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目标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 了解“一五”计划(2) 理解三大改造(3) 了解中共八大(1) 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活动:“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2) 总结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新课导入展示材料: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那里有许多投机商人,专门买卖银元、黄金、美钞。纸币一日间贬值数次。投机商人都知道附近各单位的发薪日期,所以经常乘机抬高银元价格。去得越晚,亏就吃得越大。换了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韩儒林回顾与展望,南京大学报1982年5月19日问: 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基础达标 1. (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C)A. 重工业基础雄厚B. 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 “一五”计划的实行D.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解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建立起来的重点大型企业,该厂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标志着我国“一五”计划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2. 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柱状图。该图反映了(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繁荣发展 工业结构的改善 工业建设发展迅速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A. B. C. D. 解析“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1953年“一五”计划建设开始后,我国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有所改变,反映了“工业结构的改善”和“工业建设发展迅速” 。D项正确。 3. 下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C)A.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B. 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C.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D. 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图片上有“公私合营”的字样,可以看出这张股票凭证出现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运动中。当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公私合营的方法。 4. 19521956年我国出现如下表所示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B)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 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的成果。从题目的时间可判断。 5. (2014年镇江模拟卷)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考生可以选择的素材有(B)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三大改造的即将完成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一五”计划的实行A. B. C. D. 解析和出现于1958年,不可能在1956年成为全国高考作文题的素材。符合题目要求的年代,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实行是19531957年。 6. 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次会议召开于(B)A. 1949年B. 1956年C. 1966年D. 1976年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内容及时间。 7. 建国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一现象得益于(B)A. 新中国的成立B. “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C. 三大改造完成D. 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 8. (2014年徐州模拟卷)“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穿云宵。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歌。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B)A.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C.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景象D.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解析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盛行高指标、浮夸风,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这首民歌的内容严重违反客观事实和自然规律,是当时中国社会浮夸风盛行、急于建成社会主义的浮躁情绪的反映。 9. (判断正误)(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右图海报通俗易懂地宣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B)解析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实行期间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10. (判断正误)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销声匿迹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五部曲。“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A)解析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说非公有制经济“销声匿迹”。巩固提升一、 选择题 1. (2013年江苏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D)A.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D. 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根据本题所提供的图表,可知该时期国营经济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私营经济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这正是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结果,而“三大改造”表明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 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D)A. 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 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C. 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D. “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解析1956年,是我国“一五”计划建设的后期。 “一五”计划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从材料数据看,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这说明,“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D项正确。 3. (2014年徐州模拟卷)下列图片中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是(B)A.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B. 和平赎买,公私合营C. 土地改革,农民分田D. 包产到户,农民下田解析1956年,通过“和平赎买,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资产阶级不再存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 4. (2014年扬州模拟卷)下图为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它反映出我国(B)A.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D.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解析从该比例状况图可以看出,在国民收入、商品零售额中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已经占百分之百,这是因为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 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主要体现在(C) 正确认识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提出了把我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6. 下图是从旧货市场收集到的民间资料,为某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其年份模糊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于(B)A. 1952年B. 1956年C. 1966年D. 1977年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记录的会议内容有“国家计划的有关指标”,可以看出当时处于五年计划建设时期或计划经济时代;“关于资本家排队分类问题”可以看出当时处于三大改造时期。两者重合,可以判断这一年应该是1956年。二、 非选择题 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针对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社会产生的新问题,有学者开出了这样的处方:社会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材料二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处方”体现了哪种社会学说?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实践这一“处方”的?(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标志意义。(3)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成以下表格。简述你对于这一比较的认识。项目苏联“斯大林模式”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完全消灭私人经济成分,对个体经济加以限制和排斥发展战略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机器制造和钢铁工业解析本题综合了必修一第五单元,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七单元的内容,综合性较强。第一问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的实践联系起来;第二问答“变化”要采用“从到”的句式,答“意义”可以回顾课本论述;第三问要进行“对比”,学生还没有学“斯大林模式”,可以指导学生以表格中“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为范例,模拟填写“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的内容,后半题谈“认识”注意是对“比较”的认识,不要答得太笼统。答案(1)社会学说: 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实践:1956年底,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 变化: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据主导(或私有制成分比例逐渐减少,资本主义成分消失,公有制比例逐渐增多并占主导地位)。标志意义: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3) 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大改造完成后,基本上形成单一公有制经济的结构。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时期全民大炼钢铁。认识: 建国以后,中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采用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在特定的时期对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远看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问题与弊端。 8. 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回答下列问题: (1) 建国初期,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采取了什么措施?达到了什么效果?(2)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我国在变革生产关系方面采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