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华东师大版一、学习目标: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等史实,并了解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二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3、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 小组合作法 讨论法四、自学导航(一)、辽沈战役1.中共中央决定发动战略决战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中共中央决定发动战略决战的条件:解放军: 国民党: 2.时间、领导人及军队1948年911月,林彪、 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指挥 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3.经过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克 ,截断东北敌人向关内撤退的后路。被围困的 守敌,部分起义,部分投降。解放军在 、 、大虎山进行顽强狙击,全歼沈阳援敌。11月2日,攻克 。4.结果:经过52天的激战,东北野战军共歼敌 人5.意义:解放了 全境。(二)、淮海战役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2.领导人: 、邓小平、 、粟裕、 3.军队: 野战军和 野战军4.作战范围:以 为中心,东起 ,西迄 ,北接 ,南达 。是解放战争中一次 的决战。5.经过: 人民解放军先后在 战役、 战役歼灭大量敌军,西逃敌人在河南东部 被解放军围歼。 6.结果:经过65天的战斗,歼敌55.5万人。7.意义: 广大地区基本解放,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三)、平津战役1.形势:辽沈、淮海战役使华北国民党军队50多万人成为惊弓之鸟,企图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 2.时间及军队:1948年11月1949年1月, 野战军和 野战军。3.作战方针: 或 和先打两头, 4.经过 为截断 的通路,人民解放军首先将敌分割包围于 、 、 等5个据点 解放军攻克 、 ,随后又攻克 ,全歼守敌13万人。1949年1月31日, 和平解放。5.结果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队 人6.意义: 全境至此基本解放。(四)、渡江作战 时间:1949年4月21日23日1.渡江前形势经过三大战役, 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成定局。2.经过: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 ,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在东起 、西至 的千里战线上,分兵三路横渡长江,迅速摧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3.结果:4月23日,南京解放, 反动统治宣告覆灭。4.渡江后的胜利进军5月15日, 解放。5月27日, 解放。接着,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向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进军,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5、 问题探究 1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2.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3.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七目标检测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天津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A北平解放 B武汉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4.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5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6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A挺进大别山战役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孟良崮战役7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8.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分割包围,翁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9.读“三大战役形势图”,回答问题。(1)列举三大战役的指挥者分别是谁?(2)在当时的情况下,你分析徐州对于国民党来说,其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4)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0、材料:“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请回答:(1)根据材料,判断此诗的作者。 (2)诗中称赞的“彭大将军”是谁? (3)列举“彭大将军”分别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领导指挥的重大战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