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017安徽马鞍山二十二中高二期中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结果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B.C.D.一个自然种群,假设由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组成,其中AA占30%,aa占20%,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A.30%B.45%C.50%D.55%2017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B.野生物种个体死亡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多样性降低C.新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D.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种群中出现的一切变异都是进化的前提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B.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C.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D.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2017长春十一中高二期中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为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B.48%C.52%D.57%2017湖北荆州车胤中学高二期中 如果基因型为AA、Aa、aa的一个种群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关系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对等位基因中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升高,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C.在持续选择条件下,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降为0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生物进化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个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A、a所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4,表现为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共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有细长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猎豹与斑马的“军备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直接选择了有利于生存斗争的基因型,因此选择了种群中有利生存斗争的基因,使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B.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对于高等植物来说,生殖隔离的具体表现只有花粉在雌蕊柱头上不能萌发一种2017湖南醴陵二中、四中高二联考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低,在5%以下,到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产生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经过长期的,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有利变异则逐渐,从而使种群的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决定的。 2018牡丹江一中月考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7-2-1 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图7-2-1(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有人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差异与选择的不同,两箱中果蝇变化,从而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C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正确;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是不正确的,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正确。2.B解析 种群中AA占30%,aa占20%,则Aa占50%,故a的基因频率是20%+1/250%=45%,B项正确。3.B解析 隔离的作用是使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进行自由交流,A项正确。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项错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间产生差异,C项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同物种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4.C解析 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物种,A项正确。野生物种个体死亡后,相关基因消失,本物种的基因多样性降低,B项正确。新物种形成一般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从而达到生殖隔离,但有些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C项错误。人工选择由于淘汰具有不需要的性状的个体,保留具有所需要的性状的个体,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项正确。5.C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达尔文研究的水平是个体水平而不是种群,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项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正确。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会发生改变的前提是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如果该种群进行自交,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变化,D项错误。6.C解析 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与亲代相同,有性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因此有性生殖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A项正确。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B项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不容易发生差错,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具有多样性,C项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D项正确。7.B解析 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为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则VV=20 00015%=3000(只),Vv=20 00055%=11 000(只)。由于从岛外入侵了基因型为VV的果蝇2000只,现在VV=3000+2000=5000(只)。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公式“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计算出V的基因频率=V基因总数/V和v基因总数100%=(50002+11 000)/(20 0002+20002)100%48%。根据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得出F1中V的基因频率与其亲代相同,也是约为48%。8.D解析 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生存能力相同,都大于aa的生存能力,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A项正确。由分析可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A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a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项正确。在持续选择的作用下,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但不可能降低到0,C项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项错误。9.D解析 通道蛋白中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改变,故题述氨基酸的改变应该是碱基对替换引起的,A项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20%1/2=12%,而不是22%,B项错误。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4%+32%1/2=20%,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5%1/2=8.5%,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C项错误。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10.A解析 由题意可知,隐性纯合体的基因型频率为0.64,所以a(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8,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0.2;该种群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中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A项正确。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B项错误。基因频率改变,只能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