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马 说,知识积累,综合探究,二 综合探究 1关键语句翻译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文: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驱使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2重点难点分析 (1)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样的人? 点拨: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乐比喻能发现并任用人才的人或圣明的君主,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的人或愚昧的统治者。,(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3文章主旨概括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4写作特色鉴赏 (1)中心突出,线索清晰。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贯穿全文的是“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 (2)托物寓意。本文在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使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如文中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又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