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制度2.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功臣 C王族 D.少数民族首领4.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 A.郡县制 B. 宗法制 C.分封 D.内外服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B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C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6.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 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 B C D7.“此时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度环节分工。基本上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上述材料中的“此时”是指(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8.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 )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9.西汉贾谊在治字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10. 历史研究注重论从史出,下列最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是( ) A小说 B回忆录 C实物文献 D史学著作11.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12.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迅速调度粮草。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一现象应当发生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3.对军机处这一职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相当于唐代的三省合一的机构 B是代替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 C主要职能是军事指挥调动的机构 D是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14.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15.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在地方设转运使 C设三司管理财政 D派文臣任知州16.“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17.政府机构改革中要注意精兵简政,在这个问题上能给后人提供教训的朝代是( ) A唐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18.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19.按唐制,中男(男丁l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20.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21.明朝人张岱在夜航船文官补服中写道:“一二仙鹤与锦鸡,三四孔雀云燕飞,五品白鹇惟一样”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强化 B.等级制度森严 C.宗法色彩浓厚 D.皇权至高无上22.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下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 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23.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最基层的官吏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这种现象说明汉朝时( )A.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B.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C.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历史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队土地和人口的控制25.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自称“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在通常情况下,一切行政、军事、立法、司法、财政、文教大权,无不由皇帝掌握运用。这表明皇帝制度的首创( )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帝不必遵循一定程序和方式行使权力 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 秦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A B C D26.王夫之说:“郡县之制,重二千年,而弗能改。而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 )。有利于消除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便于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自秦以来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始终处于绝对上风 A B C D27.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生产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28.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这一措施的实行最突出的作用是( ) A强干弱枝 B分割相权 C经济发展 D结束分裂29.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30.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 ) 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答题纸二、材料解析题31.(20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中央集权制度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8分) (2)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和元朝各有何开创性贡献?(4分)(3)简要指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部的两大矛盾及其发展趋势。(4分)(4)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消极作用为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扼要说明理由。(4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4分)(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6分)(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6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