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解教材新知,第 十四课,第四单元,NO.1 教材全解读,晨背关键信息,应用创新演练,把握热点考向,考向一,考向二,NO.2 知识大迁移,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的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我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5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时,以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严重对立。 (2)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 、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苏联,不承认,2外交政策 新中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成就 (1)冲破了美国的 。 (2)同 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另外,还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3)中苏签订了 。,独立自主,外交孤立,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原因: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需要。 (2)经过: 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 代表团时创造性地提出。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在中印、中缅的 中将其作为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印度,民族独立,联合声明,(3)内容:互相尊重 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 (4)影响:它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 。 2日内瓦会议 (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 问题。 (2)意义: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向全世界宣告了美国 政策的失败。,主权,和平共处,基本准则,印度支那,孤立中国,3万隆会议 (1)时间: 年4月。 (2)地点:印尼的万隆。 (3)成果: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4)意义:加强了中国同 国家的团结。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5,求同存异,亚非,(1)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 等国家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长期没能得到恢复。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标志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的决议。,美国,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 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乔冠华因何大笑?他的笑被西 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探究升华,提示:原因: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说明: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胜利;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政策宣告失败;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四、中美建交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建交 (1)背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苏争霸激烈,中苏关系恶化,改善 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中美关系,(2)经过: 1971年,尼克松总统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是中国的一部分。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20多年对抗的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年初,中美正式建立了 。,基辛格,台湾,外交关系,2中日关系正常化 (1)背景:中国重返联合国和 后,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早日恢复中日邦交。 (2)经过:1972年9月, 首相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也对缓和 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亚洲紧张局势,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是中国外交局面转变的关键。受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影响,西方国家在中美关系缓和之前大多未与中国建交,而中美关系的缓和使国际上出现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中美建交公报是对中美联合公报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对“一个中国”的立场和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上。另外,从影响看,后者为以后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奠定了基础,前者则使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3)由于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中美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台湾问题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关键因素,这预示着中美关系不会一帆风顺,曲折发展在所难免。,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1)旧中国没有独立的外交,没有国际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欺凌。 (2)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包围、孤立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4)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 (5)新中国要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保障本国独立,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例1 下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解析 本题为图片型选择题,考查学生据图片信息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万隆会议在印尼召开而非印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于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我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A、B、C三项均可排除,故D项正确。 答案 D,新课程地区高考试题在不断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照片、大事年表、史学新观点等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和诠释历史的能力,不仅有效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迁移知识和综合分析等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命题的立意仍是能力,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很难选出正确答案来。,1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 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 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 A朝鲜 B苏联 C印度 D日本,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就宣布承认新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答案:B,例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对这次访问非常重视,临行前,尼克松和夫人翻阅了不少介绍中国的书籍,学用筷子,还专门学习了中文。他特别吩咐秘书要选好赠送毛主席的国礼。经过多次精选,尼克松选定大型烧瓷天鹅艺术品作为珍贵国礼。尼克松这样做旨在 ( ) A承认以前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B缓和中美关系,联华抗苏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认识。缓和中美关系,有利于美国应对苏联的挑战,而美国并未承认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也无意促进中国统一,更不会承认自己以前对华政策的错误,故A、C、D三项均不正确。 答案 B,情境型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情境材料型选择题,解题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通过材料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通读材料,搞清楚材料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搞清楚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2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 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 ) A官方交流 B高层互访 C以民促官 D经贸引路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批准的是乒乓球队访问,经分析这属于民间交往,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C,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