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8页
第2页 / 共108页
第3页 / 共108页
第4页 / 共108页
第5页 / 共108页
第6页 / 共108页
第7页 / 共108页
第8页 / 共108页
第9页 / 共108页
第1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一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 卵黄囊造血期(中胚叶)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1.中胚叶造血期 在胚胎第3周开始出现卵黄囊造血,之后在中胚叶组织中出现广泛的原始造血成分、其中主要是原始的有核红细胞。在胚胎第68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2.肝脾造血期 在胚胎6-8周(2个月)时,肝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并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胎儿期4-5月时达高峰,肝造血先是产生有核红细胞,以后产生粒细胞和巨核细胞,至胎儿期6个月后肝造血逐渐减退。,脾脏发生于人胚第8周,在人类、大约在第12周胚胎就可以检测出脾造血。脾脏造血亦是以红系占优势,稍后,粒系造血显得相当活跃,第12周时、还可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至胚胎5个月后脾脏造红细胞及粒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至消失。至出生时成为终生造血淋巴器官。第811周胸腺、淋巴结参与造淋巴细胞。 4.骨髓造血期 胚胎第6周时骨髓腔发育已初具规模,但其造血功能在第6个月后才渐趋稳定,并成为造血的主要器官,出生25周后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二)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 (1)红骨髓:5-7岁前 (2)黄骨髓:5-7岁后18岁 (3)黄骨髓的潜在造血功能 2.骨髓外造血 (1)应急:恢复胎儿时期造血状态 (2)外周血象表现 (3)体征:肝脾淋巴结肿大,二、血液特点,1.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 RBC(1012/L) Hb(g/L) 备注 出生时 5.07.0 150220 612小时 血液浓缩 23月 3.0 110 生理性贫血 3月 12岁后 成人水平 成人水平,生理性贫血的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 生后自主呼吸血氧上升,RBC需要减少 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 生理性溶血: 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 生长发育迅速: 血循环量增加;,2.白细胞数与分类 白细胞数 出生 (1520) 109/L 612小时 (2128) 109/L 1周 12 109/L 婴儿期 10109/L 8岁以后 接近成人水平 分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4-6天,1-4岁,4-6岁,7岁后,80%,0,60%,40%,20%,时间,淋 巴,中性粒,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3.血小板数 与成人相似 (150250) 109/L 4.血容量 占体重比相对较成人多 新生儿 10% 儿童 8%10% 成人 6%8%,5.血红蛋白种类 HbF HbA HbA2 6月胎儿 0.90 0.050.10 出生时 0.70 0.30 0.01 1 岁 0.05 2 岁 0.02 成 人 0.02 0.95 0.020.03,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述,贫血:是指单位容积末梢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低于正常。,世界卫生组织 6月 6岁110g/L 614岁120g/L,血红蛋白正常值,中国儿科血液学组 新生儿145g/L 14月90g/L 46月100g/L,*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4%,少于正常值时及诊断为贫血,一、贫血程度,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血红蛋白(g/L) 30 60 90 120 *(60) (90) (120) (145) RBC数 1.0 2.0 3.0 4.0 (1012/L),*括号内为新生儿分度标准,二、贫血分类 形态学分类: MCV(fl,立方微米) MCH(pg,微微克) MCHC(%) 常见病 正常值 80-94 28-32 32-38 大细胞性 94 32 32-380 B12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38 再障 单纯小细胞 80 28 32-38 肾脏 小细胞低色素 80 28 32 IDA,* MCV 红细胞平均容积,MCHC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病因分类: 1生成不足: (1)造血物质缺乏 (2)造血功能障碍 2破坏过多(溶血): (1)细胞内在异常:先天性(包括RBC膜、酶和Hb) (2)细胞外在因素:后天性(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 3丢失过多(失血) (1)急性:大出血 (2)慢性:消化道,寄生虫,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DIA,一定义: 由于体内铁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一种贫血。 二.特点: 临床上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等特点,婴幼儿多见。,二铁代谢: 1.