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耕技术,灌溉工具,农业著作,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得到大面积扩种, 、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明清时期出现了_,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玉米,双季稻,风力水车,生产 规模,成就,明代中叶以后, 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制瓷业,丝织业,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黄道婆,青花瓷,城镇商 业繁荣,商业市 镇发展,对外贸 易发展,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 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增强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 和晋商,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四大商业名镇,元朝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长途贩运,徽商,泉州,条件,出现,标志,性质,特点,缓慢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一些丝织业中,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是一种新的 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 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 根本原因:落后的 的阻碍,封建制度,背景,内容,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赋役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税收不足,只能于额外加征派纳,从而加速了小民破产的过程,大量农民抛弃田产,逃移四方,政府控制的户口锐减。人口的流移反过来又加重了国家征收赋役的困难,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赋役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意 义,一条鞭法上承唐宋两税法,下启清代“摊丁入亩”,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它将赋、役合而为一,简化了征收项目和手续,抑制了豪强漏税和官吏贪污 役银从以户、丁为征收对象变为以丁、田分担,有利于赋役的均平,也使商人减轻了负担 赋役征银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相对减轻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因此,一条鞭法的推行既是统治阶级解决财政危机、稳定社会经济的需要,也适应了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海 禁,开 放,海 禁,松 弛,自元代开始,中国就不断遭受来自海上的倭寇之患。明初,方国珍、张士诚余党亡命海外,勾结倭寇侵扰大陆沿海。朱元璋下令废撤市舶司,禁止商船出海贸易,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明成祖时恢复市舶司,从事官办贸易,并派郑和率庞大船队出海贸易。郑和船队规模虽然浩大,但对当时中国与沿途国家的商贸往来并无多大裨益,终因徒耗钱粮,于国无益而成绝响,仁宗即位之日就下诏禁止下西洋诸蕃国宝船,宣德年间,不仅不再建造远洋巨舶,下西洋的档案也被销毁,嘉靖中后期戚继光平息倭患后,海禁政策才又有所松弛,私人出海贸易得到默许,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使民间海上活动成为明代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原 因,表 现,影 响,根本原因(经济上): 的封闭性决定;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大;军事政治上: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清朝初年,清政府将沿海居民内迁。台湾统一后,清政府部分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为外国商人来华通商口岸。康熙后期,只允许外国人来华,不许中国人前往贸易,闭关自守的政策正式开始。乾隆年间,规定只保留 一处通商,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虽然在短期内保障了沿海社会的安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范外来侵略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一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自然经济,广州,主题一 近代前夜的发展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实施 时期,目的,内容,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海禁”政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