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 致女儿的信教案目标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朗读,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教学重点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2.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课型现代文略读课课时2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备习备习内容:1.朗读课文。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两遍,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选择几则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背下来。同时将疑难词句划出,以便下节课讨论。2.辨明字音并抄写3遍:课后练中“读一读,写一写” 3.词义理解:媚上欺下:对上面的人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黎民百姓:指贫民百姓。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4.多音字:恶、薄 5.形近字比较:蔑、篾6.易错词: 蕴涵、恪尽职守7.阅读学案上的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伏尔泰的了解。了解课文的作者和课文写作背景备习检测内容:1.给加点的字注音。陨落yn 诅咒z zhu 弥留m 灵柩ji 诉讼sng 无聊lio 凌驾lng深邃su 睿智ru 蕴涵yn 怜悯mn 恪尽职守k 污蔑mi 鞠躬gng2.读出下列字所有读音并组词: 恶、薄3.选字组词:污( )、竹( )(蔑、篾)4.解词并造句。陨落、诅咒、弥留、深邃、污蔑5.根据拼音写词填空(1)让我们在这令人s rn qjng( )的墓前鞠躬。(2)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shgung( )。6.作者常识填空。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7.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用书P50)讲述伏尔泰的故事:卡拉事件、伏尔泰之死。(用书P51-52)启蒙运动:(用书P53)欧洲十八世纪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教育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首先起于英国,次及德、法、俄、意等国,尤以法国声势最为浩大;因其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故名。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直接的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奇特,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问题:平翘舌、声调易错字:诅、诉习惯性误读的字:侮、恪、甫、对策:辨析,强调。问题:学生对形近字“蔑、篾”易混淆。对策:学生辨析后,教师纠正讲解。问题:对伏尔泰、雨果的常识常有误差认识不足。对策:教师精讲、强调。复习备习检测。情境导入:导语:伏尔泰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矛盾关系是如何转化的呢?文中还说,“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伏尔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光芒来自哪里,又撒向何方?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 (出示文题、作者) 课前出示伏尔泰、雨果的名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雨果一走入伏尔泰的世界 (板书课题)屏幕出示检测学案;点拨纠错。独立思考;组内互助;组间交流。详见“备习”对应栏。研习一、初读课文:(二)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文中原话回答“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中的这个“职能”和“使命”具体指什么?),“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三)(1) 总的评价伏尔泰在历史上的非凡地位,世纪性的贡献。崇高的礼赞 (2-9) 回顾历史,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 (10-12)赞美人格,伏尔泰具有睿智的微笑。(13-14)总结全文,再次揭示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励后来人。二、品读课文:鲜明对比,如:“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生动比喻,如:开头“,一颗巨星陨落了。”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伏尔泰的逝世。渲染夸张,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出来!”(这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了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1)“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象征着正义与光明。他受到“过去的诅咒”,恰好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美好形式”。(2)这句话既反映了伏尔泰“是一个世纪”,概括出18世纪法国的历史特点,又颂赞了他因其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师。(3)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一、初读课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那么,我们朗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启发学生回顾第五课学习时所讲的演讲知识) 范读、听读、评读(听朗读带,学生试读,师生共同依据演讲的特点点评朗读情况)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一)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二)思考:从雨果的演讲中,你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三)请你依据文章内容的变化,理清课文内容并概括大意,列出文章的结构简表。 (画出每段的关键句概括主要内容,分析段落间的关系,理清行文思路,划分结构层次。)二、品读课文: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这篇演讲很好的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激情洋溢,在语言的背后,的雨果对黑暗现实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这种诗化的语言主要有几个特点?2、请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3、讨论交流:请选择几例最能体现作者语言风格的段落、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1)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一句中的“过去”和“未来”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受到过去的诅咒”也是“荣誉的美好的形式”?(2) “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如何理解?(3)怎样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 “理性”是西方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文中所说的“良知”和“思想”就是理性。在启蒙运动前,西方人活在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阴影之中,“人的尊严”未能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审判。出示学习目标。1.交代学习任务。2.巡视、参与交流。3.组织报告并评价指导。让学生把握全文大意,进行内容概括4.小结。读文时,先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将文章读短,再分析联系,思路就清晰了,结构也易于划分。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结合语言环境,明确作者阐明的观点,论述的层次。教师提示:抓住具体事例体会其体现的内在精神。第9节中举了他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这四人都是平民,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欺凌。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点拨:首先明确本文表现的中心,再分析这些内容与中心的关系。教师提示:结合背景理解。教师精讲:提示:仔细品味这简短,而看似平凡的两句话,会发现其言简而意丰。教师提示讲解后,对照原文加深理解。 小组快速交流后进行抢答。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背景,紧扣语言环境和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情感态度进行分析。1.明确学习目标。2.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3.小组合作交流,理出文章思路、划分结构层次。4.教师提示后,反思、纠偏。5.学生解说这样划分结构层次的理由。1、通过筛选信息,选出关键语句。2、品味 体现作者观点和对人物评价句子的作用(1、阅读课文后,通过抓关键词,确定中心句,明确人物内在品质。2、筛选主要信息完成问题2。3、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义和作用。小组合作明确1、2问题答案,进一步探究文中所写事件对表现人物品质和表达作者见解主张的作用。结合具体事例得出写作感悟,总结写作方法小组合作重点解决文章中心的问题。小组合作咬文嚼字,紧扣副词所表达的情感分析。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分析文章的语言,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小组交流补充讲解提高语言的鉴赏力, 问题: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的认识不深、注意不够。对策:教师举例强调,加深认识、引起注意。问题:思路不清,结构不准。对策:引导勾画关键句,即表示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问题:学生可能对关键句子理解不准。对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加深认识。问题:对关键语句认识不深。对策:教师出示背景材料,加深认识。问题:对写作启示学生可能说不清理由。对策:教师结合语境精讲。问题:分不出事件的意义。对策:教师提示注意用词不同,及分开与合在一起说明的语言标志。问题:对于“过去”和“未来”缺乏理解。对策:教师配合相关内容,简单讲解。问题: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对策:教师结合精讲。精习1. 感知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2. 伏尔泰生活在风云激荡的18世纪,他因其世纪性的贡献而受后人敬仰,你读了本文后,一定有不少感悟,说说看。把自己的感悟说明白即可。可从人的价值在于他所作贡献的多少;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将流芳百世等。小组合作总结明确差异。明确要求,运用所学,结合课文和自己实际谈感悟。问题:选不准谈论的思路和角度。对策:教师示范指导。时习1.伏尔泰是伟大的哲学家,后世流传着不少他的名言警句,你听说过吗?请搜集整理,不少于两句。 2.“微笑,就是伏尔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