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高三政治学科培训 哲学部分,一、多角度把握教材结构 二、全面掌握哲学原理与方法论 三、注意与新教材的整合,一、 多角度把握教材结构 (从整体上把握全书),哲学常识,(一)全书的逻辑关系,客 观 世 界,主 观 能 动 性,本质:物质,总特征,联系,发展,原因 状态 趋势,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因果、整局、固有、本质、必然,矛盾,内容,发挥,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观念、能力、方法、健康程度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崇高的理想,利益出发点,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践,普遍性 特殊性 不平衡性,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规律,成构,推动,动力,有,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 运动 (根本属性),根本内容,(二)各部分包括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 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人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怎么做),第1、2、5课 第2、3、4课 第 5、8课 第6、7、8课,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三)利用“五性”把握有关原理,一、普遍性。指它们的存在和适用范围具有无一例外的属性。 如:运动、规律、矛盾、联系、发展等。,二、客观性。指它们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 随意创造、改变或消灭它们。 如:物质、规律、矛盾、联系等。,三、具体性、条件性。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矛盾是双方的对立、依存和转化 事物之间的联系,四、多样性。如:物质、运动、联系、规律、矛盾的具体形式。,五、可知性。指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世界上的 事物及其属性、规律,并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造福。 如:规律、矛盾、联系等。,(四)上下册的线索,1、上册的线索: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客观: 世界是客观的、是普遍联系的、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是有规律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内外因的统一、 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主观:从实际出发、联系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 按规律办事、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内外因结合的观点、 坚持量质变结合的观点、既充满信心又准备走曲折的道路,2、下册的线索: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集体主义价值观,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 关系。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它的实现要具备社会 提供的客观条件。 崇高的理想,是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乃至人类的解放的理想, 它的实现离不开社会 。,(五)注意把握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1)意识反作用、科学理论的反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 全面掌握哲学原理与方法论,(一)哲学原理与方法“一目了然”版 (二)重点和主干知识、注意问题或常见误区,(一)哲学原理与方法“一目了然”版,【例1】唯物论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人们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不同 认识事物时,要端正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 生观,充实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3、物质决定意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的精神力量。 5、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统一 起来,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一)哲学原理与方法“一目了然”版,【例2】历史唯物主义,1.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 价值观标准及其作用 4.个人与社会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 个人与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5.人生价值的内容及其实现 6.理想的作用和实现 7.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8.实践对社会的作用,重点: 1、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意识对物质的两种性质不同的反作用及 其方法论要求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特 别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课,(二)重点和主干知识、注意问题或常见误区,注意: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3、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 4、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5、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和联系 6、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7、“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8、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重点: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 2、整体与部分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 4、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二课,注意: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特别是“条件性” ) 2、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规律 3、对规律的几个误解 (1)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2)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的、亘古不变的 (3)规律有好坏之分 (4)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规律客观性的涵义及其表现 5、人与规律的关系 6、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之和,重点: 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两点论、一 分为二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3、主次矛盾关系,要求办事情既要善于 抓住重点又要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4、矛盾主次方面关系,要求看问题既要 抓住主流又要注意支流,第三课,注意: 1、一分为二、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 是相通的 2、正确理解“两点” 3、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矛盾越多越好、矛盾越少越好”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非多数与少数、整体和部分 的关系 5、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6、矛盾分析方法包括的内容 7、矛盾与联系、发展 联系构成运动、引起变化、推动发展,而联系的根本 内容是矛盾双方的联系, 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注意: 1、准确把握内外因的地位、关系 2、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含义普遍 性规律性原因 状态 途径 3、新事物对旧事物是“扬弃”不是抛弃 4、事物发展是螺旋式、波浪式上升的,不是直线 上升也不是简单重复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重点: 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注意四句话),第四课,注意: 1、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3、“现象与本质”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4、假象与错觉 5、真象与假象 6、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7、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重点: 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2、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和联系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 4、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第五课,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六课,注意: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与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个人主义与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 3、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认识的反作用 4、坚持集体主义否定个人利益 谋求个人正当利益个人主义,重点: 1、人生价值两方面内容的关系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原因、形式、表现) 3、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4、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第七课,注意: 1、多角度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2、判断人生价值既要看物质贡献,又要看精神贡献 3、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多种表现(重大发明创造、惊 世壮举、平凡工作等) 4、把握人生观与价值观部分的重要线索: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如:价值观、 集体主义、 理想。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如:价值观的导向作 用、发挥集体主义的作用、个人主义与小团体主义本位 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危害、理想对人生 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重点: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实践对认 识的决定作用)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注意: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实践的能动性 3、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 4、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根本目的 5、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与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第八课,三、注意与新教材的整合,(一)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操作上应当遵循的原则 (三)哲学常识与新教材的整合,(一)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操作上应当遵循的原则 1、认真研读新课程,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2、新教材有、旧教材没有的 3、新教材没有、旧教材有的 4、新旧教材都有,1、旧教材有、新教材没有或论述极为简单的 第四课 内外因关系原理 第五课 认识的根本任务、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六课 集体主义 第七课 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及其关系 为什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理想,(三)哲学常识与新教材的整合,2、新教材有、旧教材没有的 1、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反复性、无限性 2、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新旧教材都有但提法有变的, 旧教材没有但应当让学生掌握的 1)哲学的作用: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 )世界观的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6)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 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 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 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 和革命性的统一。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0)运动的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2)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3)意识的含义: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14)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 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 动的依据。 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 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 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 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