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斜塔上的实验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祈祷(q) 不屑(xi) 卷帙浩繁(zh)B.制裁(ci) 滑稽(j) 一劳永逸(y)C.节奏(zu) 愚笨(y) 赫赫英名(h)D.粗糙(co) 倔强(ju) 付诸行动(zh)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卷帙: (2)那就等因奉此,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等因奉此: 3.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伽利略的教授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因此他就离开了比萨大学。B在游戏时,他制作了各式各样粗糙的像车、船、风车之类的小玩意儿。C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制裁为了大学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D可是这儿却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4下列语句没有运用描写的一项是( )A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B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C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D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 5.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答题。 前不久,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到某大学访问。面对记者的一系列提问,他“一问三不知”。因为这15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一问三不知”,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然而,他的“不知道”却给我们留下一个珍贵的启示: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答: (2)下面的这段话摘自本材料,请根据你的理解,再仿照上句,写出下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志向远大、坚韧不拔,看名利淡如水, ,扎扎实实干工作, ,是一种崇高的境界。(3)请再列举两例和丁肇中具有同样精神的中国科学家的事例。答: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17段,完成69题。6.文章开头一句话“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在文中有何作用?答: 7“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提示:并不是由“仿佛”来判断)答: 8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删去?简要说明理由。(1)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答: (2)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答: 9.读了选文,你能说说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吗?答: 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013题。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余建斌一年前的2月26日,一位87岁的科学巨星停止了思想,一年之后,苍穹之上的那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依然并将永远放射光亮。朱光亚,这个名字承载了一段传奇而神秘的人生,代表了一个充满理想又无比睿智的大脑,也镌刻出一个大写的人,一颗淡泊的心。“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1959年由钱三强推荐,宋任穷等人邀请35岁的朱光亚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朱光亚自此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到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时,与核“打交道”近半个世纪。1946年,22岁的朱光亚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当时选择进入了密执安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在密执安,朱光亚的学习成绩始终全部是A,连续4年获奖学金,并在物理评论上相继发表了4篇英语论文。这也是目前公开渠道可查到的朱光亚仅有的4篇学术论文。平日里,他常组织大家围坐在草坪上传阅华侨日报,宣读家信,传递国内消息。1950年3月18日,一篇感情真挚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发表在留美学生通讯上。此信一出,仿佛是吹响了回国的集结号,让很多原本天平在摇摆的海外学子受到了感召,选择了新中国。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朱光亚认为,“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 1950年2月,他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旅费,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正处在热恋中的女友,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正是此次临行前,他和其他52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那封公开信。信中大声呼唤: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对朱光亚而言,漂洋过海去学习和追求的梦想,终于有了坚实的土壤。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国之核盾终于铸就。朱光亚一行人还没来得及赶到山头的观测站,转过身来看着正在升腾的蘑菇云,不禁潸然泪下。据说,朱光亚这辈子喝酒只醉过一次,就在这个晚上。1966年12月,氢弹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仅两年两个月。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速度之快,国际上惊叹万分。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惊叹中国在原子弹和氢弹上获得的巨大而迅速的成功,也对此深感好奇。后来李政道了解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支了不起的科学家团队,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政道称赞他是制造核盾的“科技众帅之帅”。回顾往事,朱光亚曾屡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80岁的他曾经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2月26日04 版,有删改)10.朱光亚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答: 11.结合文意,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回顾往事,朱光亚曾屡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答: 12.为什么说朱光亚是制造核盾的“科技众帅之帅”?答: 13.温家宝总理三次到家中看望朱光亚,称赞他是“科学家的榜样,也是年轻人的榜样”,他的品质和精神“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从选文看,朱光亚具有哪些高贵品质?答: 四、写作训练14.【写法借鉴】人物传记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就会使人感到单调、枯燥。文中多处运用了场面描写,如写教堂里的气氛、伽利略的突然发现,写教授们的压制、学生们的反对、观察比萨斜塔实验的队伍等都运用了描写,这就使文章生动形象,令人爱读。【片段仿写】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然后进行具体描绘,要写出被描写事物的特点,要表达出一个中心。(150字左右)答案解析1【解析】选C。A项中“祈”字应读q;B项中“逸”字应读y;D项中“倔”字应读ju。2答案:(1)书籍。 (2)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3.【解析】选C。“狂妄”在这里是贬义词活用为褒义词,带有赞许的色彩。 4【解析】选B。B项是记叙。5.答案:(1)丁肇中“一问三不知”,只因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2)视事业重如山 默默无闻作贡献(3)示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朱光亚等。6.【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