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哈密第15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思想家都提出,士人应该无所顾忌地去认识一切,而事实上许多士人也放开胆量去谈天、说地、论人。孟子也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由此可知,当时A. 各个社会阶层都获得独立与自由B. 各个学派都代表了统治阶层利益C. 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D. 恢复周礼是各个学派的共同追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事实上许多士人也放开胆量去谈天、说地、论人”“处士横议”可知,士人阶层可以纵论时事,说明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C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圣王、诸侯和士人,无法得出各个社会阶层都获得独立和自由,排除A;联系所学可知,墨家代表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恢复周礼”,也无法体现各学派的追求,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事实上许多士人也放开胆量去谈天、说地、论人”“处士横议”,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2.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比较问题的能力。儒家注重等级和名份,倡导“为政以德”,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法家主张用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B项是儒家和法家的共通之处。重农抑商是商鞅提出的,A项只符合法家;厚古薄今是道家和儒家的主张,法家主张变革,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C项错误;D项只符合儒家。【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据记载,早年的刘邦很不喜欢儒生,常把儒士之冠浸入尿中,与儒生谈话时经常破口大骂。但是汉朝建立以后,他对儒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且常常祭拜孔子。刘邦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汉承秦制的影响B. 官方太学的兴起C. 吸取秦亡的教训D. 巩固统治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刘邦对儒生与儒学的态度的变化是因为汉朝建立后,一些儒家思想有利于巩固汉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A、C两项与刘邦对儒生与儒学的态度的变化无关,排除;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排除B项。4.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D. 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强调的是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选项中的ABD都是从个人修养层面来体现的,题目要求选择不符合这一传统美德的选项,故ABD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但是C是从统治者角度来分析的,故不符合个人人格方面的要求,故选C。【点睛】这一题属于反向选择题(也叫否定式选择题),即选择不符合史实或者不正确的说法,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要求中的“不”或“错误”,判定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或者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这是最重要的;另外,看全选项再选择,也是防止审题错误或者看不清题目导致错选的手段,就是把题目设置的ABCD四个选项都看完,才可以作答,这样就会发现选项中会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没看清题目只看了一个选项就感觉表述正确而仓促选择,最终错选而失分的结果。5.清实录载:“礼部奏,请准先儒江苏昆山顾炎武、湖南衡阳王夫之、浙江余姚黄宗羲、从祀先师孔子庙廷。从之。”这表明清政府A. 肯定了晚明思潮的进步性B. 推行了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C. 放弃了“尊满抑汉”的国策D. 继承了中华文明正统历史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把具有反清复明思想和经历晚明儒学大师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祀孔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认识到,只有继承中华文明正统史观,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清王朝统治,D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清政府的做法并非肯定晚明思潮的进步性,而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对待文化的态度,而是强调清政府的做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B项错误。清政府不会放弃“尊满抑汉”的国策,清政府这一做法具有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满汉民族矛盾的目的,C项错误。6.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 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B. 古代希腊人缺乏法律观念C. 古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D. 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答案】A【解析】【详解】“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说明智者学派以自我为中心,“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说明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可以不顾及道德等约束而我行我素,故选A;由“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可知,古希腊人是有法律观点的,在公众面前也是受法律约束的,故排除BC;题干不能体现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故排除D。【点睛】“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再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7.16世纪,一些教师和教育思想家发表“新教育”的论著。主张教育所要培养的主要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政治、文艺、商业等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力主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这反映出A. 教育摆脱了天主教束缚B. 人文主义影响教育理念C. 启蒙思想推动教育改革D. 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时间“16世纪”可知题干中体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新教育”以“人”为中心,“主要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力主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重视现世生活,体现了反天主教会神学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这反映出人文主义影响教育理念,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摆脱”一词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启蒙运动出现在17、18世纪,此时期启蒙运动尚未开展;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教育,并未体现宗教改革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8.“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材料表明德国宗教改革A. 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 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C. 传播到广泛的社会层面D. 产生了众多的新教教派【答案】C【解析】由材料“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可知,德国宗教改革传播到广泛的社会层面,故选C;ABD与材料无关,排除。9.“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家。”这一思想反映了A. 伏尔泰的“君主立宪制”主张B.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C. 狄德罗的“自然神论”学说D. 康德的“思想自由”学说【答案】B【解析】【详解】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说,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专制暴君违反了公共意志法律,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符合题意,故选B;伏尔泰的“君主立宪制”主张认为人民应该服从君王命令或法律而并非君王本身,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狄德罗的“自然神论”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康德的“思想自由”学说认为要自由也要自律,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10.一部反映启蒙思想的著作这样写到:“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论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部著作的作者是A. 伏尔泰B. 卢梭C. 狄德罗D. 孟德斯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论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说明作者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这符合孟德斯鸠的主张。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卢梭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狄德罗的最大成就是主编百科全书,故ABC排除,D符合题意。11.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A. 政府垄断科研活动B. 实用技术相对发达C. 科学实验备受重视D. 科学理论体系完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B项正确。A项中的“政府垄断”与史实不符,活字印刷术是平民发明的,可见政府垄断说法错误。,故错误。中国古代科技缺少科学实验,科学技术一般来自经验积累,C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故D项错误。12.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A. 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B.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 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中“弃家赎友”摔琴谢知音”“孝廉让产“至孝受显荣”都与儒家思想中孝顺和义气等有关,显然该书具有教化的功能,故D正确; A项中个性不符合表格信息主旨。材料中章节设置并不是受到八股取士的影响,故B错误:小说反映出传统价值观问题,不是冲击,故C错误。13.“笔墨当随时代”。下列选项中,画面融合诗、书、画和印等元素,寄托知识分子思想追求的是A. 彩陶画B. 宫廷画C. 风俗画D. 文人画【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文人画融合了诗、书、画和印等元素,通过对身边事物的描绘,抒发文人内心的思想追求,D正确。彩陶画出现在原始社会,与材料所涉及的要素无关,A错误。宫廷画的主题是宫廷事物,与文人关系不大,B错误。风俗画是对市民生活的描绘,不涉及文人内心感受,C错误。14.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物种起源是世界近代科技史上两部可以相媲美的伟大著作。这两部著作都A. 对启蒙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B. 严重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理论体系C. 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支持D. 给近代中国维新思想提供了借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两部著作严重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理论体系,都使人类认识出现了质的飞跃,故B项正确;为工业革命提供支持、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的只适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AC项排除;D项只适合物种起源,故排除。15.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作者评论的理论是A. 万有引力定律B. 量子论C. 相对论D. 加速度定律【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