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李锦文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了“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指出林黛玉和薛宝钗在争夺贾宝玉的爱情婚姻上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直接干预,林黛玉含恨而死,而薛宝钗也守活寡,使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封建礼教的信奉者同归于尽,这是封建社会大观园悲剧的高峰。此外王熙凤和她的唯一的女儿巧姐,元春四姊妹,李纨和秦可卿,史湘云和妙玉等都因为处于封建社会的末世而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二重性格;封建末世;悲剧命运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堪称中国文学史上艺术的顶峰,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红楼梦是一部千古悲剧,描写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悲剧故事和悲剧人物。本文试图对“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作一初步探讨。 一、林黛玉和薛宝钗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舅表妹,薛宝钗是贾宝玉的两姨表姐。在贾宝玉的爱情婚姻上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即所谓“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生得聪明俊秀,父母爱如掌上明珠,延师教训,因此从小知书识字。但她命薄,幼年时死了母亲,贾母怜惜,接来身边抚养;不久又死了父亲。从此林黛玉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虽说在外祖母家,也总觉得是寄人篱下,常常遭人白眼,受人冷遇,因此养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她每每触事触景,想起自已孤独无依的苦楚;乃至想起李后主的话来:“此间日中只以眼泪洗面矣。”但是林黛玉又不甘示弱,她在内心深处总想要和她的这种命运进行抗争,因此又特别显得高傲,一般不愿意与人周旋,特别是不愿意故作虚伪去逢迎别人,因此在别人的心目中,黛玉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也就不愿意与她接近。岂止是下人们,就是那些朝廷命官,王侯贵族,黛玉也一向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也不劝宝玉去求取什么功名,走什么“仕途经济”的道路,这是他们的思想相通之处。但宝玉对北静王却很爱戴,将北静王所赠蕶零香串珍重取出来,转送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由于黛玉生性聪明,对任何细微的事情都非常敏感,在“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以后,探春、湘云来看她,黛玉见他二人不免又伤心起来。“探春、湘云才要走时,忽听外面一个人嚷道: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混搅!黛玉听了,大叫一声道:这里住不得了!一手指着窗外,两眼反插上去。”这一段,实际上是“惊恶梦”的继续,在恶梦中,黛玉曾苦苦地哀求贾母让她留下来,贾母并不应许,因此她现在听到老婆子骂人,自然就会疑心是骂她来了。可怜黛玉在一气之下,竟然“肝肠崩裂”,哭的死过去了。由此可见黛玉心灵的创伤是何等的严重!“半晌,黛玉回过这口气,还说不出话来,那只手仍向窗外指着。”多少疑惑,多少创伤,多少难言的苦楚,都在这只手上表现出来了。黛玉的忧思苦闷还表现在“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般人看戏听曲子,看了听了也就过去了,有谁去细细体会呢?但黛玉却不是这样,当她听到牡丹亭里“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时候,心里就“十分感慨缠绵”,越听下去,越与自己的思想关联,“不觉心动神摇”,“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此时古人诗中词中之句,“都一齐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作家用这种神来之笔,使得黛玉那种聪明俊秀、如花美眷的像貌,那种如醉如痴、心痛神驰的神态,那种与曲中意境融为一体、与曲中韵律产生共鸣的心境,都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照封建礼教是“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青年男女根本不可能相互接近,女孩子只能在闺房里学女红针黹,不可会见男客,更不要说谈情说爱了。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出身于书香门第,在这诗礼簪缨之族的荣国府里,按理说,这种男女之别更加森严。