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各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一定的反作用,故答案为B项。答案:B2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C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解析: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与地位,要求废除旧贵族按宗法等级关系世袭各级官职爵位的制度,促使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答案:B3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措施。其实质是()A确立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B巩固与维护井田制C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建立封建地主的经济制度解析:“相地而衰征”的含义是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从而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答案:C4关于魏文侯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包括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内容相同强调法治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魏文侯变法的认识。魏文侯变法是战国时期最早的改革,由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构成,强调法治,李悝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法治等内容,吴起变法主要涉及军事改革,内容并不相同,排除含的选项即可。答案:C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井田制开始瓦解铁农具和牛耕推广新兴地主掌握政权百家争鸣争霸战争频繁A BC D解析: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四个方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晋书刑法志载,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材料二法经载:“博戏罚金三币,太子博戏则笞,不止,则更立,曰嬉禁。群相居一日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曰徒禁。丞相受金,左右伏诛;犀首以下受金,则诛。”请回答:(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法经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效果?(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法经有哪些特点?答案:(1)目的: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效果: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2)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轻罪重刑。基础巩固1李悝以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奴隶主贵族 B商人C新兴地主 D农民解析:材料中李悝指出只有对国家有功劳才能享受高的待遇,并且提出要赏罚分明。这一主张使得原先世袭的奴隶主贵族受到打击。答案:A2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A促使土地国有制转向私有制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C减轻了农民负担D确立了封建制度解析:由于齐国管仲进行了“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有数目征税,这一规定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项正确。B项不符合“社会发展”这一要求。C、D两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3“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动荡变革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析:“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分别反映了这一时期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崩溃,体现社会动荡变革的时代特征。答案:A能力提升4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C“恶金(指铁)以铸锄,试诸壤土”D“伐木而树谷,燔菜而播粟,火耕而水耨”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A项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的分封制的瓦解,B、D两项主要指的是原始农业阶段。答案:C5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中最本质的是()A由分裂走向统一B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C诸侯国林立,兼并战争频繁D由学派出现到“百家争鸣”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即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时期,A、C、D仅从某个侧面反映出这一特征,但不能反映本质性问题,所以答案为B。答案:B6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些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是为了()A消灭旧贵族 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以法治国 D废除分封制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针对旧贵族”“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也就是说改革原因是旧贵族的权力太大,所分封的侯王太多,实际上影响了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7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时期的改革与战国时期的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不同 B改革的方式不同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 D改革的结果不同解析:春秋时期的改革仅仅局限于经济基础方面,没有实现社会转型;而战国时期的改革是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进行改革,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的转型。故答案为D项。答案:D8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主要形式是()A战争 B革命C变法 D思想争鸣解析:我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通过变法,建立了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废除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而进入封建社会。故选C。答案:C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氏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申不害还提出“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他还特别重视兵器制造,韩国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张文鸣申不害变法图强材料二李悝,在短时期内帮助魏文侯实施变法。提出“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的主张,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求“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他还认为土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主张“尽地力之教”,提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此”。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出,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有“战国法经秦汉行”之说。秦一风李悝(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韩、魏两国变法的相同点。(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概括两段材料的大体含义,然后进行对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法律建设的目的,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重要性;第二小问,根据“由商鞅带往秦国又承袭秦律”分析其历史影响。答案:(1)削弱和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重视农耕生产,发展经济;奖励有功之士。(2)重要性: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确保政令统一;有效控制人民。影响:为秦汉王朝法律所沿用;对后世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国家安定产生了重要影响。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干扰),其事易(不安心)。”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瑾、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管子对曰:“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国语齐语材料二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材料三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管仲的改革主张。(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管仲的改革结果。解析:第(1)问直接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材料三的关键信息“霸诸侯”进行归纳概括。答案:(1)将人民分为四个阶层,发挥每个阶层的作用,各司其职;根据土地的好坏制定不同的征税标准;进行政治改革;因时发展,各得其利;土地平均;不夺民时;建立地方行政管理体制。(2)使齐国物质丰富,国家富强,兵力强盛,称霸诸侯。6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