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ww.ks5u.com白泽湖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三轮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 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是,王后如果没有嫡子,就选择立年长的;如果年龄相当,那就选择品德修养高的;品德修养也相当的话,那就用占卜来决定.这说明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故C项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A项错误;BD两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2.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变革,其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但也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 “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以国政,此宰相职也”B. “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C. “明成祖即位,特简解缙、黄淮直入文渊谓之内阁”D. “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D【解析】【详解】A项指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分散了相权;B是宋代分割相权的表现,加强了皇权;C是明朝设内阁的情况,内阁是加强皇权的表现;D项“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制约皇权的特点,这是皇权强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因此在皇权加强中,只有D项情况特殊,后来通过设置军机处最终强化了皇权。故答案为D项,排除ABC三项。3. 大前提: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小前提:雅典民主是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结论:雅典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A. 大前提和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和结论错误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和结论错误D. 大前提和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应是五大文明区域,不是雅典。4.“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简洁灵活,实用有效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从“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可知其主要用于解决经济和民事纠纷,正确;从“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可知其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正确;以上做法使罗马法更加简洁实用,正确。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既不符合材料,又不符合史实,排除含的选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内容与影响。5.下表是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A.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B. 削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力C. 是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D. 背离了人民主权的原则【答案】C【解析】共和制度下的分权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权,材料主要讲述国会的建设问题,没有涉及到和其他部门的分权,故A项错误;国会建设的最终方案充分照顾考虑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利益,协调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说明政治具有妥协性,故C项正确;材料表格主要体现了美国制宪会议形成国会建设方案的过程,但未涉及选举和国会的地位问题,故BD项错误。6.对于法国大革命,埃德蒙伯克(1729-1797)强调尊重既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它是历史地生成的,因而其合法性在历史和传统中;托马斯潘恩(1737-1809)则明确否定诉诸过去的权利,主张现存制度与政府要根据每个时代的人的自然权利来加以衡量和改革。他们之间的思想冲突所争辩的是A. 是否应以理性来构筑社会制度B. 实行直接民主还是间接民主C. 是否应以激进态度推翻旧政府D. 发起群众运动还是依靠精英【答案】C【解析】由材料“强调尊重既定的社会政治秩序”伯克不主张推翻现有政府;“主张现存制度与政府要根据每个时代的人的自然权利来加以衡量和改革”表明潘恩主张推翻现有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新政府和秩序,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所述无关。7. 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A. 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C.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美正式建交是1979年,当时正是美苏争霸美国的防守阶段,美国和苏联是死对头,而且苏联那时候把中国也视为主要敌人(从1965年开始中苏关系就恶化了,到了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更使两国关系下滑),在这个时候中国是不可能发表带有溢美之词社论来表达对苏联和美国的赞美,故C项不正确;而在反法西斯阶段,三国之间有着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利益,这时候中国发表社论大加赞赏美苏才是情理之中的,故答案选择B项。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在1933年,此时中共正在长征,也不可能对美国的赞美,故A项不正确;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项不正确。考点: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发表称赞美国民主制度的社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旨在考查学生对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点评:抗日战争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高考试题考查的频率很高,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有,分值也较高。(1)近几年高考重视对全民族抗战的考查,即重视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的考查,也有很多试题考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体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相对而言,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的考查在逐渐减少。(2)抗日战争和甲午战争是近代中日两国进行的两场殊死决战,中国一胜一败,很多高考试题重视两次战争的比较,要求考生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高考试题重视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高度,认识抗日战争的地位和意义。8.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A. 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B. 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C. 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D. 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而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犹未改革,表明封建专制的影响力仍很大,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影响9.1927年4月,蒋介石第一次成为了美国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下图),上面有简单的人物介绍:GENERAL CHIAN GKAISHEK(蒋介石将军)“ roseout of the sunset”(在孙陨落之后升起),关于这个封面人物的介绍,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此时之所以能成为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A. 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并取得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B.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实际掌控者C. 第五次围剿取得胜利,迫使红军长征D. 大举进攻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蒋介石领导了北伐战争,并取得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是继孙中山先生后蒋介石取得的成就,故A正确;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成为了美国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34年蒋介石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1946年挑起全面内战,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0.下表所示为中国某次会议代表人数统计情况。关于本次会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召开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B. 体现了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原则C. 达成和平建国、避免内战的协议D. 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协议【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信息可知,此次会议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并且国民党人数超过共产党,应是1946年初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此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协议,但后被国民政府撕毁,发动了内战,D正确;A时间是194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中“民主监督”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是重庆谈判的结果,重庆谈判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谈判,不符合题意,排除。1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A.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 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C.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D. 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答案】A【解析】共产党宣言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正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故B错误;共产党宣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故C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故D错误。故选A。12.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下列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最正确的是A. 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B.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C.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D. 不同的政治理想决定世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的差异带来他们的政治行为的不同,故C项正确;纳粹德国的诉求不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A项排除;纳粹德国为了实理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是不合理的,B项排除;纳粹德国的政治理想是反人类的,不能体现世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D项排除。13.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全面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联邦制对中国来说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因此的观点太绝对;民族区域自治只是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言,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如此,依此不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因此符合题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