但是,由于贾母的溺爱,竟然让贾宝玉从小在姐妹队里长大,而且让贾宝玉和林黛玉住在一起,因而在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但是人总会有感情的变化,既有喜也会有忧,有“言和意顺”的时候,也会有口角的时候。而林黛玉一碰到不高兴的事,就会伤心,就会流泪。幸好贾宝玉能够百般的俯就,因而使得“独自流泪”的黛玉也能够“渐渐的回转过来”。实际上他们的感情就是在“不和”与“俯就”以后的和解中渐渐地发展起来。但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总有点担心,总有点怀疑,原因是她面前不仅有一个劲敌薛宝钗,而且还有一个史湘云。宝钗有“金锁”,湘云有“金麒麟”,对于黛玉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因此她一有机会,就要在宝玉面前提起“金玉”之事,以此试探宝玉的心。宝玉向她发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又说:“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黛玉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林黛玉这里讲的“姐姐”是指薛宝钗。因为薛宝钗出身于皇商巨族,有母亲兄长,还有“金玉”之说,比起林黛玉来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想要叫林黛玉不去忧虑她的终身大事,真是谈何容易!黛玉和宝玉恋爱的事,后来被贾母知道了。贾母就借批评女先儿说书而警告黛玉。贾母从维护封建旧礼教的立场出发,把那些追求恋爱婚姻自由的“绝代佳人”,说成是“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实际上也暗示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自由恋爱也是“鬼不成鬼,贼不成贼”了。就凭这一点,贾宝玉想要娶林黛玉的事,首先在贾母这里就通不过。何况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一种“木石前盟”,在封建旧礼教的统治下,怎么会斗得过世俗的“金玉良缘”呢?因此林黛玉追求婚姻自主的理想,不过是一个泡影,最终成为了千古悲剧。薛宝钗出身于皇商巨族,是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薛宝钗的父亲在时,见她生得肌肤莹润,举止娴雅,因此极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薛宝钗来京,本为待选才人赞善之职,因兄长薛蟠出了人命官司,就没有去入选而住到了荣国府来。薛宝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子,这不仅表现在她教宝玉改诗以迎合贵妃的心意;她讽和螃蟹韵,成为食蟹的绝唱;同时表现在她对诗画的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她帮助探春理家时那“小惠全大体”的新的经济政策,却是黛玉所不及的。这种新的经济政策,据宝钗的分析,实行起来有如下几种好处:一是每年减少了四五百两银子的开支,二是保证了园里姐妹们的用途,三是照看了园子,使园子里的花木每年滋长繁荣,四是使经管的妈妈们生活宽裕了,五是使园里当差的妈妈们也沾带些好处,避免了一些矛盾,其结果是园子管好了,官中开支也减少了,上上下下都得了好处。但是,薛宝钗的“小惠全大体”和贾探春的“兴利除宿弊”一样,只是在局部问题上的一种改革,想要挽救封建大厦的倾覆是无济于事的。正如社会生活是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人的性格也是异常丰富而复杂的,有的人既有美丽的相貌,又有聪明的才智,还有宽宏大度的胸怀,但在待人处世方面却又城府很深,极力隐藏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情,以致往往给人一种假像,但也不同于那些明火执仗地干坏事的人们,而只是暗暗地使用心机;薛宝钗就是如此,她在路过滴翠亭听到两个丫头小红和坠儿谈到因绢子问题而惹起的男女相思之事时,她觉得如果让她们知道自己听了她们的短儿,不但生事,而且自己没趣。薛宝钗为了解脱自己,就故意制造假像,不仅自己装得没事人一般,是追寻林黛玉才来到这里,并且煞有介事地向丫头们打听,还“故意进去,寻了一寻”,这种做法真像一个高级的演员,假戏真做,使人看不出什么破绽,使自己完全脱了干系,因此也颇为得意,“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但她这种做法,实在是嫁祸于人,使得这两个丫头对林黛玉起了疑心,转而怨恨起林黛玉来。薛宝钗的虚伪的性格,还表现在如下儿件事上:一是对待金钏儿的死。金钏儿只是因为和贾宝玉讲了几句玩话,就被王夫人撵了出去,金钏儿受不了这种冤气,就投井死了。金钏儿含冤而死,这是王夫人欠下的一笔血债,因此王夫人也在“坐着垂泪”,“心里不安”。可是薛宝钗却要撒下弥天大谎,说金钏儿“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傍边玩,失了脚掉下去的”。但她自己也怀疑这种谎言的说服力,便露出了她的狰狞面目:“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薛宝钗的谎言,薛宝钗的辩解,给了王夫人推脱责任的理由,因而深得王夫人的宠爱。二是对待元妃的“灯谜”。薛宝钗为了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不仅千方百计逢迎贾母王夫人,而且千方百计恭维贵妃。