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诵读,讲授新课,怀上与友人别,郑谷,讲授新课,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讲授新课,怀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讲授新课,注释:,淮上:扬州。淮:淮水。 杨花:柳絮。愁杀:愁绪满怀。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潇湘:指今湖南一带。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讲授新课,译文:,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讲授新课,找出淮上与友人别中的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特殊景物下的事件。,特殊时间:春 傍晚 特殊地点:扬子江头 离亭 特殊景物:杨柳 杨花 风笛 事件:与友人别君向潇湘我向秦,讲授新课,这首诗是一首握别诗,表现了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赏析:,借景抒情: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即景生情: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讲授新课,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讲授新课,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 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 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 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 中进士。 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讲授新课,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讲授新课,注释:,1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讲授新课,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起的眉毛。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讲授新课,这是一首送别词。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令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赏析:,讲授新课,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只有一层理解: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谢谢指导,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