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古典诗歌,第四课 诗经,【导学目标】 1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2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要学会哟,温故知新,先学一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蚩蚩 愆期 将子无怒 垝垣 载笑载言 咎言 桑葚 陨落 汤汤 帷裳 夙兴夜寐 总角 采薇 靡室靡家 玁狁 归聘 无盬 不遑 骙骙 象弭鱼服 霏霏 四牡,温故知新,先学一点,2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主要的手法是赋、比、兴。,温故知新,矫正一下,蚩蚩ch 愆期qin 将子无怒qing 垝垣guyun 载笑载言zi 咎言ji 桑葚shn 陨落yn 汤汤shng 帷裳wichng 夙兴夜寐smi 总角jio 采薇wi 靡室靡家m 玁狁xinyn 归聘pn 无盬g 不遑hung 骙骙ku 象弭鱼服m 霏霏fi 四牡m,课堂探讨,探究一下,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课堂探讨,你知道吗?,此题重在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体会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进而对这个人物产生自己的认识。,课堂探讨,做的怎样?,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女子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心情是很复杂的。诗里颇为详细地写“氓”直接鲁莽的求婚方式、两人订下婚约的经过及两人充满浓情蜜意的约会等,这表明她对“氓”仍怀有一些感情。因为,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女子在心里珍藏着这些美好片段,它们在记忆里留存着鲜明的印象,连小细节都没有忘掉,女子从中感觉到幸福、甜蜜。然而,想起婚后生活,女子的幸福感渐渐被破坏掉了。贫苦、劳累对她来说都算不了什么,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丈夫的变心,整个人和从前不同了。而雪上加霜的是,自己娘家的亲人也不同情她,反而嘲笑她。想到这里,女子伤心极了。伤心到极处,不由对“氓”产生怨愤的心理,伴随着一种受骗的感觉,因为她和“氓”小时候就是玩伴,相处得很融洽,长大成人后对“氓”也非常信任,根本没想到他有一天会变心,这也就是当年她很快地答应他求婚的原因。思前想后,她对“氓”反感到极点,只有和他断绝关系了。,课堂提高,探究采薇中主人公复杂的情感。,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美,表现出一种自豪感。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压着。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与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出孰轻孰重。,做的怎样?,课堂提高,【解析】这是一道探究主人公情感的题目,注意结合诗歌的语句作答。,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探讨,探究一下,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课堂探讨,你知道吗?,注意比兴手法的概念,结合概念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课堂探讨,做得怎样?,“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课堂探讨,做得怎样?,内容上: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课堂探讨,探究一下,采薇的前三节在章法上有何特征?有何作用?,课堂探讨,你知道吗?,注意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的分析。,课堂探讨,做得怎样?,这首诗的前三节在章法上就是采用重章叠句。“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中关键词语“作”“柔”“刚”的变化,“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中“莫(暮)”“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抒情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则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渴载饥”,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苦似乎到了承受的极限。,课堂提高,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这里用桑叶来打比方,好在哪里?,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暗示了女子的容颜由娇美润泽到憔悴衰老的变化。桑叶是农村常见的树木,用桑叶作比,非常切合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的勤劳。参见“课文研讨”。,做的怎样?,课堂提高,【解析】注意结合文章对比兴手法作用的分析。,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2. 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请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思所感。它在整首诗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做的怎样?,课堂提高,【解析】注意文意和前三节的区别。,找到窍门了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