有一次,贵妃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让大家去猜。这并无新奇的灯谜,薛宝钗一见就猜着了,为什么偏要说“难猜”,偏要“故意寻思”呢?其实读者一看,也就猜透了薛宝钗的心思,她是为了迎合贵妃的心意,为了争取贵妃对她的赏识,果然不久贵妃赏赐之物,“独他和宝玉一样”。由于薛宝钗时时处处表现出端庄稳重,随分从时,博取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因此她们明明知道贾宝玉爱的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却偏偏要相信什么“金玉良缘”的话,硬要拉宝钗与宝玉成亲 ,而且采取“偷梁换柱”的卑劣手段,把宝钗说成是黛玉,趁宝玉神志不清的时候举行了婚礼。尤其令人伤心的是“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一边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边是“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种强烈的对比描写,更加烘托了悲剧的气氛。尽管封建势力大施淫威,无情地摧毁了两个叛逆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一个含恨而死,一个无尽相思;但是也没有给它的真实信徒带来更好的命运。因为薛宝钗的正统思想与贾宝玉的叛逆思想是水火不相容的。尽管在贾宝玉神志不清的时候举行了婚礼,贾宝玉也终于因林黛玉的“泪枯”,因为叛逆思想的破灭,因为恪守“木石前盟”而“撒手悬崖”做了和尚;薛宝钗呢?这个封建正统的贤德女子,这个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又获得了什么呢?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封建礼教的信奉者同归于尽,这就是作家所着意创造的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封建社会大观园悲剧的高峰。 二、王熙凤和巧姐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荣国府的当家奶奶。巧姐是她唯一的亲生女儿。但在曹雪芹的笔下,王熙凤是一个具有两重性格的人物:“铁腕式”的手段和“美女蛇”的本质。而巧姐却是封建阶级骨肉相残的牺性品。王熙凤的两重性格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胆、泼辣、刚毅、果敢,她认定了要做的事,就雷厉风行,且具有杀伐决断;她办事的才干,“就是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她又能说会道,“就是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她又极有心机,“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荣国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口,她却管理得有头有序;特别是在协理宁国府时,由于她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各司其事,各负其责,使得宁国府的人,“俱各兢兢业业,不敢偷安”!她又生得漂亮,“出脱得美人儿似的”,使得她在贾府合族中越显得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如“万绿丛中一点红了”。但是另一方面她又阴险狠毒,不择手段:她毒设相思局,将贾瑞置于死地;她弄权铁槛寺,独吞了三千两银子,却害死了两条人命;她玩弄两面派手段,哄骗尤二姐进大观园,然后用“借剑杀人”之计,借秋桐之手杀死尤二姐;她还采取“掉包儿”计,促成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却断送了林黛玉的性命。但到头来她自己也逃不出毁灭的命运:她趁管理荣国府家务的机会,大力窃积财富,放高利贷盘剥,积蓄七八万银子的家私,却一旦被锦衣军全部抄去;在她死后,连她唯一的女儿巧姐也被贾环、贾芸、王仁等卖给了外藩做使女,幸被刘老老救出。但是王熙凤的结局不只是她个人的悲剧,实在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的必然遭遇,是封建社会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派别斗争的具体反映。元妃去世以后,贾府失去了在朝廷里的支柱,加之贾赦、贾珍、贾琏之流贪污腐化,造成了敌对派系进行报复的口实;何况贾府的这种大抄检,又有贾府内部对于大观园女儿们的大抄捡进行在先。因此,大观园的大抄检,正是锦衣军抄检的预演。抄捡大观园时,王熙凤充当了打手;抄捡贾府时,王熙凤却“一仰身便栽倒地下”,昏死过去。由此看来,王熙凤的性格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坏人或是好人。从王熙凤初见刘老老时对刘老老的讲话:“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嫌我们;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更可以看出王熙凤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