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造林绿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今天是新中国第41个植树节,我们在这里召开共抓大保护XXXX段两岸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很有意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XX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要求,研究部署XXXX段造林绿化和全省国土绿化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XX建设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一、充分肯定全省国土绿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作出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重大决策,相继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国土绿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创造的“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其中也凝聚着我省绿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辛和努力。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特别是2003年作出“绿色XX”建设决定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不懈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绿色资源总量持续增长。2018年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3.2%,比2003年提高11.8个百分点,超过此前35年的总和。自然湿地保护率由零起步提高到49.8%。二是城乡绿化面貌持续改善。全省有10个设区市在建和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累计建成国家绿化模范市县42个、国家园林城市24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5个、绿化示范村9438个。三是生态保护力度显著加大。划定570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并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区31个,占全省国土面积5.2%,保护野生植物1500多种,占全省物种总数的63%。重点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纳入生态红线保护。四是部门绿化齐头并进。省林业局发挥绿委办职能、组织协调全省国土绿化工作,省交通运输厅以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为依托推进造林绿化,省水利厅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中加快水利绿化,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扎实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省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积极组织义务植树活动,教育、农业农村、环保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国土绿化事业,社会各界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植绿爱绿护绿蔚然成风。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可供成片造林土地资源十分稀少,林木覆盖率持续增长难度加大,湿地保护修复任重道远,乱砍林木、乱垦林地、乱占湿地等情况还在一定范围存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XX岸线开发强度大,环境容量不足,生态功能退化,现有防护林树种、林种结构还不合理,低质低效林面积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任务十分艰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二、深刻认识推进新时代国土绿化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国土绿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指出,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道远;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国绿色还不够多、不够好,我们要继续加油干。正在召开的全国“”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用“四个一”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保护草原、森林。3月1日,娄勤俭书记、吴政隆省长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同启动XXXX段造林绿化行动,要求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XX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把XX建设得更加令人向往,努力展现XX“最靓颜值”。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国土绿化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国土绿化是首要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色是生态文明的底色,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防灾减灾、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固碳释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影响。虽然我省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但仍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良好生态的需求,必须坚持不懈推进国土绿化,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二)抓好污染防治,呈现“净”,国土绿化是关键举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污染防治中,造林绿化是唯一可做“加法”的手段。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少PM2.5、滞尘降尘、修复污染土壤、阻隔降解污染等修复生态环境的独特功能。要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更好发挥森林的生态修复功能,努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三)打造宜居城乡,展现“美”,国土绿化是重要途径。森林是绿色基础设施,绿化是品位、是档次、是必需品,更是一种价值不凡的“资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造林绿化不可替代。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必须进一步提高国土绿化水平,让城镇乡村、工厂道路都绿起来、美起来,形成具有XX特色的现代城市美、村庄山林美、田园水乡美和自然色彩美,进一步丰富“环境美”的内涵,夯实绿色发展的底色,让城乡居民在绿化美化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四)修复XX生态,体现“保”,国土绿化是必然选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大保护”是总基调、大前提。生态系统没有边界、无法分割,XX经济带11个省市,只有全境范围都抓好了生态保护,才是守好了家底、尽到了责任。XX段占XX2800多公里干线航道的15%,这是一份厚实的家底,也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建设保护好沿江生态系统,我省必须在XX两岸大规模增绿、复绿,在全省范围推进国土绿化,维护好区域生态平衡。