人体内总铁含量:正常成人男性约50mg/kg,女性约35mg/kg 新生儿约75mg/kg 2铁的分布: Hb 储存铁 肌红蛋白 酶 65-75% 20-30% 3.2% 1%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骨髓、肝和脾内 3. 来源: 食物(外源性铁) 1-1.5mg/天 少量 衰老红细胞释放铁再利用(内源性铁) 大部分,铁的代谢吸收与运转,吸收率,动物性食物,吸收率,植物性食物,还原物质,Fe3+,Fe2+,吸收,(VC 、 AA),不溶性铁盐,Fe,磷酸、草酸,吸收,铁的代谢吸收与运转,食物Fe,十二指肠 空肠吸收,Fe2+去铁蛋白,铁蛋白,Fe3+转铁蛋白,转运,贮存,红细胞 破坏,铁的代谢贮存与利用,铁蛋白,Fe2+,还原酶,Fe3+ +转铁蛋白,血清铁,需铁组织,氧化酶,致病因素,缺铁性贫血,铁贮存 不足,生长 发育快,铁摄入 不足,吸收利 用障碍,铁丢失 过多,喂养不当及疾病影响,铁缺乏 贮存铁 血清铁 血红蛋白铁 酶铁 红细胞内合成 含铁酶 细胞分裂不受影响 铁依赖酶 ,RBC正常或 某些细胞功能紊乱,如 生物氧化、细胞呼吸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神经递质分解与合成等 血液系统症状 非血液系统症状 一般贫血表现 行为发育异常 髓外造血表现 皮肤粘膜损害 心血管系统症状 细胞免疫功能 缺铁性贫血发病机理,2. 缺铁对各系统的影响 (1)血液: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三个阶段 铁减少期(ID): 储存铁减少,合成RBC铁不少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储存铁严重减少、RBC生成需要铁不足,但血液循环中Hb不少 缺铁性贫血期(IDA):贫血及非血液系统症状,各项指标异常,(2)其它方面: 肌红蛋白 酶活性: 细胞色素C,单胺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 体力下降,神经系统发育损害, 消化道粘膜上皮萎缩,免疫力下降。,四临床表现: 常见年龄:婴幼儿 起病情况:一般缓慢 1一般贫血表现:体力,智力,消化,面色. 2髓外造血 3非造血系统症状(肌红蛋白,酶) (1)消化道 (2)神经系统 (3)心血管系统 (4)其他,五实验室检查: 1小细胞低色素:MCV0.9umol/L(50ug/L) 4骨髓铁粒幼红细胞62.7umol/L(350ug/dl) 7转铁蛋白饱和度(TS) 15% 8. 骨髓象 增生现象,(一)血象 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 网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 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特殊改变。,实验室检查 血涂片,正常,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图示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浅染区扩大,(二)骨髓象 红系统 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浆量少,边缘不规则,染色偏蓝,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 粒细胞系(-) 巨核细胞系(-),六治疗原则: 祛除病因 铁剂:铁元素 26mg/kg.d ,两餐之间服用 (1)铁剂:硫酸亚铁、速力菲、力蜚能 (2)促进吸收:维生素C (3)疗程 (4)疗效出现,网织红细胞,HB 输血疗法,2. 铁剂治疗 特效药 口服: 餐间口服为宜 二价铁盐:易吸收 元素铁剂量:每日46mg/kg,次日, 每次1.52mg/kg; 注意影响吸收因素,药品名称 剂型规格 含元素铁量 每日剂量 硫酸亚铁 0.3/片 20% 2030 mg/kg 2.5%合剂 5mg/ml 0.81.2ml /kg 富马酸铁 每片 0.05 或0.2 33% 1520 mg/kg 干糖浆 3.3% 90180 mg/kg 葡萄糖酸亚铁 0.3/片 12% 4050 mg/kg 糖浆 0.3g/10ml 1ml/kg 琥珀酸亚铁 0.1/片 35% 918 mg/kg 多糖铁化合物 150mg/胶囊 46% 812 mg/kg (力蜚能),常用铁剂剂量表,注射铁剂 副作用多,慎用 适应证 口服铁剂治疗无效; 口服反应严重,改变剂型、剂量无改善者; 胃肠手术后无法口服者;,常用剂型 山梨醇枸椽酸铁复合物;肌注 右旋糖酐铁复合物;肌注、静注 葡萄糖氧化铁:静注,疗效判断 网织红细胞 34天 710天 高峰 23周 正常 血红蛋白 2周 临床症状 2周好转,七、护理评估,健康史 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社会、心理因素,八、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缺乏喂养知识,先天储铁不足,生 长发育快,铁吸收利用障碍有关 知识缺乏 家长及年长患儿缺乏有关人体需要铁营养有关,缺乏本病的护理知识.,九、护理目标和护理评价,患儿的活动耐力增加,气促、虚弱和疲乏逐渐改善; 患儿缺铁因素消除; 家长及年长患儿能叙述缺铁病因,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配合治疗。,十、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 一般不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尽量自我照护,以不感到疲乏为度; 保持患儿心情愉快,防止烦躁、哭闹而增加需氧量,一般护理,2.合理饮食 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需补充铁强化食品,鲜牛奶喂前要加热 及时添加含铁较丰富的辅食:如瘦肉、动物肝、蛋黄、鱼、豆类、紫菜、海带和木耳等;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注意色香味的调配,尤其应富含铁。创造舒适的就餐环境,维生素C、果汁、稀盐酸、氨基酸等有利于铁的吸收;,牛奶、茶、咖啡、 蛋类以及抗酸药物 等可抑制铁的吸收,3、防治感染: 进行保护性隔离; 避免倒人多的公众场合;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儿口唇、眼结膜及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