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程标准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的历史趋势和社会矛盾。2.孝文帝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措施。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探究问题1.北魏的土地制度。2.北魏孝文帝改靳的历命作用。1新知识-预习探索新知预习一、改革的背景1.前提:北魏嵘起,并于439年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湾乱的政治局面。2.必要性(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相比,鲜卓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蕴后。(2)鲜卓贵族实行的匹族歧视政雇和鲜卑贯埚对百姓的巧取豪夺,激化了社会矛盾。3.可能性(D)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2)实际决策者迅太后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杰出的政治才能。2问题思考1北魏为什么能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提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魏军事力量强大;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二、改革的措施1.均田制与三长制(均田制Q时间:485年。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萧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霞役和兵役。意义:但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著苏,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得役;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2)三长制内容:废除定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意义:使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2.整顿吏治(D措施:制定了俸禄制度;按照政绩的好坏诀定地方官吏的任期。(2)意义:北魏吏治得到了一定改善,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3.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时间:493年。(3)意义: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迁都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4.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卓姓为汉姓、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2)行汉制:废除鲑华族旧制,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2问题思考2鲜卑姓|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穆陆贺|刘上述表格中体现的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提示:加违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