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5页 / 共56页
第6页 / 共56页
第7页 / 共56页
第8页 / 共56页
第9页 / 共56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情精解读,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目录 CONTENTS,考点1 区域特征分析 考点2 区域差异分析 考点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4 “3S”应用的辨析,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命题分析预测,知识体系构建,考向 区域特征综合分析,答题模板 模板 区域差异分析的答题模板 读图归纳 读图1 卫星遥感影像图片的判读方法 读图2 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C.考法帮考向全扫描,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考情精解读,考纲要求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知识体系构建,考纲要求,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命题规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高考的常考内容,试题通常以地理特征突出的区域切入,要求通过所学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然后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考主要考查“3S”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三种技术之间的差异等。,命题分析预测,知识体系构建,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考点1 区域特征分析 考点2 区域差异分析 考点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4 “3S”应用的辨析,1.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 (1)地理位置特征,考点1 区域特征分析,(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考点2 区域差异分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5)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1.区域发展阶段,考点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1.“3S”的联系 “3S”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考点4 “3S”应用的辨析,图中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地理信息处理结果,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3S”的功能特点比较,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3.“3S”选取的技巧 (1)“点”与“面”判断GPS、RS、GI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在选用“3S”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计算,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用“看”不用“想”的选用RS。,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答题模板 模板 区域差异分析的答题模板 读图归纳 读图1 卫星遥感影像图片的判读方法 读图2 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1.命题方向分析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 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 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模板 区域差异分析的答题模板,2.自然要素差异,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3.人文要素差异,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示例1 2015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答题思维,(1),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答案 (1)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答题反思 地理特征描述类试题解答思路一般比较清晰,影响答题的关键是信息解读。例如,本题第(1)问要求判断地形特征,海拔的高低可从等高线数值获得,判断地形类型要将海拔和等高线的特征结合,高于1 000 m的地方等高线较为稀疏,低于1 000 m的地方等高线较为密集,则为高原地形。特殊地形类型,如黄土高原要根据地理位置来判断。,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1.直接判定法 在卫星遥感图像上,较大型的地物可根据其色调、形态等直接判定,而一般地物个体的细部特征都看不清楚。因此,在卫星遥感图像上直接判定地物一般是依据其色调和形态进行。下表示意部分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形状和色调特征。,读图1 卫星遥感影像图片的判读方法,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主要是将图像与地面资料进行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建立卫星图像与实地地物或现象的对应关系,使判读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3.逻辑推理法 基于卫星图像的特点,对卫星图像的判读可借助各种地物和自然现象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图像上表现出的特征,用逻辑推理方法,判定某一地物或现象的存在及其属性。例如,从水系分布的格局,可推断出当地的岩性、地貌类型等方面的信息;从植被类型分布,可推断出土壤类型等方面的信息。,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示例2 2015江苏地理卷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1)(2)题。,图1 图2,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1)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2)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A.减少了1 800平方米 B.增加了1 800平方米 C.增加了2 700平方米 D.减少了2 700平方米,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读图指导,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1)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位置,甲所在位置用“星号”表示,不是文字甲所在的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在河流上,可推断其所处的地形是山谷。(2)根据材料,每格占900平方米,比较不同时期变化,可知冰川面积减少了2 700平方米。,答案 (1)A (2)D,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读图2 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首先,要明确GIS图层是由许多的专题地图叠加形成的,这些专题地图是由许多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的,它们分别反映了某种专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其次,要明确不同的专题地图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例如,从水系图中可以找到河流的上游地带,而河流的上游往往是山地,在地形图中则常表现为等高线较为密集,有一定的坡度等特征。 再次,要明确图层叠加之后会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多个地理要素分布特征的新图,在这幅新图中的某个位置上,我们就可以综合考虑各个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场所进行选择或评价。,下面列举一些图层叠加后产生的新主体:,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示例3 2016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 B. C. D.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 B. C. D.,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读图指导,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1)遥感一般指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居民点、水系和地形等主要分布在地表,因而其信息容易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一般位于地下,其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较弱。(2)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是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时必须考虑的因素。除了地形和土壤图层外,与水源密切相关的水系、地下水图层也应组合在图层中。,答案 (1)A (2)C,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C.考法帮考向全扫描,考向 区域特征综合分析,区域特征分析是高考的必考点,因为区域特征分析是探究区域发展的必备前提,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高考通常以体现区域特征的文字材料与区域图,要求考生应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地形、气候、河流方面)及其差异、自然地理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工农业发展),进而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主要涉及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的考查。,考情揭秘,示例4 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考向 区域特征综合分析,(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命题立意 本题以堪察加半岛区域特征为背景,要求考生在分析自然区位条件基础上,确定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明晰区域差异的地理意义,最终实现对区域差异规律的应用。本题主要要求考生探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