三、扎实推进XXXX段造林绿化XX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重庆、武汉召开XX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把修复XX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们要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林业生态产品供给水平,让XX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到2020年,全面实现两岸宜林地植树造林,基本建成沿江绿化带。到2025年,沿江干流两岸生态景观防护林绿化贯通率达到85%以上,“三网”绿化达标率95%以上;村镇绿化、沿江厂矿企业及码头绿化达标率100%,实现应绿尽绿,基本建成岸绿景美的沿江美丽生态带。(一)统筹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复绿增绿空间。娄勤俭书记在全省XX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优先项目,大规模“增绿”,抢救性“复绿”,舍得把岸线还给母亲河、让给老百姓。要围绕XX经济带国土空间资源利用、开发保护和空间治理,合理确定XX两岸造林绿化范围,保障XX两岸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空间。要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依法逐步将XX两岸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大、严重污染等耕地退耕,腾出更多空间构筑自然景观、滨水绿带,让“黄金带”镶上“绿宝石”、更具“高颜值”。(二)突出一带三网多点,构建绿色生态廊道。进一步完善点、线、网的布局,增加森林覆盖,扩大生态容量。要按照“断带补齐、窄带加宽、次带改造、残带提升”的要求,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着力增绿增彩,建立健全沿江生态景观防护林带。沿江地区要着眼全域推进造林绿化,加快建设完善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要加强沿江地区城镇村庄绿化美化,充分利用城市江岸、城乡结合部、城市建成区、居民集中点建设绿地公园、风景林地,打造宜游宜憩宜居的滨江景观嵌点。(三)提升森林建管水平,确保增绿增质增效。沿江各地林业、河道管理部门要强化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和协调服务,高质量推进XX两岸造林绿化工作。要加强废弃厂矿、污染土地、石质山地等生态修复技术攻关,推广一批适宜沿江不同区域的营造林技术和模式。完善森林管护机制,积极推行专业队伍管护、承包管护和家庭管护等模式,鼓励在XX两岸率先建立和推行“林长制”。沿江区域森林资源要优先划为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管理,并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严格XX两岸绿色生态廊道内林木采伐审批制度和限额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垦、非法占用林地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加强沿江森林资源保护。(四)推进湿地与林地绿地同建,维护流域生态平衡。XX两岸湿地资源具有“海绵”作用和“解毒”功能,维系着流域生态安全。要将沿江重要湿地纳入湿地名录和生态红线予以严格保护,扭转沿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浅水洲滩、自然岸线被不断侵占的趋势。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加强对XX自然岸线、江滩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大力推进退化湿地修复,抓好XX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扩大XX湿地面积和功能。要加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水质净化林、滨水绿化带建设,在沿江两岸构建以林涵水、依水建林、林水相融的生态景观体系,协同发挥林地绿地湿地的生态修复保护作用。四、奋力开创全省国土绿化工作新局面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XX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XX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不懈推进国土绿化,稳步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大力提升绿色资源质量,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安全,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夯实生态基础、拓展生态空间、强化生态支撑。力争到2020年,全省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4%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到2025年,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4.8%,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2%以上;到 2035年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6%,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5%。(一)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必须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综合治理。要着力构建森林生态体系,大力实施丘陵岗地植被恢复、江河湖海生态防护林、农田林网、平原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统筹推进成片造林和见缝插绿,推动林木覆盖率持续稳步增长。要着力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实行湿地总量管控,推进湿地名录认定,落实分级分类监管,强化湖泊保护修复,稳步提升自然湿地保护率。要着力强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推进总体规划编修,完成功能范围区划,及时勘界立标,加强日常监管,全面提升生态保护水平。(二)统筹城乡绿化美化,打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要立足我省“1+3”功能区建设需求,紧紧围绕XX生态安全带、宁杭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等功能布局,强化生态资源供给,增加生态环境容量。要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启动新建一批国家森林城市,着力构建扬子江森林城市群。要增强城镇村三级绿化统筹水平,以森林城市和绿化模范城市为引领、森林小镇和绿美村庄为补充,打造城在绿中、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宜居家园。丘陵山区要注重河路渠堤绿化美化,改善生态景观效果,提升生态防护效益。平原农区要提升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水平,力争到2020年苏南、苏中、苏北农田林网控制率分别达到85%、90%、95%以上。(三)推进沿海造林绿化,构筑滨海森林生态屏障。沿海生态防护林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绵延千里的海岸线是沿海绿色开发的重要资源,在全省森林资源增长趋紧的情况下,沿海地区成为造林绿化的重要潜力所在。沿海地区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协调好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留足更多的生态空间发展生态资源。要以滨海绿色资源增长为导向,在造林用地、资金保障、政策支持上舍得投入,着力推进沿海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森林资源防灾减灾功能。要以沿海基干林增效为目标,完善提高千里海岸线骨干林带,大力兴建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绿色镇村,串点成线、织网成片,建成项链式海疆生态屏障。(四)抓好铁路沿线绿化,建设美丽生态绿色廊道。高铁沿线绿化是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推进新建高铁沿线绿化,要以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五项行动为抓手,认真借鉴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宁启铁路等铁路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在打造高铁精品工程的基础上建成最美风景。要以徐宿淮盐铁路、连徐高铁、盐通高铁、南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