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2.难点:“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和经验教训。教材整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际: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2)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目的(1)前期:一切为了前线。(2)后期: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3内容领域政策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4评价(1)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2)弊端: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轻巧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背景:战争。两个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三个结果:战争胜利、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四点内容:余粮征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教材整理2新经济政策1背景(1)经济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须恢复社会经济。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政治: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3内容领域政策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4意义(1)理论意义: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即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实践意义: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5课中思考题,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提示】主要依据是1921年苏俄的实际国情,也就是列宁所说的“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教材整理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1确立(1)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2)途径: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2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评价(1)积极作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因此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误区警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是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是在生产资料形式上实行完全公有;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途径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外的敌人,但是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苏维埃政权得到支持和巩固。3.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究点一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实质史 料解 读史料一1921年 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新经济政策。政策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苏联简史结合“国有工业、自由贸易、出租”等关键词,来判断新经济政策在所有制、流通等领域的调整。史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结合“商品、货币、市场”等信息分析理解。【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说明苏联新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提示】恢复发展私人小企业;允许农民自由支配余粮;允许自由贸易;允许资本家经营企业。(2)新经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有哪些突破?【提示】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史论拓展】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探究点二“斯大林模式”史 料解 读史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抓住史料信息“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战争日益逼近”“保卫国家”进行回答。史料二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跛脚的巨人注意漫画信息“厂长斯大林”、“命令”、“跛脚的巨人”等。【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同资本主义国家有何不同?主要理由是什么?【提示】不同:首先发展重工业。理由:苏联面临战争的威胁,为了保卫国家,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2)结合史料二中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提示】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史论拓展】“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及教训(1)原因根本原因:苏联以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2)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均衡发展。制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题模板】抓关键解答本题要结合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理解排易误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从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B、C、D三项错误验结论由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A项正确【答案】A1“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是列宁写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中对于某一政策的描述。符合这一政策的是()A它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应付战争B它实现了苏俄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C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D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并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解析】由材料中“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可知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只有A项,B、C、D三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A21922年,苏联农民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有不少的余粮可供自由支配。据此判断当时苏联实施() 【导学号:72040092】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由题干信息“粮食税后余粮可供自由支配”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答案】B3“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实行粮食税制度B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解析】“学会做生意”是指新经济政策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的措施,这一措施使城市恢复了生机,物价随之下降。【答案】B4(2016全国甲卷)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导学号:72040093】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选B项。A项错误,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故排除。C项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故排除。D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排除。【答案】B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