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1、概述22、现状分析及建设目标32.1、现状分析32.2、建设目标43、方案建设73.1、设计原则73.2、数据集中存储83.2、存储架构设计103.2.1、存储协议设计103.2.2、存储可靠性设计113.2.3、存储性能设计123.2.4、存储功能设计123.3、方案建设描述133.3.1、建设拓扑图133.3.2、方案特点143.3.3、SAN存储方案的优势163.4、产品介绍171、概述随着IT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展,Internet/Intranet、多媒体、办公室自动化等已经普及,这对存储容量的需求无疑非常巨大。随着存储设备所占IT平台费用支出的比例接近并将很快超过50%,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数据。随着企事业单位存储数据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Internet/Intranet的广泛应用,数据存储、共享与备份开始在企业应用系统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Forrester Reasearch的调查显示:Fortune1000家企业对存储的需求以每年增长100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种形式下,传统的数据存储体系和方法已经显露出其不足。例如一旦遇到存储容量不够时,很多用户会考虑增加一些硬盘或者购买磁带机,可是不到半年可能又发现存储空间不够了,只好再增加硬盘或多买几盘磁带。世界上并没有不坏的硬件,硬盘越买越多时其故障率也会增加。当硬盘发生故障时,他们只好尽量去恢复老数据或花上几天的功夫重新输入。有时候,他们也做一些数据备份,然而故障发生时,他们根本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备份带,更糟糕的是在恢复备份数据的时候才发现数据读不出来。其实用户应该在存储问题暴露之前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数据存储管理策略,随着存储量的增长,策略中的各种办法可以分步实施。这样做也许可以避免一场大的灾难。对于XXX业务系统来说,数据可以说是每个信息化系统的血脉,支撑着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数据的集中存储在现有的信息系统正在变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架构,该架构的网络和数据安全变的异常重要。2、现状分析及建设目标本章我们将对XXX已有环境进行描述,并分析用户已有应用系统及环境的不足,建议用户在信息化建设中未来核心数据的存储、核心业务的高可用性建设等数据安全方面的中长期规划。2.1、现状分析XXX已经建立了多台计算机应用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随着计算机应用和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在近几年来突飞猛进的进步,目前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解决。这些不足只有在计算机应用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显现出来,或者说在系统建设规划时就已存在但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如光纤技术、SAN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数据量的激增带来的挑战海量的生产数据、业务的不间断性、推出多样化的服务、大型数据仓库的应用等,使数据增长难以预料和控制。信息化管理部门需要不断购买新的磁盘,以储存急速增长的数据。但是,紧缩的IT 预算,无法满足采购的需求。增加更多的存储设备可以暂时解决存储容量不足的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存储管理问题。因为增加存储设备的同时,也增加了存储管理的工作量和复杂性。传统的存储管理方法耗费专业存储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不但无法有效地管理大量的数据,而且还无法充分利用磁盘存储空间。由于历史原因或应用的特性,IT 部门存在多种计算平台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多平台使存储管理更加复杂,是系统管理人员面对的一大挑战。数据保护工作量大,不易管理。XXX将不断地根据发展的需要,引入新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同时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原有某些应用系统软硬件需要升级扩容等,因此完全有必要采用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SAN存储区域网技术,来实现整个企业存储设备的统一规划、有效管理,减少设备闲置投资浪费。性能不足,不利于海量数据的集中、共享及数据挖掘。虽有较大的数据量,却没有合理有效的使用,没有在充分发挥作用。对XXX而言,未来面向的数据集中分析支持系统需要一个高速度高性能的硬件平台,在不影响正常业务的运行前提下来现海量数据的集中、共享及处理。很显然,目前的LAN架构是无法胜任这一要求的。因此存储系统最好能采用独立于原业务网络的专用高带宽网络,保证海量数据集中、共享及分析的需要。统一存储多功能技术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存储设备共享性差,提高系统可用性的代价太高。XXX对系统可用性的需求很高,用户需要其关键业务作业永远是可用的。 而统一存储出现后,磁盘阵列可为SAN/NAS环境中所有主机共享,无需为每一个应用都配置一个磁盘阵列,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当然,在SAN/NAS下因为浪费的减少,我们可选择更高可靠性更高性能的产品,又进一步保证了系统的可用性。2.2、建设目标为了充分满足XXX业务系统应用业务需求,本次存储系统采用FC-SAN/IP-SAN和NAS统一存储架构的产品。为提供XXX核心应用存储系统连接,存储系统采用8Gb 光纤接口实现高速低延迟业务,采用iSCSI接口实现其它二级应用业务等集中存储管理;同时,文件级应用提供支持Windows共享的CIFS协议和支持Linux、UNIX共享的NFS协议的存储系统服务;为避免由于任意一个磁盘被错误插拔而导致的数据丢失,存储系统支持磁盘漫游功能和分层存储功能。存储系统须针对XXX并发IO较大的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分级管理、分级部署的方式,提高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与稳定性;为方便业务应用系统的灵活扩展,用以太网接口组件IP-SAN和NAS存储网络功能。为确保土地收储中心存储数据完整性的机制,存储系统支持数据快照、镜像等功能。使用智能化的高速海量存储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数据存储空间,采用冗余硬件、RAID技术以及动态备用磁盘提供高数据完整性,存储系统本身的高速缓存CACHE功能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从而增强系统处理交易的总体性能。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存放,通过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以及磁盘镜像、RAID技术,保证存储介质内数据的可靠性。较高的外部共享磁盘容量.根据存储数据量需求,可配置可用容量,供数据存储使用,随着数据量增大,将来可以扩充磁盘数目增加容量。可在以后的升级系统上继续使用,做到很好的投资保护。