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通腑泻热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关键词】 通腑泻热法 内科疾病 临床应用中医理论认为:“六腑以通为用” ,通腑泻热法就是本着这一中医基本理论而确立的一种治疗方法,从古至今,这种治疗方法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对很多内科杂症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本方法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分述如下:1 通腑泻热法在便秘中的应用是通腑泻热法最基本的应用,为汉张仲景首创,代表方剂为承气汤类;病理基础为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体外。在临床上,此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单纯的便秘患者,同时,也可用于急腹症的治疗,如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其中医理论基础为腑实热结,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法可消除炎性介质及内毒素。急腹症的基本病理机制多为腑实热结,多有痞、满、燥、实的症状,同时临床上还伴有高热,甚至神昏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上首先要通腑泻热,腑气一通则诸症自去,体温下降,神志转清。王林等1应用加味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188 例,结果表明大承气汤能直接作用于肠壁平滑肌细胞,使肠蠕动增强,对肠道有推进作用,增加肠道容积,增加肠壁血容量,促进血液循环。2 通腑泻热法在急性热病中的应用在临床中,有很多发热性疾病,只要辨证准确,就可以应用通腑泻热法进行治疗。如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辨证为实热的,就可以大胆的应用通腑泻热法进行治疗。急性感染类疾病究其根本发病原因,与内毒素理论密切相关,而内毒素血症与卫气营血证候相似。而清除体内内毒素可阻断和逆转病情的发展。李顺保在“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中指出:其主要作用机制为:大黄能降低血浆急性期蛋白、环核苷酸、环磷鸟苷的含量,抑制内毒素发热;中和血浆中的内毒素;防止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和降低内毒素所致肠粘膜的屏障功能障碍。以上表明,通腑泻热法在带走肠道积滞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内毒素在体内的吸收,很好的降低体温,控制感染。3 通腑泻热法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基础为痰,痰湿壅滞,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而生风,流窜经络而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同时,痰热熏灼肠道,大肠燥热,传化失司,腑气不通而必见腹胀,便秘,在治疗上,必先通腑泻热,腑气一通,则诸症除。而且,病情越重,腑实证越明显,常常伴有神志障碍,但当腑气一通,则神志转清,病情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反之,则病情日益加重。2原金隆认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由于肠道积存大便过多过久,使内毒素吸收入血,同时由于便秘使腹压升高,加重大脑血液循环障碍,使病情加重,因此采取通腑泻热法治疗,往往使疾病的治疗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通腑泻热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但在应用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一定要辨证准确,明确诊断为实热证,而且必须为正胜邪实,方可下之;(2)用药的时机一定要掌握准确,只要是实热证,即可下之;(3)要中病即止,防止攻乏太过;(4)必要时,下后可适当扶正。只要在临床上辨证准确,并适当注意以上所述之注意事项,即可正确应用通腑泻热法,使之很好的应用于临床,对疾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作用。【参考文献】1王 林,胡天阁,王海鹏.加味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188 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1997,6(2):65.2李顺保.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杂志,1996,37(1):53.3原金隆.通腑醒脑法抢救中风神昏机制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8,5(2):95.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