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四)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 宋熙宁四年(1071),周敦颐任江西南康知军,他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当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本文即写于此时。 本文选自周敦颐集。说,古代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写法不拘一格。,一、内容主旨 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表达对莲花的赞美,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二、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文章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花的气度和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折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2.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文中几次以菊花、牡丹反衬莲花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 3.文章以一个“爱”字贯串全文,结构严谨。 4.语言优美简练,骈散相间。,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字音 蕃( fn ) 淤泥( y ) 濯( zhu ) 清涟( lin ) 蔓( mn ) 亵玩( xi ) 隐逸( y ) 噫( y ),2.重点实词、虚词 (1)可爱者甚蕃 蕃: (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 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 生枝蔓 枝: 长枝节 (4)亭亭净植 植: 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亲近而不庄重 (6)陶后鲜有闻 鲜: 少 (7)宜乎众矣 宜: 应当,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4.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 名词作动词,生枝蔓 枝: 名词作动词,长枝节 (2)香远益清 远: 形容词作动词,传播到远处 5.特殊句式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省略句,“出”后省略“于”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3)菊之爱 倒装句,宾语“菊”前置,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6.划分句子节奏。 (1)予 独 爱 莲/之 /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2)可 远 观/而 不 可 亵 玩 焉 7.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只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二、课文内容探究 1.根据要求填空。 (1)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名句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爱莲说中,作者从莲花的 生长环境 、 外形 、 香气 和品性四个方面,赞美了莲花的君子之风。 (3)爱莲说运用了 托物言志 的写法,以具有高洁品质的“莲”自比,表达了作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2.本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3.文中写“牡丹之爱”的作用是什么? 将“牡丹之爱”与“莲之爱”作对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4.文中写“菊之爱”的作用是什么? 以“菊之爱”正衬“莲之爱”,突出君子不避世,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5.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身处污浊环境却不同流合污;不随世俗沉浮,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正直豁达。,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6.“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以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8.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主旨。 9.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易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示例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