 【答案】 16 255 4(2009年北京高考)已知数列an满足:a4n31,a4n10, a2nan,nN*,则a2 009_;a2 014_. 【解析】 a2 009a503431,a2 014a21 007a1 007a425210. 【答案】 1 0,1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 数列中的数是有序的,要注意辨析数列的项和数集中元素的异同;数列的简单表示要类比函数的表示方法来理解数列an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子集1,2,3,n的一列函数值 2由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其通项公式 据所给数列的前几项求其通项公式时,需仔细观察分析,抓住其几方面的特征:(1)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2)相邻项的变化特征;(3)拆项后的特征;(4)各项符号特征和绝对值特征并对此进行归纳、化归、联想,3由递推公式求数列中的项或通项 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式,读懂递推公式,搞清相邻项之间的关系,或由两项之间的关系构造数列,求出其通项公式 4Sn与an的关系 由Sn求an,an ,注意验证a1是否包含在后面an的公式中,若不符合要单独列出,一般已知条件含an与Sn的关系的数列题均可考虑上述公式,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