选用产品支持连接多平台主机系统,充分适应将来主机升级到更高档次服务器、或增加新的主机平台系统,对于存储系统的要求,避免了系统升级时需要重新购买存储设备的投资。高效而可靠的磁盘阵列和备份系统,利用集中存储的特点实现高速安全的数据备份,保证恢复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并可用于将来建立远程灾难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异地备份。在发生灾难事故时,通过将应用系统切换到灾难备份中心主机,保证系统能够继续运行,对外服务不会中断。可利用存储软件进行多个镜像备份,利用备份软件通过生产数据卷的镜像备份卷,提供快速拷贝,可实现以下功能:l 缩短备份时间。系统管理员可在镜像备份卷脱离生产卷以后,通过备份机挂接镜像备份卷,进行磁带/磁盘备份,在磁带/磁盘备份完成之后,再将镜像备份卷与生产卷重新同步。这样,备份由原来的磁带拷贝变成镜像备份卷脱离生产卷的操作,使系统真正实现7*24小时对外服务。l 实时数据采集。测试需要使用实时数据时,把镜像备份卷与生产卷脱离,然后挂接到开发机供测试使用。在完成测试后,将该备份卷与生产卷重新进行镜像,使备份卷与生产卷同步,可提供下次测试使用。这样进行的实时数据采集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可在任意时间点进行。l 减少分布存储处理的管理成本,由于目前需要将每个业务子系统都使用集中存储设备,因此可减少每个系统都需要工程师进行管理,从而减少了管理成本和管理工作量。l 考虑到集中存储整合实施需求,将存储设备集中存放在中心机房,与各应用服务器整合需要实现异构平台间数据的高速文件共享,并有多主机系统的集群应用。l 在备份系统中,需要能够做到LANFREE以及SERVERLESS,以提高整体应用性能、数据的高保护性。总之,XXX数据集中存储应具有一个能够符合未来发展(包括业务和技术)的可靠的基础构架。信息的可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将大大提高,以满足目前及未来的业务发展及科学管理的需要。3、方案建设建立高效、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系统是信息中心在考虑建设方案时的首选目标。本次XXX数据存储的建设,主要体现:数据集中、备份集中、管理集中等几个方面。但是,集中模式的设计同时也为中心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处理能力、吞吐能力以及扩充扩展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心存储系统的构成和选型将直接影响到系统整体性能的发挥和相关业务的正常运行。鉴于存储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在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中,我们制订并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3.1、设计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先进成熟的存储技术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兼顾其它相关的业务需求,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适应更高的数据、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安全可靠性为保证业务应用,必须具有高可靠性。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事故监控和网络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用户买存储设备除了存储数据外,最主要的是保障内部数据安全可靠,保证业务应用不中断,如果发生系统宕机、磁盘损坏或其他异常错误,应确保数据不丢失,系统恢复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必须有硬件RAID独立于系统本身的数据保护机制。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根据未来业务的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方便地扩展、提高使用地灵活性。开放性/跨平台互连性具备与多种协议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互通的特性,确保网络系统基础设施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在结构上真正实现开放,基于国际开放式标准,包括各种广域网、局域网、计算机及数据库协议。经济性/投资保护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系统,使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值。能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系统运转,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尽可能保留并延长已有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以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投入。可管理性、可运营由于系统本身具有一定复杂性,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网络管理的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存储管理解决方案。设备必须采用智能化、可管理的设备,同时实现先进的分布式管理。最终能够实现监控、监测运行状况,合理分配资源、动态配置,迅速确定故障等3.2、数据集中存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数据本身没有价值,但是当数据和应用以及数据所包含的内在的信息的价值是无价的。所以我们在规划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重要数据保存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存储技术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最初的大型机集中存储到PC的分散存储,再到服务器的数据集中,现在又出现了局部数据集中但数据在整个互联网分散保存,这些历程基本上随着CPU的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而变化。针对XXX目前的存储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我们建议用户采用以数据和存储为中心的系统结构。以数据和存储为中心可以极大地保护用户的投资,有效利用存储空间,降低用户管理费用,从而确保整体拥有成本最低。降低管理难度,维护数据管理的统一性。提高了电子化数据管理的可靠性。数据的集中化管理,能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电子化数据的可靠性。以数据和存储为中心必然对整个存储系统性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建议用户选用集中式,高性能,大容量,智能化的存储区域网(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来构建新一代计算中心存储环境。存储区域网是未来存储系统发展的方向。所谓存储区域网是指在服务器之后的高速子网络,它利用硬件、软件和光纤通道技术把所有与存储设备相关的处理工作移往一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